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以泽就不顾什么卖不卖的出去了,简单粗暴,就照着那个最高销量来定下一期的订单。
“这要是没卖出去,堆积了太多在家里……”席宝是想以正常的杂志社领头人思维来处理好这件事,可不能太过随意。
可她慎重的话没说完,钟以泽直接堵上了,“卖不出去的,我再给你找别的路子,全送出去,总之是不会压自家手里的。送出去的都是直接宣传,里面总有人会在以后愿意订阅我们的杂志。就连我公司里的人,收到杂志,也有许多人议论得很热情。要不是我定了是直接送前半年的六期,说不定他们已经成为自主订阅的顾客群了。”
杂志社的其他人偷偷笑起来。
他们原本对席宝的家世没有什么太明确的想法,可相处了这么久,大体上也知道了不少。
像是席宝有当大官的亲人啊、有当香水公司股东的哥哥啊、有当教授的表伯伯、有自己开厂子的伯伯、还有个不知道开了个啥公司但是真的很有钱的竹马钟以泽。这些都是大家全都知道的消息。
所以,钟以泽大包大揽地说处理好过剩杂志,也没谁觉得他在吹牛。
“但我不能总是依赖你们。”席宝皱着眉,“按照现在的势头,我们杂志社已经算是在盈利了,不需要再剑走偏锋。我做这个不是在玩过家家,你们要是一直这么没底线地帮我,我怎么能让杂志社以正常的速度来发展,怎么在这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主事者?”
钟以泽也皱起了眉头,“我没有毫无底线地帮你。要是真没底线的话,我大可以从你的第一期开始,就直接给你五万甚至十万的订单,然后安排人直接寄到各家各户,而不是仅仅只派发给自己公司的员工。”
“可是……”感觉到钟以泽说话时有点委屈,席宝也不好意思了,意识到她说什么没底线,确实过分了。但她还是觉得钟以泽的帮助太多了点,似乎不利于杂志社稳扎稳打地发展。
“没什么可是,”钟以泽难得直接打断席宝的话,“有件事我得告诉你。我做的生意你也知道,虽然大部分是直接和官方交易的,但也有小部分是私下跟国内某些店铺、工厂联系。我原以为后者赚不了什么钱,可事实上是,这一部分的盈利额,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幅度很大。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人们越来越愿意花钱买东西了。就在我们放寒假之前,有一些聪明人,直接去我公司里面找业务员,找他们定进口的小饰品、花俏布料、漂亮皮鞋、皮带、手表、甚至是音乐盒这种纯摆设的东西。他们定了货,就当走货郎,去平都周边的地方卖,基本上一周内就能卖完,继续到我们公司要货。”
“就连十块、几十块的皮鞋、音乐盒都那么好卖,喜宝,你不要老是觉得人家不想花五毛钱买我们的杂志。”
席宝沉默了,这事儿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宝老大,钟以泽说的其实也有道理,这个世界,跟你上辈子的世界毕竟不一样了,华国现在就是表面上不够光鲜,可实际上已经积攒了许多资本。无论是国家、还是国家下面的许多个人,其实都是有钱的——你光想想香水公司、物流公司能养富多少人就明白了。只是之前苦怕了,很多人一时放不开手脚,过日子还是有点小气。但随着日子越来越平稳,那些手里攒了些钱的,会慢慢松开管钱包的手,增加衣食住行以外的消费。”境灵也附和着说了一大段。
席宝若有所思。
因为她是穿越时空重生的人,所以总是把握不好这个时代该有的样子。反倒是钟以泽这些土生土长的人、还有思维没形成惯性的境灵,更能适应这个时代。
“那我这次就听你们的,冒个险,用最高销量来定下一期的印刷量!”
于是,等到三月发行的第六期,前前后后一共印了三万五千份。
也理所当然地,这三万多并没有卖完,可卖的也没有席宝预想的差,到底是没亏本。多出来的只不到五千本,大部分交给钟以泽去送人了。
等到四月,因为香水公司、国际物流公司批量订单取消——人家原定的就是给员工免费派送半年,现如今已经满半年了。没了这两个大客户,再根据上个月的销售情况,席宝估摸着只印了三万份,还做好了继续卖不完的准备。
结果这一次,居然又不够了。
席宝:……
“这销量来回蹦跶,还能不能让人好好制定印刷计划了!”
正在宿舍抓紧碎片时间审稿的林雨晴笑了笑,“销量高了是好事。至于不稳定……席宝,我们要不要提前开启预定渠道?”
说起这预定渠道,是席宝一开始就想好了的。
她原本想着,杂志社前半年靠自己人推广着卖,等卖出点成绩了,再联系书报亭代售。然后再等小半年,书报亭那边稳定了,差不多就可以开预售渠道了。
所谓预售,就是对席宝这杂志感兴趣、且有信心的读者,预先交钱,明确订阅接下来的多少期杂志。就跟以后的提前定半年、一年报刊是一个性质。
席宝这个杂志的发展太好了,比她原先规划的进程快了一半多。
人家老牌杂志在平都的销量也只有一万多,但席宝这个仅仅做了半年多,就可以卖到三万以上,除了前期免费送的广告太硬核之外,也有它自己实在很优秀的缘故。
在两个大公司停止给员工免费送杂志之后,并不缺钱的那些员工们,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自己继续买。他们有些是自己喜欢看,有些是家里人喜欢看,反正买回来都不亏的。席宝是假设两个公司的人只有一半会续订,才定的那三万份,才会不够用。
“这个月的叫印刷厂再加急多印一些补上,下个月……我下个月直接定四万份!卖不完也没关系,以后都印这么多,迟早能卖到这个数的。在此之前,我们要面向社会招人,成立一个销售及客服部门了。”席宝直接狠下心做了这个看似不理智的决定,但她其实也是计算过了,这样并不会亏损什么,多印的那些可以压在仓库里,以后有新读者想要往期杂志,那些过剩产物就有价值了。
至于要成立销售及客服部门,就是为了把预定业务开展起来,然后把她奶奶暂时帮忙处理的信件分类工作给转过去。杂志社收到的信越来越多,她奶奶有些处理不过来了。
至于原先已有的宣发部门,主要功能是扩大市场,不好把比较复杂的工作内容兼并进去。
“我们尽量在六月底之前把销售及客服部门组建好,预定渠道也确定好。”席宝脑子很清醒,“刚好,那会要预定杂志的话,可以直接预定今年整个下半年的。”
“行,我们回头也抽空把那边空屋子收拾出来,给未来的新部门用。他们要管预定、还要管读者来信,然后以后与书报亭的接洽,应该也是他们来处理了。他们必定需要大的文件柜放客户资料、足够大的空间堆放来信……看来只有最大的堂屋适合了。”林雨晴提出建议。
席宝点头认可。
招人的事情,暂且让更擅长沟通交流的宣发部代为处理,主要是钟以泽给席宝开了后门,直接托物流公司的华经理帮着搞定了。
过了不到一周,全员到位。
考虑到杂志社现有的成员都是大学生,华经理招人时,特意都找的是年轻人,免得他们合不来。
新部门成立。
管理预订渠道、统计预订数量、估算并提交下个月订单量等工作,由两个刚毕业不到一年的男生负责;跟平都所有书报亭对接、并且接收处理读者来信的,则是由另外的一男一女负责。
席宝带着四个新人,在宣发部几个人的协助下,赶在六月中旬之前就把预定渠道给开了,并且同步改了六月那一期的定稿,在上面增加了大大的“可预定半年杂志”的广告。
而六月这一期的本身,席宝的那本在第三个**,舒湘卿的工人也发展到大**,林诗音是第二本中篇言情正在完结篇,袁小圆的翻译依然很稳,新加入的海梦的《海市人家》笑点十足……
老读者们觉得《非常》杂志质量很稳,大多愿意直接定半年,新读者们也有将近一半的人被这一期吸引,想想这杂志不过是五毛钱一本,他们一口气定半年可以打九折,那就是两块七毛钱。其实并不贵,没收入的学生们省省都能掏出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