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裴英并不是一个审美情趣有多高的人,过目不忘只是过目不忘而已,而不是全部,更不能将他个人的所有技能点到全满。
对于‘美’,他是一个偏于迟钝的人,过去虽然也欣赏过旅途中的风光,但也仅限于‘不错’‘还可以’这种情绪。至于更多的,那就没有了。然而如今听陈嫣说,这才意识到,虽然人人都有眼睛,但人和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必然是不一样的。
正如他过去早就清楚的,人人都有脑子,但人和人脑子能办到的事情是全然不同的。
听陈嫣说她见过的壮丽与秀美,豪放与婉约,竟然比亲眼所见更美、更动人——其实陈嫣说的那些景色,裴英大多也曾见过,但曾经的他并没有太多感觉,这时却会心向往之。
景还是那个景,但他自己眼中的景,与陈嫣眼中的景显然是不一样了。
陈嫣叹了一口气:“不过…景色终究只是文人墨客美好的想象,对于活在此处,生活尚且艰难的普通百姓,活下来就已经筋疲力竭,哪还有余地想这些呢?前几日那些人…恐怕就是如此了。”
裴英知道,陈嫣口中的‘那些人’应该指的是前几日遇到的袭击货船的人…他有些意外,换成其他人,哪怕是普通人,恐怕也把那些人打为盗贼、歹人之流,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毕竟这可是差点儿就害死自己的存在!
但在陈嫣的口中,他们竟成了‘普通百姓’…虽然裴英也觉得他们其实就是普通百姓——和其他地方的百姓没什么两样。如果生活没有如此艰难,大概也是能做良善安民的。只不过生活艰难,老天不让他们如此罢了!
但陈嫣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裴英自己并不知道,他常年没什么表情的脸上有自己都不知道的温和。
“你也不必多想,这本就不是你的过失…且多想无益。”陈嫣这一路真的成长了很多,至少没有原本那样肉食者不知民间疾苦的问题了。但裴英并不觉得这让他高兴——陈嫣知不知道这些对于他来说重要吗?
显然是不重要的,他本来就不是因为帮助陈嫣成长这种伟光正的原因陪她踏上这场旅途,他一开始只是为了看好戏而已。
或许现在他的目的有所改变,但他这个人本质并没有变——他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个人主义到了极点!
陈嫣前后成长是好事,但他不高兴就是不高兴…裴英自己有自己的成长经历,所以很清楚。
成长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杀死自己,打破原本的美好与浪漫,这本身就不是一件高兴的事。
第200章 大车(7)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这说的就是长江水路迅捷, 千里之遥也是转日即达。
陈嫣一行人也是如此,自从走上水路,便一日千里起来。未过多少日子,已经抵达目的地会稽…如果不是沿途有些地方水流湍急, 舟船险阻, 再加上需要买卖货物以掩人耳目, 这一路只会更快!
抵达会稽之后陈嫣心中一松——这一路上不方便接收长安那边的情报,所以也不知道长安那边到底如何了。但既然没有追到她的踪迹, 这就算是一个好结果了。至于之后的事情, 可以在会稽仔细打听。
会稽虽然也是南方地区,但却是开发利用程度比较深的地区了,这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始终是楚国的精华地区有关,而且此处也距离齐鲁之地比较近,文化交流频繁, 和更南边一些的所谓‘蛮夷之地’完全不一样。
真要说起来, 当年的楚霸王也是会稽人呢!
所以会稽绝对是南边非常繁华的地区,这样的地方相比起一路上经过的地区, 当然更容易接收来自长安的消息。
陈嫣原本的打算是来到会稽之后就遣散一路随行的雇工…这个时候就算还未到最终目的地, 她也可以凭借信物找到自己的人了。或者由自己的人护送往下一个目的地, 齐地、蓬莱岛?都是可以得。或者暂时就留在会稽, 这也是可以的。
到底如何还要根据长安那边的消息来判断。
她正考虑着要和裴英商量这件事,还没有开口,事情便不必提了——因为有意料之外的人来接她了。
会稽临河码头上, 陈嫣这边的人还正在搬运货物呢(做戏做全套,既然对外说是贩货的商贾,这个时候都到了最后一站了,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
而等到陈嫣下了码头,立刻有人靠了过来。裴英见不对,立刻出现在陈嫣身边,手已经按在了腰间剑鞘之上,脸色冷凝,语却听不出异样:“阁下何意?”
面前是两个穿一般衣裳的青年,看起来像是大户人家的奴仆。眼睛透露出一丝机灵,左右看看,大概是觉得人多眼杂,低声道:“翁主…桑先生已经在会稽等了您五日了!”
‘翁主’这个称呼好长一段时间没人叫过了,陈嫣这辈子就没有离开这个称呼如此之久…人和猫儿狗儿这样的动物其实没有什么分别,一个名字只要唤的熟了,那么无论过多长时间,只要有人再次唤这个名字,也会下意识地反应过来。
陈嫣下意识地从裴英身后抬头,虽然还是有些防备,但在仔仔细细看了两人一回,慢慢想起来了,迟疑道:“你们是子恒身边的…似乎见过两回…”
陈嫣并不是那种记忆力逆天的强人,但在长期的宫廷生活中也逐渐学会了记人脸——贵族多得是钟鸣鼎食之家,这种人家繁衍日久,子息繁盛(反正养的起),人口多、辈分复杂。偏偏贵族之间还有复杂的姻亲关系…这样一牵扯,很有可能有朝一日打个照面全是亲戚朋友!
这本不是什么事儿,但作为一个亲戚朋友,没有见过也就算了,一旦见过了,日后再见不认得算怎么回事儿呢?
然而,贵族之间又的确有很多‘亲戚朋友’见面频率极其低!
这种情况下,为了做到不失礼,要么身边有伶俐的贴身奴婢,他们一一记得,关键时候提醒自己。要么就是自己下苦工了——前者往往只有没办法,实在记不住的人才会使用!且不说奴仆会不会背主或者不在身边侍奉的事,就说自己平白少了个构成人脉网络的机会,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贵族来说,相较于普通人,他们算是赢在起跑线上了,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教学资源…但要说最大的优势,其实还是人脉。比如有些贵族其实已经落魄了,过着和普通人差别不大的日子,但他们依旧是普通羡慕的目标!
大汉的富商巨贾不要太多,说是富比王侯真的一点儿不为过,但他们还羡慕那些落魄贵族呢!因为这些富商巨贾明白,别看他们有钱,只要上头有人有想法了,拿住他们真是轻轻松松。这些富商巨贾往往会找靠山,又或者干脆培养子弟读书、从政,成为家族的支柱!
无论是找靠山,还是自己培养出一个靠山,这都不是容易的事,有的时候就算是有钱也送不出去!一个一千石都算不上的官员,成为家财万贯的大富商的贵客,甚至还爱答不理,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然而那些落魄贵族就不一样了,一旦有子弟有才华、有人想要求上进,那可多的是路子!名师愿意为他们敞开学府,朝廷愿意照顾忠良之后,甚至朝中也乐于接受这样的人。
此时可是西汉时期,没有科举制,以此时的普通人识字率,也搞不起科举制,这个时候就是继承制加察举制。察举制非常难,只有那种地方上名气极大的人才有可能入选!更多就是继承制,也就是你爸爸是个官,你长大之后很有可能就能也蹭个官。
如果爷爷爸爸能够当上顶级的高官,中央上做到两千石,地方上做到太守、诸侯国丞相这种级别,更加恭喜了!稳扎稳打,不犯政治错误,估计就是与国同休了。
所以说,朝廷上大多是继承祖先遗泽才有官当的,属于既得利益者。既然是如此,自然乐于接受贵族后代进入官场。
人脉对于贵族来说绝对是‘第一生产力’。
人脉对于贵族来说如此重要,以至于大家都有苦背各个贵族家族成员情况的经验,要是见过面,那更是要尽可能清楚记得对方。
一开始挺难的,不过陈嫣那个时候年纪小,也没有人挑剔她什么。等到陈嫣年纪大一些了,也就习惯了…大多数事情就是这样,熟能生巧。现在的她一眼看过去就能大概记住一个人面部最关键的一些特征,再次见到一般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