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若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必定是阴阳怪气,各种尖酸刻薄的,可自元欢嘴里吐出来,每一个字眼都沾上了娇软的甜,倒成了撒娇一样的絮语。
只是这话,到底是没人敢接。
元欢视线在空落落的殿里扫了一圈,心里的那股气就越胀越疼,像是一根尖锐的刺,卡在了喉咙里,拔不出来,咽不下去,每吞一口唾沫,便是隐隐发作的痛。
这种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只是她再如何不好受,镇国公府收了个成年的养子当嫡子养的事不过一夜之间,就如同雪花一样,飘遍了京都各个角落,各种酒肆茶楼拿着这事做文章,愣是编了五六个版本出来,说得竟也有鼻子有脸的。
若是以前的鹿元欢,心里再不舒坦也只是憋着,想从她嘴里撬出一句真心话来比登天还难,但是现在的鹿元欢,心里不好受了,便怎么也不能就此作罢,默默的将情绪吞进肚子里。
======
从御书房回来之后,元欢着实颓废了一日,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可第二日醒来后,又一切如常,甚至为了打发时间,和殿里伺候的几个玩起了花牌。
一切都挺和谐,只有一件事儿,堪称诡异。
严褚饶是再忙,三两日里总会抽出一两个时辰来建章宫瞧瞧元欢,或是想着陪她一同用膳,或是担忧她没有老实喝药,总得亲眼瞧了才能安心去忙政事。
每当这个时候,元欢总是格外的开心,像条小尾巴一样跟在他身后瞎忙活,恨不得时时刻刻粘着腻着,男人身上的青竹香简直令她上瘾。等人走了,她又免不得怅然若失好一阵儿,还得清茶细声细气地哄着,才不至于撑着等到深夜。
可这两日,严褚百忙之中抽出空到建章宫来,想见的人儿要不就是歇下了,要不就是忙着在书房作画,若是前者这等情况,他自然不舍将人摇起来,往往看几眼就走了,可是后者,却令他分外不解。
元欢是会作画的,哪怕如今失了忆,那上好的凝云墨到了她手里,像是开了窍一般灵气涌动,所描画作虽比不上名家大气磅礴,但也自成一股气韵。
这个时候,她就像是陷入了忘我之境,但凡有谁出声,那两条眉毛,便瞬间拧了起来。
难得小姑娘有这等闲情雅致,能自个找些喜欢的事做,严褚自然不会出声惊扰。
但如此反复几次,再迟钝的人也觉出不对和反常来。
而人一旦存下了疑心,从前种种不经意间的小细节都会随之浮出水面。
御书房里,严褚揉了揉胀痛的眉心,将手里的折子随意往桌案上一丢,墨笔横在宣纸上,拖出长而重的一笔来。
严褚的心思却全不在上边了。
先前尚还不觉得什么,可现在细细思量,这两日她歇息时总是有意无意的面对着床里边,他每回去寻人的时候,往往只能瞧见一个纤细柔弱的背影。
作画时的状态更是蹊跷。
失明时都能根据香味嗅出他存在的人儿,现在不管他离得多近,小脸上永远挂着一副生人勿近的神情,任由他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
“皇上,镇国公和罗首辅来了。”就在这时,元盛捏着拂尘进来禀报。
严褚蓦地皱眉,强压着心底的悸动与不安,旋即掀了掀眼皮,声音冷得跟外边的潇潇风雪有得一拼,“传进来。”
作者有话要说:晚点!晚点还有一更!!
第34章 画像(一)
罗笙和镇国公苏俞进御书房的时候, 皆是凝着一张脸,特别是前者,脸色一冷, 一张天生温润的脸也很有几分倨傲淡漠的意味。
时值正午, 天空中又纷纷扬扬下起了雪, 书房里,紫檀描金花卉立柜后, 暗格乍现, 严褚手里头夹着一封密信, 逼人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了一圈, 不知过了多久, 才淡淡地开了口:“上回朕的猜测不差,暗卫一路顺藤摸瓜, 终于查到了些东西。”
苏俞是个性急的,他最先将那封密信展开,不过匆匆扫了两眼,阴恻恻的目光落在身边站着, 气定神闲的罗笙身上,冷哼一声,意味不明地开口:“罗府真是天大的胆子。”
只见了他这模样,罗笙当即挑了挑眉, 心中的猜想被验证了个□□不离十,接过那信一看,果真是与西街罗府有关的。
许是早早的就猜到了, 罗笙也没显得多诧异,低眉沉思后,方第一个开了口,问:“皇上准备如何处置罗家?”
“叛逆之罪,该株连九族。”苏俞重重一甩袖,道:“早知文臣之间多龌/龊,没成想这侍郎还干起通敌叛国的勾当来,白纸黑字的证据确凿,能有什么好说的,罗大人该不会在这个时候为兄长求情吧?”
罗笙望着这三大五粗杵在御书房几句不和就要和他翻脸的镇国公,一时之间也是深感无奈,他动了动嘴角,方摇头将密信轻放在桌案上,温声道:“此事可从长计议。”
“前朝余党能悄无声息潜进京城,潜进罗府,本事自然不小,臣猜想被说服得动了心的,不止罗府,皇上可趁此机会,将叛党一力清除瓦解,方为上策。”
苏俞扯了扯嘴角,惊疑不定地望向罗笙,觉得此人当真心机深沉,全不如表面所见这般温和儒雅、纯良正直。
在这样的局势情形下,还有有条不紊的分析思考,从而给出最中肯的意见,更不为亲兄长说半个字的求情话,这……得有多铁石心肠?
一想到接下来的几个月,自己得长期跟这文绉绉的文臣打交道,苏俞心中一阵烦闷。
严褚修长的手指点在那封密信上,半晌抬眸,对两人说了句与这件事不相干的话:“在朕离京后,你们多注意些齐家。”
“……齐家?”苏俞有些不确定地皱眉:“哪个齐家?”
饶是以罗笙的记忆力,都是过了一会,才从脑海里找出了些破碎的记忆来,他蓦地抬眸,失声问:“齐太傅齐旭?”
径他这么一说,苏俞也记起了一些极模糊的往事,他眉头皱得死紧,百思不得其解:“注意齐家做什么?”
怨不得苏俞会如此问,实在是这齐太傅已经告老还乡数载。他身子不好,人又极固执,不知出了什么事情,家中后辈竟去从了商,沦为京都一大笑柄,他又是个死要面子的,自那以后关门谢客,专心在家舞文弄墨,这几年下来,不说完全在京都销声匿迹,但至少在贵族世家圈里,还记得他的人并不多。
苏俞本来就对文臣有所轻视,自然不会过多放在心上。
“问题是齐家早已破落,无权无势的就是想做些什么都有心无力啊。”
严褚瞥了眼两人的神情,声音沉下来,莫名多了七八分压抑,“万事不可掉以轻心,此事朕也只看出了个苗头,你们留个心眼,若察觉到任何不对的地方,直接去齐家拿人就是,无需先向朕请示。”
“三日后朕将启程前往徐州,京中要事,朕都事先与你们交代过了,按计划行事即可。”
苏俞和罗笙对视一眼,后者早就调整好了神情,此刻十分自然地问:“依皇上的意思,罗府的人是暂时留着引蛇出洞还是直接关押大理寺受审?”
严褚的目光落在那张薄薄的密信上,眯了眯眼,开口道:“先留着吧,朕已派足了人盯着,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和罗笙在宫门口分道扬镳以后,苏俞卸下了满心防备,他沉片刻,抚着胡须忧心忡忡,“这罗家的小子心如此狠辣,不会像那回坑大理寺卿一样坑老夫一把吧?”
===
等彻底处理完手头上棘手的琐事,已过了子时,外头天寒地冻,夜深露重,枯树的枝头挂了霜,寒鸦一阵接一阵嘶鸣,从这侧枝头飞到那一侧,脚下的枯枝便被这动静惊得应声而折。
橘色灯火下,元盛取来狐皮大氅,仔细替严褚系上,一边苦口婆心地劝说:“夜深了,路上结了冰不好走,皇上不若就在御书房将就一晚,明日得了闲再去看九公主?”
严褚没说话,只是抬眸冷冷扫了他一眼。
元盛顿时闭了嘴。
伴君如伴虎,这话果真不假。有些事他就是心里门清,也还是得装作不知道,为了帝王的身体,必须得时时规劝。
旁的事倒还好说,偏偏在这九公主的身上,他已然记不清自己无辜受了多少回迁怒。
宫女太监一路在前边打着灯,狭长而深幽的宫道曲折环绕,寒风像是女人的三千青丝,密密麻麻的将人从头到脚缠住,到了后边,甚至想直接钻到骨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