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由得赞叹,陶姑娘的医术真是太让人惊艳了,难怪将军让她来教军医他们,现在看来,军医的医术完全比不上陶姑娘。
陶玥缝合好之后,又清洁了伤口,给伤口处上了药,消肿杀菌促进愈合,最后缠上绷带包扎。
大功告成,陶玥松了一口气,又开了内服的药,吩咐其他人照顾好受伤的士兵。
这时,两个军医在外面偷偷张望,陶玥见到了道:“进来吧,他已经没事了。”
他们进来之后看到士兵的腹部包扎着,绷带上居然没有血迹,难道不该是马上被鲜血染红吗?不得其解,又看到旁边桌子上开了药方,药材和剂量都正好合适,方子开的也很精妙,两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沉默了一会,他们对视一眼,走到陶玥身边,瘦高军医语气尊敬谦卑:“陶姑娘,之前是我们错了,我们目光狭隘,自大狂妄,没想到陶姑娘是真正的神医,还望陶姑娘不与我们这些小人计较。”
作者有话要说:卖萌打滚求收藏求评论啦,笔芯~
第30章
陶玥看到他们这样诚心认错的样子,也不与他们计较,他们不相信和轻视自己其实是正常的,她看起来太年轻了,说她医术高明很少有人会相信。
他们虽然有一些小毛病,但其实人还是不错的。
至少父亲信任他们,军营里的其他士兵也很尊敬他们。想必他们平时也救了不少人,帮助过不少士兵。
而且其实作为一名大夫,在大夏朝不管哪里都会受到礼遇,而且医术不错的话能生活得轻松自在。
但他们选择从军,一直当一名军医,报酬低不说,还特别辛苦。微胖军医看起来也四五十岁了,在这里已经年龄很大了,之后还要跟去边关打仗。
就凭这些理由,陶玥就不会为难他们,反而很尊重他们,愿意在这几天内,将更多的医术教给他们。
陶玥笑眯眯道:“两位不必介怀,毕竟我的年龄很难让人信服。我其实很敬佩两位,能够坚守在军营。”
两位军医正色看向陶玥,见她笑容灿烂,眼神纯净又温和坚定,完全看不到对他们的厌恶。从她的面容神情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胸怀宽广、气度非凡的人,两人真心叹道:“多谢陶姑娘。”
陶玥又道:“既然如此,时间紧迫,我们就开始讲课吧。”
“陶姑娘真愿意将自己的医术教给不相干的人?”
陶玥莞尔,“我认为不应仅仅把医术作为谋求名利的手段,而是应该更加纯粹的目光来看待它。我将我所掌握的一些医术教给你们,你们在战场上就可以救治更多的士兵,减少伤亡,这不正是我们身为大夫愿意看到的吗?”
她的话语温和,但两位太医如同振聋发聩一般,被惊醒了。他们不惧战争,不怕辛苦做一名军医,不就是在战场上为了挽回更多生命。
后来却本末倒置,执着于名望,生怕药童们学到医术超过他们,将自己掌握的医术捂得紧紧的,却从没想到,医术的传承才是正理,能让更多的普通人、士兵活下来。
两人一开始对陶玥轻视嘲讽,后来为她的医术震惊赞叹,现在才是真正地甘拜下风,对眼前这个年轻的姑娘心悦诚服。
“还请陶姑娘赐教。”
“两位客气了。”
时间紧迫,一些外科方面的知识和操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刚刚已经耽误了很久,陶玥只能抓紧时间,有选择地将一些知识教给他们。
她根据之前通过父亲了解到的情况,将授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首先陶玥进行了理论部分的讲解。
外科手术是什么,要怎么做手术,有什么要注意的事情,比如要使用麻醉药、尽量保持清洁、进行手术的顺序等。其实在战场上,外科手术比中医更加实用,两者结合起来更好。
还有对各种伤口,比如对于刀伤、箭伤等不同兵器造成的伤、不同身体部位的伤,要如何紧急处理。
军医处理伤势的时候,有的做的并不规范,陶玥的方法都是现代经过验证的,更加合理有效。
虽然这些概念和方法对下面的人来说都很陌生,有的药童还没什么基础,但陶玥的讲解深入浅出,易于理解。还能在保证军医和药童能够理解的情况下,加快进度。
药童们一开始对陶玥还不太信任,但见两位军医对陶玥的态度和以前截然不同,因此不敢再怀疑。如果陶玥医术确实好,他们就跟着认真学医。
等看到陶玥站在前面给他们讲课,发现她还稍微有些稚嫩的脸上,透漏出不符合年龄的自信和气度,从容不迫,讲课也讲得清晰易懂。
军医针对性地提问时,陶玥每个问题都能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他们虽然刚刚开始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但也明白了陶玥掌握的是怎样高明的医术。
这是他们在军医的身上从来没有见过的,听陶玥的讲课,他们也模糊地意识到,两个曾经被他们仰望的军医,和陶玥相比还差得很远。
因此,他们一个个都认真地听课,将知识点印在心中,上完课也在一直背诵着,不敢忘记。
等理论部分讲完之后,就是实际操作了。
这一点比第一点更重要,只知理论完全不行,外科是需要真正去不断动手和重复的,需要的是大夫的手感和经验。
陶玥之前已经派人造了不少手术用工具,本是为了医馆的学徒准备的,这时候正好先拿到这里应急,送了很多给军医他们使用。
她让人买来几头猪,在猪的身上进行教学操作。猪在这里比较好买,而且最后还能给士兵们加餐。
陶玥对切开皮肤、止血、缝合和打结、包扎这些步骤进行了仔细的示范,还配合着讲解每一步都要如何操作,再让其他人学着动手。
还模拟了刀伤、箭伤等,陶玥处理之后,让其他人也来操作。
药童们发现,从理论到操作,陶玥对外科医术极其了解,动刀子和缝针的时候眼都不眨,手也不抖,最后治疗效果出奇地好,一个个对陶玥佩服到不行,都成了陶玥的小迷弟。
虽然一开始要在猪身上进行开刀、缝合时,许多人都心生畏惧,不敢上前,但等有人主动上前之后,其他人一个个也都鼓起勇气,争先恐后地上去操作。
对陶玥越了解,两位军医心中越佩服陶玥。
同时,他们虽年纪不小了,不像药童一样年轻学得快,却也都在努力地吸收着新知识。他们愿意将自己的医术教给药童,但不代表着愿意被进步神速的药童落在后面。
之后有士兵受伤来到军医处治病,都很抢手,军医和药童们都积极地上前要为他们医治。这个时候陶玥在这里,正好能指导他们,还能指出他们的问题,教他们如何改正。
定远侯的侍卫,这几天也一直跟在陶玥身边,保护陶玥、为陶玥跑腿做事。
他们也见识到了陶玥的惊人医术。又想起一开始他们对陶玥产生的质疑,不由地感到羞愧,对陶玥小小年龄就有一手高明的医术表示由衷地赞叹。
心道,不愧是陶将军的女儿,虎门无犬子啊!
这边陶玥在认真地进行教学,陶父准备粮草、物资等、整合调度,父女两个都忙的不行。
另一边,在荣王府,荣王也没有闲着,一直处理手中的各种事务。他私下的计划也在顺利地进行着。
他的腿已经痊愈的事情,还没有公开,只有陶玥和几个亲近可信的下属知道。
为的就是防止当今圣上和他的几个兄弟的忌惮。
一旦消息公开,荣王府就难以像如今这样平静,各种试探和招数会接踵而至。
特别是现在他手上还有兵权,一旦他父皇得知他腿好了,一定不会容忍他还手握兵权,无论如何都会将兵权受到自己的手中。要尽量取得皇位,兵权的作用是绝对不能替代的。
他虽没有去上朝,对朝堂上的事情也都了如指掌。
知道定远侯被指派为主将,领兵出征时,他不由得担心陶玥。
第二天,荣王就到了医馆去看陶玥。
发现陶玥不在,他问两个太医:“阿玥呢,怎么没在这?”这两个太医都是他的人,也知道他和陶玥的关系,荣王在他们面前完全不必顾忌。
两人见是荣王,起身恭敬道:“殿下,昨天陶姑娘就回了侯府,之后回来交代李掌柜去采买大量药材,交代我们两人负责医馆的一应事务,就又回去了,今天也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