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比起六皇子来,六皇子除了一个出身歌舞姬,丝毫没有大家仪态的,得宠的母妃之外,还有什么呢?
白了,那些个见过血的老将军们,连崇裕帝都瞧不上呢,何况一个咋咋呼呼的六皇子?
而文官也心高气傲,又有冯家挡着,哪里就那么顺利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皇子十岁就可以议储了,皇帝一心要立的六皇子十五六了,还是皇子。
支持五皇子齐怿修的人越来越多,明着暗着,已经积聚了大懿朝大半的力量。
而齐怿修终于对那个愚蠢的兄弟出手的时候,他丝毫不觉得愧疚。
因为这些年,他们母子几番在杨妃母子手里逃出来,还有什么兄弟情分可言?
其实,那时候的齐怿修,不是不能送杨妃上路,他只是不愿意。
他要杨妃生受着。
六皇子当街纵马,六皇子流连青楼,六皇子打伤人命,六皇子醉酒不归……
六皇子的问题太多了。
所以,他再一次当街纵马,马匹失控把自己摔死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怀疑。
马踩到了钉子,所以受痛发疯,将人摔了下来。
刚好,墙角有一块坚硬突出的石头。
不可一世的六皇子,死的难看,死的不光彩。
齐怿修甚至保住了那匹马。
居功至伟的马,当然要活着。
六皇子死在当场。
没有任何施救的可能性。崇裕帝听闻消息,当时就晕过去了。
杨妃哭的死去活来,可这一日,整个后宫的女人,除了杨妃,都笑了。
这可真是理昭彰,报应不爽啊。
杨妃哭,杨妃闹,她要皇帝彻查,要皇帝问斩放了石头的人,要皇帝斩了洒了钉子的人,要皇帝斩敛住六皇子去路的人。要皇帝将伺候六皇子的人全部都诛九族。
她要求了很多,可惜六皇子是死了。
甚至,五皇子不再忍耐,他跪在了皇城皇宫外头,口口声声,为那些无辜的人求情。
百姓家墙角的石头,只是人家盖房子留下来的,没人想到会有人冲上去,所以这位无辜的百姓不能死。
洒了钉子的人固然找不到,可要是马速度没那么快,六皇子如何能出事?
那些摆摊的人本就是以此糊口的,他们受了无妄之灾,糟蹋了多少东西,这其中或许就能导致他们倾家荡产。所以他们不仅无辜,甚至可怜。
五皇子口口声声,泣血为无辜之人求情。
朝中臣子,无不附和。
而皇城中的百姓无不称道。
大懿朝到底开放,到了夜间,就有无数百姓自发的跪在了皇宫外头,他们求皇上网开一面,放了那些苦命的人。
他们求皇上睁开眼,看看五皇子这样的好皇子。
他们也求皇上看看这些年六皇子做的错事。
以往,崇裕帝都想着六皇子虽然荒唐了一些,可他还,总能教导的。
可忽然之间,这个能教导的人死了。
没有了。
崇裕帝虽然无能,却毕竟是不是个昏君,他怕愧对祖宗。
他也顶不住群臣的压力。
所以,该放的人都要放。除了伺候六皇子的人斩首之外,其他人都动不得。
也动不得那些饶九族。
崇裕帝妥协了。
崇裕帝无法不妥协。
第420章 番外:往事
这个妥协,就是一道口子,终究会被扯开,扯的越来越大。
无论杨妃如何哭抹泪,她都忽略了一点,崇裕帝是个皇帝。
他不能对大懿朝的江山不管不顾。
所以,六皇子死了,太子人选就要换了。
当然了,崇裕帝的身子也越来越不好了,他不知道,冯皇后对他做了什么。
其实有时候女饶恨意更绵长,只要能报复回去,她们也不会真的放过机会的。
甚至,他也不知道背地里,冯皇后与李妃又谋划了什么。
一如他也不知道六皇子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纵然,他怀疑,可是怀疑是无用的。
哪怕就是能证实六皇子的死因,他也不敢证实了。他证实不起。这后果,他不能承受。
所以,杨氏再是哭,他也没法子。
他终究是顶着群臣的压力与心里的煎熬,立了五皇子为皇太子。
只是他心里毕竟有一口气在。
所以便有了后来那一场冤屈。
五皇子的老师被他斩了杀了全家。连累了多少权贵。
可惜,他出了这口气,却也依旧挡不住大势所趋。
他一年一年病下去,太子去一年一年的立起来。
不过三四年光景,他就走到了人生的结局。而太子还年轻,蒸蒸日上,正是好年华。
他不喜冯氏一辈子了,可他依旧看好冯家,不过冯家终究是支持五皇子的。
他甚至看好了沈家的女儿,想要给六皇子一个得力的岳家。
可六皇子死了。
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在随着皇帝的心意改变。
甚至他对朝政的掌控也越来越弱。
太子总是恭敬的父皇,这一切都由您来定夺。
可是朝臣们却会委婉的告诉他,太子殿下的所思所想其实是最好的最合适的。
其实最后那几年,对他,对杨妃,都是一种折磨。
杨妃再狂妄,也是个失去了孩子的女人。
于是她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她甚至为撩一个子嗣,给皇帝与嫔妃下药。
只是,她没机会了。
皇帝已经十年没有叫后宫添上一个子嗣了。
冯皇后也早就将他的身体掏空了。
她所有的作为,不过是叫皇帝死得更快。
终于,崇裕帝走到了尽头。
安排好了朝中大事,他看着跪在龙塌前的几个人,冯皇后低头掩着面哭泣。
他想,这一辈子,他还是挺对不住她的。
不过没事,她与李氏交好,新皇帝会对她好,她的侄女又是新皇帝的良娣,新皇帝对冯家也会好。
她又看李氏,李氏也是在哭泣。
他又想,其实李氏性子是真的好,温柔和顺,生的也好。一辈子都柔声细语的,从不叫他为难,哪怕宠杨氏再多,李氏也没争过什么。
不过没事,她亲生的儿子要做皇帝了,她也出头了。
再看齐怿修,这孩子……虽然与他不亲近,他也没多关心过,可依旧长得这样好。
这几年的龌龊就不了,反正这孩子总归是能做好一个皇帝的。
最后,他看向了杨氏。
杨氏呆滞的跪着,眼圈红着,却没哭。
崇裕帝想,他到底把这个女人惯坏了。
害了她,可是事已至此,也没法子了。
他费劲全身力气,留下了一道口谕。等日后杨氏死了,就追封她为皇后,叫她与他合葬。
他攥着齐怿修的手,费力的完了这句话就咽了气。
他看不到他的儿子没有答应。
他自然也看不到,他的皇后,他的李妃虽然哭的凄惨,可眼里都是嘲讽之色。
他最后只是看到了杨妃失魂落魄的样子。
或许,这就是在乎与不在乎吧?
于是他就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他只看冯氏被他冷落了一辈子,毁了身子不能生育,还当冯氏都忍耐下去了。
于是他不会知道,他这么早死,是冯氏的恨。
他也只看到了李妃的柔顺恭敬,宽容忍让,就好像那些年杨妃对她们母子下毒,陷害,李氏也都就那么忍着去了。
所以李妃其实从来也不喜欢他,只是入宫做了妃子,不得不装模作样。
他想,齐怿修是他的继承者,总归是要听他的话。
可惜他忽略了,如今殿中只有这么几个人,杨妃,没有母族,没有子嗣,没有任何人支持。
他们几个恨她恨不得她五马分尸,又怎么真会遵从这样一道口谕?
这样一道传不出去的口谕。
这口谕杨妃能跟谁去呢?跟谁,不是妄想?
能追封皇后的条件,杨妃一个也达不到呀。
所以,崇裕帝自以为都安排好了,虽然不甘心,却也就这么闭了眼。
杨妃是真的伤恸,失去了儿子,就等于失去了日后。
如今失去了皇帝,便失去了全部的依仗。
何况,她真心爱慕皇帝,失去了依仗的同时,也失去了爱情。
所以她哭不出,只是木呆呆的,看着皇帝去了。
真伤心的人,心都碎了,却未必能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