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原来是阳陵邑穷人聚居的一个闾里,后来因为旁边挨着几个大作坊,于是越来越热闹。如今这里变得各色人等混杂,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市井底层聚居。
‘千金医馆’是下里新开张医馆的名字,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据医馆的大夫说是来自‘人贵千金’——人的身体都是很重要的,犹如千金。所以专门治疗身体的医馆就叫做‘千金医馆’了。
按理来说看得起大夫、用的起药的都是小有资产的,所以医馆开在‘下里’实属不智。但这间‘千金医馆’不同,医馆本就是为了让一些看不起病的穷人也能看病,所以开在‘下里’也没什么不好的,还能节省租金什么的。
“医馆主人也不怕蚀本?这每日看病用药的…要花不少钱罢!”有八卦的人好奇地打听。他们已经知道了,每日打理着医馆的大夫并不是医馆真正的主人,他们也只是被医馆主人请来做事的而已。
医馆有一个老大夫,两个年轻大夫,至于其他人,都是三个大夫的学徒,现在还不能独立看病,只能旁边搭把手。此时被人打听的就是一个年轻大夫…年轻大夫一边给这人拿药,一边笑眯眯道:“医馆主人原是有善心才办这千金医馆的,钱的事儿在下可不知道——一百五十钱。”
这人皱了皱眉,心不甘情不愿地掏钱:“你们这儿别的倒好,大夫也高明,就是‘看人下菜’太厉害!”
这样说着,这人却也没有不给钱的意思,开始一五一十地在一边数铜钱。
千金医馆虽然对穷人少收钱甚至不收钱,可是有钱看病的他们也不会手软,该收多少就收多少。
年轻大夫看着顾客数钱,摊摊手道:“有钱出钱么,不然什么人来都不花钱,什么医馆也办不下去了。”
这也是道理了,若是什么人来都不收钱,且不说有违帮助穷苦人的初衷,也会让一些牛鬼蛇神都跑来——人都有沾便宜的心态,到时候恐怕没病的都要来问副药吃。不给开?人家就要耍赖了!
凭什么给别人不给自己?凭什么就咬定自己没生病?反正一大堆的麻烦。
正说着呢,年轻大夫听到门口喧哗,道了一声‘怠慢’,这才往门外去看:“什么事,这样闹了起来?”
门口的小药童见年轻大夫过来松了口气,立刻道:“于医工,您看这…”
原来是两个衣衫褴褛的人抬来了一个昏迷不醒的少年,看样子就知道了,抬人过来的一男一女就算不是乞丐,也差不多了。
其中那个男子大声道:“某先说好,某没钱!这小郎某也不认得,只不过见他倒在墙下,心中不忍。又听闻‘下里’有不收钱的医馆,这才来的!”
听他这样说年轻大夫也是明白的,就是怕临到头了,医馆管他们要钱。听起来充满了小老百姓的‘狡诈’,但这并不能怪他,很多时候都是生活逼至此的。
大夫虽然年轻,但学医的时候跟着老师也是游历过四方的,心知这男子应该没有说谎。不过该问的还是要问…之前有的人明明有钱,却要装成是穷人的样子,就是为了占医馆便宜。其中也曾出现过假装和病人没关系的家属——想要借此躲掉医药费。
不过这些基本上都是能识别出来的,就算有些难以识别,也可以问人打听打听——说是城市,但古代的小型城市么,人际关系并不会比后世镇子上的复杂。稍稍打听一番,大多数的底细也就清楚了。
现在问话其实也是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个伤者是真的需要帮助,同时没有支付能力。
问了几句话,同时也蹲下身去查看受伤少年的情况,年轻大夫点了点头,对之前的小药童道:“去叫你师兄出来,将此人搬去后院治伤。”
那中年男子见状也松了口气,同时又着急起来:“那门材可要还某!某是借来的!”
别看只是一片破旧门板,对于他们这些连自己住的地方都没有的穷苦人,也是很重要的财产了!这个时候带不会去,他拿什么还人家?
旁边有人发出了嘲笑之声,但年轻大夫并没有嘲笑,认真道:“借先生门材一用,我等还得将伤者送到后院…”
第107章 硕鼠(5)
“翁主, 千金医馆的人昨日送来了上月的账册。”婢女清奉上几卷竹简, 脸上的神情是欲言又止的。
陈嫣知道她为何如此,还不是医馆开销太大了。汉代时的中医才刚刚进入较为完备的阶段, 远不如明清时的规模。医生的水准先不论,只药品的价格就够让人咋舌了——规模化带来的往往是低价, 而此时,就连长安这种超级大都市也没有几个专门的药材供应商。
这种情况下,药材都不便宜。
而千金医馆针对穷人少收费甚至不收费,亏损是看得见的!
陈嫣却不怎么在意, 在做这件事之前她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了。现在花钱虽多, 可是她赚钱更多, 也就不在意这种小事了。所谓钱财么,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本来就是要花的。她留着更多的钱,是能去吃黄金做的饭,宝石溶液做的饮料?
要不是她还有‘在这个时代做出一点点成就’这样的愿望, 说不定她都不会去赚钱, 毕竟她本来就不缺钱嘛。只不过想要做事, 总是需要钱的,所以她不得不在这方面想想办法。
入住阳陵邑的宅邸之后, 她让人开了一家千金医馆,然后还定时去穷人聚居的地方开设粥棚。陈嫣倒没有借此邀名的想法,她对外没有宣扬过,其他人甚至不知道她做了这些事。
也不是什么圣母病发作, 真要是圣母病发作,看到这个时代有那么多人吃不饱饭、看不起病,穷到孩子生下来养不起只能丢掉,就应该捐赠全部家产,拿慈善业做毕生事业才对。
怎么说呢,只是恰好看到了普通人的困窘,既然看到了,自己有恰好有能力,稍微尽些力量——对自己或许只是顺手为之,但对受助的人来说,则无异于活命之恩啊!
以及,多多少少的‘迷信心理’吧…做点好事祈福消灾什么的,希望大舅能在地下世界过的好一些。明明知道这只是荒诞不羁的想象,完全没有值得相信的地方。但就如同后世拜佛时往功德箱里扔的钱,就算知道这都是假的,可还是会想着‘万一有用呢’?
陈嫣看账册看的很快,主要是账册比较简单,出出进进的都一目了然。虽然账目上面有一点点的小差错,但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成本’的一部分,算是允许范围内的误差。
放下账册之后陈嫣想了想:“明日出门一趟罢…顺路也去粥棚医馆瞧瞧,虽然两边都兴办起来了,我这个做主的人却还没有去过,也太不像样了。”
“翁主昨日才从长安来,该多休息休息的。”虽然明知道这样的劝说不管用,婢女清还是忍不住嘟嘟囔囔起来。
国丧期过的时候陈嫣从阳陵邑回了长安,她回长安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让家人不用担心——她现在挺好的,不需要担心,不信可以看啊…这样的。
但她到底不想呆在长安,她其实不只是短时间内无法去未央宫,只是呆在长安也让她有一种难以忍受的感觉。这里的熟人实在是太多了。熟悉的事物也多,很多人和事都会勾起人的回忆。
或许是她太感性了,但她现在确实很难呆在长安。
阳陵邑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同时也是属于‘父亲’的安息之地,呆在这里会让陈嫣心里好过一点儿。
所以在尽力向家人‘展示了自己的健康’之后,陈嫣又回到了阳陵邑。在离开长安去不夜县之前,她剩下的时间应该都会呆在阳陵邑了。
第二日陈嫣起的很早,盥洗、梳妆,简单的饔食(陈嫣还维持着守孝期间的用餐标准),然后一行人就出门了。
没有什么太大的排场,若是在阳陵邑的话,陈嫣基本上都会维持一个普通富户小娘子的样子。
一辆小马车,一个马车夫,两个婢女,还有朱孟,其他的人都没有带。虽然有人对此很是担心,但在陈嫣的坚持下也只能随她去了——要陈嫣来说,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青天白日的,她又不会去钻小巷子。阳陵邑好歹也是皇城旁边的‘卫星城’,能出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