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到宫泽玄此次隐秘的出行,还有狄闫身穿铠甲出征的样子,秦羽不安地蹙紧眉心。
焱国肯定有大事要发生!
秦羽咬紧了唇瓣,心里纠结得要命。
一个声音告诉她,不管发生什么大事,只要和狄闫相关的,她都不要再管再问,要不然难以脱身。好不容易才从太子府里逃出来,她怎能再自讨苦吃,自投罗网。
可另一个声音却在说,既然上天都安排让她发现这些事情,她便不能旁观。
她从前世重生而来,有些事情比其他人知道得多,也许还能帮上点忙,就如上次宫泽玄遇刺一事。若真是关系到国运苍生,她岂能坐视不理。祖母方才也对她说过,不如顺其自然。
想了想,秦羽咬咬牙,终于转身打开房门,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屋外的夜色之中。
第238章 为普天下之太平
此时,宫泽玄已解开蒙面,站在狄闫面前。
“微臣给太子殿下请安。”
狄闫道:“免礼。”
“谢殿下。”
其实今日狄闫本无意要在砦县久留。
军务在身,关系到天下苍生,就算明知秦七在此地,狄闫也不会在此时冲动。
没曾想,本应镇守在北境边塞的宫泽玄,竟然也在此地。得知他进城后,宫泽玄便找上韦影,要求面见他,说是有机密要事禀告。
既是机密要事要谈,再没有比这秦府更安全的地方了。这倒是两全,可让狄闫留在秦府,也许能找到关于秦七的蛛丝马迹。
看宫泽玄一身黑衣,方才还蒙着面,狄闫眯了眯幽深的眸。
他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道:“宫将军,如今鑫国蠢蠢欲动,你不在北境边塞镇守,却跑来此处,就不怕背个懈怠之罪?”
宫泽玄道:“微臣知罪。但微臣离开北境,确有关系社稷和苍生的要事要办。还请太子殿下允许微臣禀告。”
狄闫:“你说。”
“太子殿下,”宫泽玄道,“您此次出征是为平定洙城的赵亮叛乱吧?”
狄闫点头。
洙城位于焱国的西北部,地势辽阔但物资匮乏,当地百姓生活比较疾苦。加上这些年当今皇上加重赋税,更令怨声载道,使暗藏祸心的叛军也有了造反的理由。
洙城赵亮指挥的军队便是其中一支。
原本这样一支仅有一万余人的军队不成气候,朝廷也不放在眼里。
可洙城在西北中部,占了几条重要的官道,又极易勾结周围其他几支军队。若他们联合起来造反,肯定会让整个焱国陷入动荡和战火。
狄闫此处出征的目的,便是趁早剿灭赵亮和他的军队。
宫泽玄又说:“太子殿下,微臣这次冒死隐秘出行,为的也是赵将军一事。”
“微臣斗胆,恳请太子殿下再宽限赵将军几日。微臣此番便是要去洙城,定要劝服他,让他投降,以免战火燃起生灵涂炭。”
狄闫看着宫泽玄。
一个在京城,一个在边塞。
一个自幼万人瞩目地捧着,一个从小摸爬滚打地磨练。
这样的两个人,脾性自然有不小的差异。宫泽玄也与京城里那些文武官全然不同。
虽见面次数不多,可狄闫很清楚,这位边塞将军并不全然让他这个太子放在眼里。
宫泽玄为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黎民百姓,整个江山社稷。
这样的臣子,有些君王未必能容。
狄闫对他,倒是有些赞许和认同。
正如他不愿娶夏族之女为妻,狄闫想要的天下,也不是为哪一个人,而是普天下的太平。
不过,狄闫也很清楚。这样的臣子,若是与他目标一致,便会是最忠心最得力的帮手。若不是,便会养虎为患。
且不说那些长远的,就眼下赵亮一事来说,也许宫泽玄真能帮焱国免去这场战火。
狄闫说;“本太子听闻那赵亮性子倔犟,旁人的话很难听进去。宫将军,你凭什么认为赵亮会听你的劝,对朝廷投降?”
第239章 私生子
宫泽玄神色从容,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赵将军曾受过我爹的恩惠,与微臣也有些私交。”
“微臣认为,赵将军身在西北境多年,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此次叛乱,定事出有因。若是能查出原因,将其规劝,对朝廷、对百姓都好。”
“微臣不敢保证一定成功,但请太子殿下给微臣几天时间,臣愿尽力一试。”
听闻赵亮起兵一事,宫泽玄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洙城。
与赵亮结识已久,宫泽玄深信他不会是叛国之人。更何况,若西北部内乱一起,鑫国及其他虎视眈眈的邻国定会作乱。
内忧外患,焱国上下会再次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乱之中。
担心至此,宫泽玄才宁可顶着擅离职守的罪名,也要前去规劝赵亮,切莫走上造反的绝路。
狄闫看着宫泽玄,一时不语。
他信得过宫泽玄。
他也知道内乱对焱国的危害,不管是江山社稷,还是黎民百姓,都需要太平。
若宫泽玄真的劝得赵亮投降,自然最好。可若是劝不了,这几天时间过去,反而会延误了战机。
凝眸思索了会,狄闫开口,神色平淡道:“好,本太子就给你五天时间。若时间一到,你还没送来赵亮归降的消息,本太子便领兵前去攻打洙城。”
听太子应允,宫泽玄眼眸一亮,拱手道:“谢太子殿下!”
这边,悄悄藏在拐角阴影里的秦羽,已然听到了狄闫与宫泽玄的这番对话。
赵亮?
秦羽蹙紧了眉心。
这个名字听上去有几分耳熟。秦羽觉得自己应该是在前世听过这个名字。
可是,是在哪里呢?又是因为什么听说过这个名字?
那边宫泽玄已经离开,狄闫也回了房间,秦羽还缩在无人发现的角落里苦苦回想。
造反。内乱。西北境的洙城。
前世这个时候,因为宫泽玄身负重伤,北境要塞被鑫国人攻破,焱国境内确实有不少叛军开始作乱。
可这一世,因为她救下了宫泽玄,混迹在北境军中的细作也被狄闫杀了,北境要塞得以稳定,焱国境内的叛军也并未如前世那样兴风作浪。
那这西北部洙城的赵亮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还是要在这时候造反?
忽然,脑海里有什么被掀动了一下,秦羽也睁亮了双眼。
她想起来了!
赵亮这个名字,她确实是在前世听到的。
当时焱国境内的叛军首领中,也的确有赵亮这个人。
前世,狄闫亲征平乱,灭掉的叛军之一,就是赵亮的军队。
也是在赵亮被斩首之前,秦羽得知了他造反的真正原因。
赵亮倒不是想为自己争夺一方势力。
他不过是想趁乱报仇,为李仁报仇。
一生清正廉洁、光明磊落的李仁,唯一做过不能说出口的事情,便是年少时恋上一个戏子。
书香门第的李氏一家自然容不得这种身份的女子,那女子也不想因为自己影响了李仁的仕途,悄然离去。
直到好几年,已经成家立业的李仁才在无意中得知,那女子离开时已怀有身孕,还悄悄生下了孩子。
那女子已经病逝,留下的孩子,便是赵亮。
第240章 这一仗在所难免
直到好几年,已经成家立业的李仁才在无意中得知,那女子离开时已怀有身孕,还悄悄生下了孩子。
那女子已经病逝,留下的孩子,便是赵亮。
李氏一族家风严谨,容不得这样一个私生子存在,尤其是他的母亲还是一个戏子。
为了保护赵亮,李仁没让其他人知道赵亮的存在,又不得已将他托付给了一个姓赵的好友,安放在距离京城甚远的西北部洙城。
李仁很是心疼这个可怜的儿子,虽然离得远,可他每年都尽可能安排时间来看赵亮。
赵亮也是明事理的人,从不怨恨自己的父亲,反而很敬重他。
为了将来能助父亲一臂之力,也为了有机会进京,能经常见到父亲,赵亮从了军,还立了不少军功。
直到李仁被处以死刑。
许是李仁已对赵亮有所嘱咐,在得知李仁死讯后,赵亮并未立刻起兵,而是继续安守在洙城。
秦羽记得,前世当李仁另外两个小儿子死在宫中后,赵亮才造了反。
如果是李仁两个小儿子的死,让赵亮以为自己再无亲人,导致他彻底恨上了当今皇上,那么今世,李仁那两个儿子并未死,赵亮又为何起兵造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