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主父偃头铁,根本不配合,连弄个虚假‘和平’做做样子都不知道,那就没办法了——其实这样陈嫣也不是太在意,真要是这样,她也只是确定主父偃在官场上迟早要出事。
现在看起来,这种可能性还挺大的,看起来主父偃就很像是头铁战士的样子……
“不夜翁主日后该学会慎言才是…议论朝臣之事,实不是妇人所为。”主父偃深深地看了一眼陈嫣,语气中有轻视,有指桑骂槐,有不以为意。
陈嫣愣了愣,‘唔’了一声,仿佛是这才认识了主父偃这个人——主父偃是个中年人,这个年纪再官场上最合适了,既有精力,也不会显得没经验、轻率(虽然主父偃本人挺轻率的)。他身上看起来最特殊的大概就是外表了,嗯,长的很好。
这不奇怪,刘彻简直就是重度颜控,喜欢美女,也喜欢漂亮男宠,甚至用人也特别偏爱好看的。所以他提拔的人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帅哥,老帅哥、中年帅哥、小帅哥。
生的颇为英俊的中年帅哥为什么会这么不招人喜欢?现在陈嫣算是明白了…这个人好像天生就知道怎么该让人生气啊……
平常陈嫣也不会随便怼一个朝廷高官,不是不敢,而是没必要。而且她处的位置有点儿微妙,要是被解读出了另外的意思,到底麻烦。
但真要是遇到有人上赶着得罪她,她也是不怕的…只能说环境能够改变一个人吧,她作为陈嫣从来都被给予了大量嚣张肆意的权力。绝大多数时候她都不会去使用这份权力,但权力就在那里,不可能对她毫无影响。
如果不是拥有上辈子的记忆,她可能会比陈娇更加厉害——虽然陈娇是她敬爱的姐姐,但有些事情有一说一,事实就摆在那里…这也不会影响到两姐妹的感情。
而如果陈娇被人这样不阴不阳地攻击…陈嫣曾经亲眼见过,陈娇当时骑在马上,一马鞭子就招呼上去了。
“既然做得,怎么就说不得了?”陈嫣再懒得在角落里站着了,往外走去,与主父偃擦肩而过:“如今满城议论中大夫的人难道还少嫣一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中大夫难道以为自己不值得议论?若是您还是临淄不名一文之辈,那倒是无人去说了呢!”
第315章 鹤鸣(5)
主父偃早就认识陈嫣, 而知道陈嫣则是更早以前的事情。
他是临淄人, 不过他知道陈嫣和陈嫣在临淄有着巨大影响力无关…陈嫣在临淄真正起势, 达到一飞冲天的地步,最早也就是十多年前了,那个时候主父偃早就离开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游学生涯。
他的游学生涯很长, 从青年时代开始,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有四十多年。按照这个数字算,到元光元年他来到长安才结束游学, 怎么也和陈嫣掌控临淄的时间错开了。
主父偃了解到有陈嫣这么个人存在,一开始是耳闻。当年刘启对陈嫣的宠爱着实可以称得上天下皆知, 谁能想到来长安朝觐的诸侯王最先了解的不是皇帝太后的喜好, 而是一个小姑娘的喜好呢?
所有人都知道, 对陈嫣好,比对天子表忠心要更能讨好天子…上有所好, 下必从焉, 这样的故事在华夏历史上再一次重演了。
当时的主父偃还在燕、赵、中山等诸侯国游学…为什么要在诸侯国游学, 而不是天下各郡,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这个时候有志于入官场的读书人,如果不是家里有背景, 通道就很窄了。
举孝廉难度太高,几率太低, 一般大家都是依附权贵, 通过权贵再往上举荐就是了。当然, 这条路也不容易,一个人没有背景,凭什么被权贵看重,甚至花费自己的人情、面子往上举荐?
但总体而言,这已经算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子了。
走这条路,首先就要来到长安,天下权贵皆在长安,机会在长安,也只有在这里最容易抓到机会——然而,求上进的人最多也在长安,这样一看,平均机会也不会比别的地方更多了。
有人觉得这条独木桥太难过了,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就退而求其次,去了各诸侯国。虽然说,长安不缺想要过独木桥的读书人,但在各诸侯国就不一定了。只要一个人是真的读过书,读书识字没有问题,能背诵几篇先贤经典,至少在诸侯国就可以谋生了。
没办法,谁让这个时代文盲率高呢。
不理解的话可以想想民国时期,一个文盲,工作起点是很低的。可是一个人要是有点儿文化,哪怕是最基本的文化,像是能写会读,那也能做个抄写员什么的。这种工作依旧不算好,但也比真正的底层工作好太多了。
而这,对于非文盲的人来说,只不过是最基本的而已。
这个时代的文盲率只会比民国更高(当然,这个时代对于读书人的需求也不如民国多就是了)!这种情况下,没有太大选择的诸侯国,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读书人的。最多就是能力强一些的委以重任,能力弱一些的工作就靠后一些。
但不管怎么说,谋生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早年间主父偃在各诸侯国游学,就是为了谋生。当然,在谋生的同时,还想要求上进,希望能得到某位诸侯王的赏识。得到诸侯王的赏识,退一步能成为王国中的重要人物,进一步就能去到更大的舞台!
好多中央的官员,其实也是从诸侯国成长起来的,这里也算是不错的跳板了。
那个时候的主父偃也在诸侯国做过事,只不过一直无人赏识,所以每个地方都呆不长久而已…他从来都是有大志向的人,从来没有想过当一辈子小吏。如果一眼能够看出没前途,他自然也就走了。
也只能说那个时候确实各个诸侯国都缺读书人,所以他不用担心辞工之后找不到工作——他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富三代什么的,游学说的潇洒,却是得自己承担生活的负担的。
说起来有些巧合,曾经的主父偃甚至为诸侯王监督过礼物的验收工作,那些精美、奢华的礼物都是要在朝觐时送给长安的贵人的。不仅仅是皇室成员,长安的一些官员、贵族也有份。这也不是贿赂、结党什么的,只是正常的交际。
诸侯王们在长安虽然也有安排眼线,但光指望眼线就能安心在地方做王,微妙太天真了。这种时候,和长安的顶级圈子保持良好关系,这就很有必要了。这和后世地方官员进京,要在京官这儿拜码头,道理是一样的。
而这些礼物中就有属于陈嫣的——给陈嫣的礼物占了诸多礼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见得数量多,但却是最珍贵的,而且一看就知道花了心思,而不是花钱了事。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被人呼喝着督造给陈嫣的礼物的小人物,如今会成为长安炙手可热的天子亲信,能和陈嫣出现在一场盛宴上?想起此事,主父偃还不由得有些志得意满。
不管怎么说,他这个时候也算是达成了少年时代的一个小小目标了——他从小就不甘于平凡…能够说出‘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这样话的人,具体是个什么心性,也是可以想象的。
到这个时候,主父偃也只是知道有陈嫣这么个人而已。至于后来陈嫣在学术界小有名声,还有在商界的影响力,这些其实都没有辐射到主父偃身上。
商界的事情先不谈,这方面陈嫣弄出来的场面再大,只要表面上做的四平八稳,一般的人哪能察觉!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也鲜少有人能够接触到这方面的。主父偃家里又不是经商的,自己一心想着做官,哪会注意到这方面。
至于学术界的名声…一个,主父偃一个纵横家的人,陈嫣没有学过这一家的学说。再加上主父偃在学界出了名的人缘不好,也没什么人会和他主动聊学界一些有的没的,主父偃了解陈嫣的渠道实在是太少了。另一个就是固有的观念了,在主父偃看来,陈嫣是个女人,还是个贵族出身的女人,这种人能有多少真材实料?
要么就是有人在她背后支撑起了才女的名头,要么就是学界的人胡乱捧的,讨好她以及她背后的某些人而已。
有了这样的想法,就算有机会了解陈嫣,他也下意识地皱眉走开了。
主父偃真正了解陈嫣,还是来长安之后…长安这个地方,陈嫣留下的东西太多了,就算是想避开也避不开——家里装的玻璃窗,用的建材、瓷器什么的,全都是陈嫣的产业,这本身也不是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