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众人简直更是惊得都有些麻木了。
不过新帝都当朝宣布了她是未来皇后了,还册封什么郡主做什么?
公主府众人心里都是各种嘀咕。
且不说公主府的人如何嘀咕。
大长公主和阮觅等人回了公主府,接了旨谢了恩,刚安顿下来还没做多久,外面就又有侍女禀报,道是南阳侯夫人曾氏请见。
彼时阮觅已经带了玄凌去了大长公主给他们安排的院子收拾,大长公主则是正在厅中一边喝茶,一边听着下人禀告这段时间京城还有府中发生的大小事务。
她听得下人来报南阳侯夫人请见之时,那握着的茶杯的手就顿住了。
这才想起来,哦,那南阳侯府的顾柔可是跟了她一起去江南的。
现在她回来了,但顾柔却还没有回家......南阳侯府心中牵挂,自然会过来她这里探问探问。
若不是南阳侯夫人过来,她都不记得这个茬了。
“领她进来吧。”
大长公主放下了茶杯,对那禀告的侍女道。
*****
“臣妇见过大长公主殿下。”
南阳侯夫人曾氏到了公主府正厅,就对坐在上位上的嘉宁大长公主行礼道,“大长公主殿下刚刚回京,臣妇就上门打扰,还请大长公主殿下见谅。”
大长公主神色淡淡,道:“顾夫人免礼吧,若不是顾夫人过来,本宫今日也该派人去府上的。”
曾氏脸上忙做出了些惶恐状,但眼中却满是笑意,带着些谄媚和亲近。
她笑道:“公主殿下客气了。小女此次去江南还都多亏了公主殿下的照料,无论如何,也都应该是臣妇上门跟大长公主殿下请安和致谢的。”
“致谢?”
大长公主挑了挑眉。
照料更是谈不上的。
她看了一眼曾氏脸上的笑容,和那眼中几乎是不加掩饰的喜意和志得意满......她心里悟到了些什么,可是一时又有些不能确信,南阳侯府,不能生出这么大的误会吧?
她的手指慢慢摩挲了一下白玉杯柄,顿住,道:“本宫倒是不曾照料顾乡君什么。”
曾氏忙笑道:“殿下万不可这般说,小女此去江南,若无大长公主殿下的照料,如何能帮到那些灾民,为陛下解忧?这都是大长公主殿下您的爱护和照顾。”
竟当真是误会了。
大长公主经历世事无数,心肠早就冷硬。
可此刻看着这样一脸喜意和感激的曾氏,一时竟也有些不忍说出后面的话来......也不是不忍,是想到她后面的尴尬她不禁也有些尴尬。
但事情总是要说的。
她默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开口道:“顾夫人,顾乡君怕是回不了京城了。”
曾氏脸上的笑容一卡,抬头莫名其妙的看向大长公主,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什么。
女儿,不是已经回京城了吗?
而且,女儿不是已经是县主了吗?为何大长公主还唤她乡君?
她心中正惶惑着,一股不安和忧惧也渐升起,然后就听到大长公主续道,“当初本宫赶路赶得急,直接去了陵江府城。顾乡君身体娇弱,受不得那般赶路,所以并没有随本宫去陵江府城,而是去了江宁。”
“后来她随江宁纪家的部队护送灾粮从江宁到陵江,路上却被谋反叛乱的罪臣梁和兴截住,顾乡君,她或是受了梁和兴的胁迫,或是因心中妒忌明禾县主......郡主,她嫉妒明禾郡主抢了她的荣光,便和梁和兴勾-结,给梁和兴出主意让明禾郡主死于时疫,并以此诬陷当今,说当今就是因为明禾郡主的死,才迁怒陵江城的百姓和灾民,下令将他们封杀在陵江府城。”
曾氏呆呆地看着大长公主。
明明大长公主说的每一句话她都能听明白,可这一堆砸过来,就好像一个个的响雷,震得她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却就是反应不出整个意思般。
“她犯下了如此重罪,是以,你们便当没有这个女儿了吧。”
她听到大长公主顿了一下,最后道。
第107章 交融三
曾氏的脑子轰隆隆的,
面上的血色一寸一寸地褪去。
待那面上血色再无半点剩下,惨白得跟个鬼似的, 整个人也没了半分气力。
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
她喃喃道:“怎么会, 怎么会?.......”
她哆嗦着,可是混沌间脑中突然划过什么。
“不, ”
她猛地抬头, 爬起跪在地上,神色有些癫狂,冲着大长公主就声音尖利道, “不,不可能的, 殿下, 柔儿她爱慕陛下, 对陛下情根深种,怎么可能会投靠逆贼, 出主意诬陷陛下?!这必定是被人陷害的, 必定是被什么人陷害的......明禾县主......”
那明禾县主是什么人?
她女儿害她, 诬陷陛下?
不, 不可能的!
她高呼道,“殿下,还请殿下给我家柔儿做主啊!”
大长公主皱眉。
脸色猛地沉了下来。
这曾氏是个什么意思?
明禾陷害顾柔吗?
果然是一丘之貉。
在受到这种消息打击之后,脑子尚未清醒,但第一反应就已经是去攀咬别人。
她当真不知道她自己女儿是个什么样吗?
还真好意思嚷得出顾柔她对皇帝情根深种......
大长公主看着曾氏面上的癫狂怨毒之色,眼中划过厌恶和不耐。
她在上位上久了, 对喜爱之人虽温和,但对无关之人却自有一种冷酷。
她无心也无需跟南阳侯夫人解释。
当初顾柔可不是她请过去的。
她谋逆,还要她跟南阳侯府交代不成?
她眼皮搭了下来,一旁的青荚就上前了一步,冲着曾氏厉声斥道:“放肆!”
“你们顾家女心怀不轨,更贪生怕死,背叛朝廷,投靠梁和兴,她暗害郡主一事军中有不少人亲见,亦是陛下亲断,难道夫人是说陛下陷害顾二姑娘不成?若是顾夫人仍心存疑虑,自可让南阳侯去陛下面前要个说法,但还请不要在大长公主府哭闹撒泼,扰了殿下清净!”
曾氏被骂得一激灵。
刚刚本能之下,她还真是想撒泼的......她好好的女儿,交给了大长公主,却被人陷害,怎么说谋逆就谋逆,说没了就没了呢?
可是被青荚这么一斥,兜头就是一盆冰水,将她原先涌涨的满胸不甘不甘置信和悲愤一下子就给浇了个透心凉。
她又瘫坐到了地上,颤抖着,眼泪鼻涕一把流了下来。
她瘫坐在地上好一会儿,就在大长公主起身,准备打发了她的时候,曾氏总算是找回些了力气,她抬头看向大长公主,哑着声音哭问道:“殿下,那柔儿,我们家柔儿,她现在怎样了?她在哪里?”
说完悲从心来,忍不住“呜呜”出声。
从未来的皇后到谋逆,曾氏就是到现在也还没能从这个打击中缓过来,也不敢把这两者之间串起来想。
大长公主见她如此,眼中总算是出现了那么一丝怜悯之色。
不过也就是那么一点而已。
早知现在,又何必当初?
她冷淡道:“本宫说过,你们便当她是在江南感染时疫殁了吧。你当清楚,谋逆之罪,是要诛灭九族的,陛下宽仁,念南阳侯一向忠心,不予追究此事,已是格外恩恤。”
曾氏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离开长公主府的。
这个时候,她哪里还想得起来去问那明禾县主......不,那明禾郡主到底是谁?
可是坐在往南阳侯府的马车上,这个问题却像是一把火一样烧在了她的心上。
*****
新帝登基之后就改了上朝制度。
由原先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等官员皆每日都需上朝,改成了每日只召内阁和六部五寺等各部门主事议事,五日才一大朝,在大殿见原先朝会规定的五品以上官员,如此节省了朝会时间,也给下级官员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办公。
这日非大朝日,新帝便只是在小朝会上宣布了册封明禾县主为郡主一事。
数月以来,朝堂变幻,众大臣早就已经被新帝的威压和凌厉手段震慑得半句废话都不敢多说,更不敢因着自己心中的小九九跟皇帝打花腔。
是以他们虽则不解皇帝为何不直接立后,还要先封一封什么郡主......但想来应该不过是为了给心上人更高的身份风光大嫁吧,虽则他们觉得这实在是没有必要,再高的身份,还能高过皇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