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说‘班纳特小姐纵然漂亮,却一贫如洗,娶她还不如娶面包房主的女儿’,我就忍不住心慌意乱,还不敢叫人觉察,只能尽量去微笑——人人都知道,班纳特家五个女儿的财产,不过是一笔年息四厘的一千英镑的存款,甚至这一千英镑还不能算作嫁妆,因为这些得等到班纳特先生去世后才归他的女儿所有。如果女人们靠自己也能吃饱穿暖,我靠自己能生活下去,那么面对这些恶言蜚语,也许我能直接拿掉微笑,狠狠地瞪一眼那些长舌妇们,叫她们知道我的厉害。”
伊丽莎白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轻笑了起来:“亲爱的简,纵然你腰缠万贯,你也不会的。你做不出那样让人下不来台的举动,你是如此的体贴温婉,我实在想象不出你挑眉瞪眼的样子。”
“腰缠万贯?哪怕是做梦,我都没奢望过。”简忍俊不禁。
简的话,已经告诉伊丽莎白她心态发生了一些奇妙地、不曾有的美好变化,伊丽莎白发自内心的快活——她才知道简一直不肯答应那些追求者,甚至不愿意和他们加深一些了解,并非是因她生性矜持,也并不是讨厌,而仅仅是因为财产。那些可怜的小伙子们家资不丰,至少不到能接济的起班纳特家的地步,因此从最开始,简就紧守心门,不肯给双方一点点机会。可带着这样心情得到的姻缘,就算之间真的存在爱情,那依照简的性格,也会在内心自责,觉得她自己功利性的目的不纯——
“亲爱的,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位富有、慷慨又英俊的先生追求你,你会答应吗?如果答应,是因为你爱他吗?”伊丽莎白问。
简沉默一瞬,才说:“为什么不答应呢?莉齐,你知道这样人有多难得。我想我会爱上这样的绅士,毕竟他是我梦寐以求的。”
“至少一部分是因为我爱他。”简又说道。“他愿意照拂我的家人,除了爱情,我会深深的感激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他,顺应他的一切要求,做个人人称道的好太太。”
果然!可无限的柔顺并不能给婚姻带来多一点点的保障。伊丽莎白想,纵使没有野心勃勃的女佣,简的心态也会导致她和宾利先生的婚姻出现问题,早晚都会发生。不管男人女人,没有底线的顺从,只会把另一方彻底惯坏,变得不珍惜不在乎,日久天长,再美的朱砂痣也会变成蚊子血。
“亲爱的,体贴和顺从并不能叫先生们感激你,甚至还会使爱情消退。”
简捂着嘴笑的乱颤,她贴近伊丽莎白的耳朵,小声取笑她:“莉齐,你还没有进入社交界,怎么就懂得爱情了吗?难道有哪个小伙子在悄悄追求你,让我猜猜,是吉姆,还是梅里顿的芬恩?或许是布鲁克,每次我们在水果店里,他都盯着你目不转睛。”
伊丽莎白推推她,提醒她细想:“你仔细观察,我说的不对吗?就算是朗博恩的这些邻居们,毫无脾气只知顺从的女主人里有哪个得到她们先生的尊重了?那些外表彬彬有礼的先生们,甚至会动手打她们。反倒是那些脾气不太柔顺的太太,她们说的话还有人听。”
“并非温柔不好,只是有底线的温柔才叫人看重。况且,先生们嘴里不说,行动上却偏偏更优待那些能撒娇、会撒娇的姑娘们。就算在咱们家里,不也这样吗?”
伊丽莎白的话叫简沉思不语,她细想从前参加的那些舞会,真的好像就如莉齐所说的那样:她越拒绝,小伙子们越热情;她越是不大说话,大家就越夸赞她的教养。还有舞会上其他的小姐,偶尔会使小脾气的,被夫人太太们在背后指指点点说矫情的小姐,却偏偏最受年轻先生们的青睐;甚至远不如她漂亮的,却能轻而易举的叫才对她表示好感的先生转移目标大献殷勤。
伊丽莎白尚不知两姐妹间的私房话在简心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今天解决了一桩大心事,眼见有了新的未来,伊丽莎白绷了一天的精神实在困乏了,她搂着玛丽热乎乎的小身子,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5章 明国
50英镑并非小数目,如今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教师每年能得30英镑的薪酬已经足以教人满意了。即便是在中产阶级的班纳特家,也是如此。
班纳特先生继承的土地每年能为他带来两千英镑的收入,可这两千磅,不仅要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要维持农场的运转,还需预留出一部份以备次年突发事件。只家庭支出这一项,要维持绅士家庭的体面,就已经需要精打细算了——这一点上,班纳特太太还算得上称职。从她纵使再艳羡嫉妒别的夫人太太们带在脖颈上、手指上的珠宝首饰,也从不要求班纳特先生为此挪动钱款就很能看得出来了。
家中银钱并不宽裕,这项事实就连最小的莉迪亚也心知肚明。这也是所有人都默认班纳特家的姑娘们嫁妆困窘的原因所在,因为大伙都知道班纳特家每年两千磅的收入几乎剩不下多少。随着家里人口越来越多,想要从这里头抠出一笔看的过去的钱给姑娘们攒嫁妆,无疑是痴人说梦:除非班纳特家肯丢掉体面。但如果那样,只怕更没有好的结婚对象愿意青睐她们了。
这也正说明加德纳舅舅的慷慨,也证明加德纳舅舅在伦敦的生意做的很不错。
加德纳舅舅在伦敦还有事务,并不能在朗博恩耽误很长时间。次日,班纳特先生与加德纳舅舅在书房里一番详谈之后,就替伊丽莎白定下了出发的日期:
明天一早,伊丽莎白将随加德纳先生一同前往伦敦。
这可真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班纳特太太瞬间把对伊丽莎白所有的抱怨抛在脑后,提着长长的衬裙就跑去了书房,冲丈夫嚷道:“我们什么都没有准备,什么都来不及!我的好先生,你不能这样!纵然我也恨这个蠢姑娘不听话,可作父母实在不能看她落入窘迫的境地不管。”
班纳特先生一贯沉静,反问道:“我并无此意。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你是怎么发现的呢?我以为至始至终你都要说我偏袒莉齐。事实上,我也正如此做。”
还是加德纳先生好心解释:原来陶丽丝学院的费用如此之贵,比加德纳学生曾经读过的北安普敦学园要多出一倍有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小姐们的生活自然比先生们要精致些,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着装打扮等一些额外花销都由学院统一支出,就连姑娘们学习刺绣、裁缝以及编织所需的布料和羊毛线都包含在内。
伊丽莎白所需要准备的,不过是一两套衣裙,预备头几天不齐全的时候换洗所用。
朗博恩距离伦敦不过二十四英里,乘坐公共马车也只需一个上午。更何况加德纳先生来的时候顾虑可能会有外甥女要去陶丽丝学院,特地坐着家中一辆四轮马车前来拜访朗博恩。他们用完早餐出发,在伦敦逛一逛之后还能赶得上加德纳宅的正餐。
这日难得是个好天气,伊丽莎白拎着一个小巧的行李箱,与家人们拥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温暖的庇护所,踏上了全新的道路。
班纳特太太眼泪都流下来了:“这蠢透了的的、不听话的坏姑娘,她把我的心都带走了!”
一路上,为了缓解外甥女的离家之情,加德纳舅舅就着玻璃窗外的风景给伊丽莎白讲起见闻。他妙语如珠、知识渊博,很好的舒缓了伊丽莎白对未知和陌生的紧张情绪。
渐渐的,绿色的树篱、绒毯一般的山坡以及晶莹的河流渐渐都抛在了身后,一种属于城市的喧嚣、人群伴着并不好闻的空气到来了。
十八世纪末的伦敦,就在脚下。
马车的颠簸也更明显了些。伊丽莎白觉得自己有些晕马车。
加德纳舅舅觉察到,却也无可奈何,“莉齐,再忍耐一会。这段必经之路靠近伦敦东区,我们最好不要停留,以免招来些意外的麻烦。”
继而,他严正的告诫甥女:“莉齐,我要你记住:这里,以及真正的东区,绝对不是一位小姐该踏足的地方!贫穷滋生罪恶,罪恶孵化暴力,相信我,你永远也不会想见那些情景的。即便是年轻力壮的先生,在没有随扈的情况下,独身前往也是件极不妥的事情。在东区,苏格兰场永远比危险晚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