花娇(261)

两人把明天参加讲经会的东西收拾好了,就各自去歇了。

顾曦这边,气氛却很凝重。

她道:“阿兄,我不相信裴大老爷曾经留下这样的遗言。虽说我和裴大公子只见过两次面,可裴大公子言谈举止间对他父亲很是敬重,而且他对他母亲的敬重也是因为他父亲生前很看重他的母亲。我不相信裴大公子是个背信弃义之人。我觉得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顾昶额头青筋都冒了出来,暴跳道:“难道裴遐光还会骗我不成?你和裴家的婚事,订得太匆忙了。”

顾曦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

有件事她没有对顾昶说。

裴大太太当初来试探她口气的时候,她其实已经打听到她并不是裴大太太心目中最好的那个人选,裴大太太最满意的,还是娘家的侄女,只是因裴大公子和表妹两情相悦后,把杨家的其她表姐表妹们都当成了自己姐妹,让他突然换成要联姻的人,他一时没办法接受罢了。

但对她来说,裴家大公子却是她能接触到的最好的联姻人选。

她不想放弃。

所以才会这么快地就把婚事定了下来。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她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退两次亲,特别是其中有一家是裴家。

裴家丢不起这个脸,顾家也不会像上次那样轻易就答应她退亲。

她能在顾昶面前坚持己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她相信她的眼睛和感觉,裴大太太肯定是有私心的,这一点她当时就看出来了。裴大公子却不可能是她阿兄说的那样的人,以裴大公子的出身和人品、相貌,他完全可以找到比她更好的人,他不必在这种事上骗她。

这么一想,顾曦顿时信心百倍。

她沉声道:“阿兄,这件事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我觉得,不如把裴大公子叫过来,和他商量一下这件事怎么办。说来说去,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我们不过是搭把手,最终怎样,还是得他自己做决定。阿兄也好趁机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找夫婿,没有指望他能帮阿兄多大的忙,可也不能拖阿兄的后腿。”

言下之意,若是裴大公子真的那么不堪,她想退亲。

顾昶此时才后悔他们兄妹不应该卷入裴家那些恩怨中去。只是裴家是块肥肉,知道了他们家的底细之后,很难不让人垂涎三尺。

“那就见见裴家的大公子。”顾昶肃然道,“如果他不堪大用,我们再想想怎么办!”

退亲是不可能的,只能看能不能利用裴家和裴宴把控裴宥这一房了。

兄妹俩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

顾昶派人拿着自己的贴子去请了裴大公子过来。

裴彤和胞弟裴绯,二叔裴宣,堂弟裴红一起住在西边的禅院,离顾曦住的地方很近。不过两刻钟的功夫,他就过来了。

他今年刚刚满十八岁,有张和裴宴五、六分像的五官,正值青春年少,像枝瘦劲亭立的青竹,青涩中已透着几分风骨。

看得出来,是个受到家族精心培养和教导的孩子。

顾昶暗中点了点头。原想好好地和裴彤说说话,想到还等在议事大厅里的裴宴,他也就开门见山了,请裴彤坐下之后就把他去找裴宴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裴彤。

裴彤惊愕地睁大了眼睛,顾昶的话音刚落他就跳了起来,大声地道着:“不可能!我娘最最敬重我父亲的,如果我父亲有这样的遗言,她不可能违背父亲的遗言的。”

顾昶心中一沉,道:“你是说裴遐光在扯谎啰?!”

裴彤的确这样怀疑,可父亲死后的冷暖让他知道,他如果挑战长辈的威严,只会让人怀疑他居心叵测。

他立刻道:“不,我不是怀疑我三叔父。而是……”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了下来,面露犹豫之色。

顾昶皱了皱眉,道:“你这是想到了什么吗?”

裴彤眼神一黯,低声道:“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和阿弟都不在父亲身边……母亲也不在……是祖父在父亲的身边……”他抬头望着顾昶,眼神坚定刚毅,“可我敢发誓,祖父直到病逝之前都没有跟我说过父亲有这样的遗言留下来。我只知道祖父临终之前,把毅公和望公两位堂叔祖叫了过去,说要让三叔父做宗主。所以不管外面的人怎么说,我们家里的人始终都是承认三叔父当家主的。我就是奇怪,如果我父亲留下了这样的遗言,祖父为何不曾告诉我?三叔父之前也一直没有提起?母亲和父亲素来相敬如宾,母亲自父亲去世后就郁郁寡欢,外家的舅舅和舅母都十分担心她,我和阿弟都是男孩子,说话行事不免会有疏忽之处,母亲度日如年,一直都想等父亲除服之后就回娘家住些日子,又不愿意和我们兄弟分开,这才想让我去外祖父那里读书的。

我想照顾母亲,因而也没有反对。

父亲突然有遗言冒出来,我,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第二百三十五章 认可

裴彤的目光非常真诚,眉宇间流露着几分轻愁,再联想到他所说的话,多数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估计都会心生同情,进而变得宽容。

可惜他遇到的不是多数人,而是顾氏兄妹。

不管是顾昶还是顾曦,都没有感情用事地立刻安慰他,顾昶甚至有些咄咄逼人地追问:“既然如此,你为何又同意去顾家读书?是因为这几年裴家族学发生了什么事吗?”

裴家的族学与别人家的截然相反。别人家的族学会收些姻亲的子弟就读,甚至为了人脉还会主动或是被动地收些寒门子弟,有时候还会资助他们参加科举。裴家的族学却是只收裴家的子弟,这也让别人对裴家的子弟都不太熟悉,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裴家有个族学。

顾昶一直以来都很好奇裴家的族学,想找机会去看看,他问这话一半是因为怀疑裴彤的话,一半是想找个机会打听一下裴家族学的事,看能不能找到参观裴家族学的契机。

谁知道裴彤苦笑着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道:“去顾家读书,是为了安抚我母亲。您应该也听说过了,我母亲自嫁过来后就一直和父亲在京城生活,和我祖母相处的不多,父亲去后,她一个人,在临安可谓是人生地不熟的,孤单得很日子过得就不太顺心。而且还不习惯临安的气候和生活,在临安过的第一个冬天,就把手给冻了。加之裴家族学如今由毅公主持,当年我父亲又因为科举之事曾经和毅公有过冲突……我母亲由己及人,总觉得我也过得不顺心。她是一片慈母胸怀,想着顾家以后……也是我岳家,若是能和岳家的人多走动,像我父亲似的,和岳家的舅兄弟们成为好友,日子必定比在临安要开心。这才自作主张定下了这件事。我不忍让母亲伤心难过,就顺口答应了。不曾想还会闹出这样的误会来!”

顾曦松了口气,看了兄长一眼。

顾昶却依旧道:“你父亲怎么会和毅公有了冲突?”

如果是为了家族的资源,裴家家大业大,别说是供个进士,就是裴宥做了官之后,裴家都一如从前补贴他的嚼用,怎么会发生冲突?

这也是为什么顾昶觉得裴家是门好姻亲的重要缘故。

谁都知道当官的俸禄很少,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那些没有家族补贴的官员,很容易就会走上歪门邪道的。

裴彤想了想,低声道:“原本这件事不应该由我一个小辈来说,不过,既然您问起来,我也就不怕您笑话了。我们家有个族规,宗子是不能出仕的。所以像我曾祖父、祖父,举业都止步于举人。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继续考下去,而是因为有这样的家规。家父年轻时,学问很好,又加上年少气盛,不满意这条族规,为了证明自己,非要去参加科举。后来考上了庶吉士之后,又执意去做了官。这让毅公很不满意,曾经亲自跑到京城去质问我父亲,当时两个人闹得很不愉快,恰逢我母亲在场……这也是为何我祖父将家中宗主的位置传给了我三叔父,我和母亲都很赞同的缘故。”

裴家的这个族规顾昶曾经听说过,如今在裴彤口中得到了印证,他不免有些感慨,道:“别人家出一个读书人都难,你父亲居然为了举业宁愿放弃宗主之职,真是光风霁月,我辈楷模。”

裴彤笑了笑,低声说了句“您过奖了”,但从他的神态上还是可以看出来,他很为自己的父亲骄傲。

吱吱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