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的基建后援团(39)

柱国将军派来的那位小将见军心浮动,被吓了一跳,连忙站出来抨击李泽天只是一个连大唐都不承认的长公主,有什么立场来痛斥别人不忠不义,还宣称玉京只是蛮荒之地……在他急着辩解的时候,红衣大炮再次刷了一波存在感。

这一声声相接的炮声就变成了压垮那些兵卒们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柱国将军派来的那小将没有被火|药炸中,而是被深得他信任之心的副将给一刀捅中要害,并且捅了个洞穿。

“将军,抱歉,战争非末将所愿。末将愿意卸甲归田,只求一家老小能够现世安稳。将军,一路走好!若是有来生,末将定当结草衔环,以报将军赏识之恩!”

军心被瓦解之后,纵然有二十万雄兵,那也不过是丧家之犬,兵士们尽数投诚,李泽天允他们平安离去。

那副将坐在马上,仰头看着高立于城墙之上的李泽天,问,“不知长公主方才之承诺,可还奏效?待我等接了家眷过来,能否入城,能否分到两天,安生度日?”

李泽天挑挑眉,“自然可以。”不过是她还得做一些准备罢了。

第34章 教育

二十万雄兵, 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愿意来到玉京,那也是两万兵卒了, 这些兵卒还会带来家眷……人口并不在少数。

李泽天需要考虑的地方有很多,一是该如何解决这些人口的口粮问题, 二是该如何收拢这些人心的问题。

大几万人的粮食消耗可不是少数, 凭借玉京现有的粮食存储, 根本撑不了多久, 唯一能庆幸的就是老百姓手中都有了余粮, 到时候可以想办法从老百姓手中征集一批粮食上来,或者是让这些劳动力自行解决口粮问题。

若是不来玉京,他们能活活饿死?自然是饿不死的, 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求生方式,只不过是会活得比较苦罢了。

李泽天看得比较开, 相比较于第一个问题,她更看重第二个问题——人心该如何归拢。

这些兵卒们能乖乖地听话吗?万一这些兵卒中混进一些别有居心的人来, 怕是玉京会乱掉。

从四方城出发,走水路回了玉京,路上用了两三天的时间, 李泽天便琢磨出一个章程来。

玉京之地可不小,将这些投奔而来的兵卒刻意打散, 一批兵卒送入矿山,一批兵卒送入田地,还可以将一批兵卒分给那些游戏玩家们,让这些兵卒跟着游戏玩家走上别的发家致富路, 必须严格把控这些兵卒们私下里碰面的机会。

另外,还需要将这些兵卒的家眷都给好好‘安置’。

年轻的女子可以安排进入纺织作坊、造纸作坊,稍微年迈的人可以去种田沤粪,孩子们可以考虑办一个书塾学堂之类,教这些孩子识字明理,兼带着教这些孩子们学一些农桑、交易的方法,为玉京的发展培养下一代人才。

自家老人、婆娘、孩子都有事可做,日子自然不愁过,那些兵卒们如果敢起了反心,全家人都会被控制得明明白白,他们动歪脑筋之前,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另外,李泽天也确定了四方城的发展路线——中立。

那些占地为王的官儿们,你们想打就打,只要不将歪脑筋打到玉京头上来,打死打活都与玉京无关。不仅如此,玉京还会面向占地为王的官儿们出售兵器、盔甲等,要么拿金银来换,要么拿物资来换,实在不行还可以拿土地来换。

在李泽天这儿,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有了手|雷与红衣大炮之后,那些占地为王的官员们搞出来的动静落在她眼里,就是小打小闹的小儿科,半点兴趣都提不起来。

————————————————

李泽天还活着并且轻而易举地就从柱国将军手中拿下一城,还歼敌二十万的消息传遍大唐各地后,各大势力都跟着提心吊胆了起来。

那可是二十万兵卒啊!

除去柱国将军、镇国大将军以及那些军中出身的人之外,谁能招募到二十万兵卒?很多官员占据一省之地,手中的兵卒也不过三五万,纵然时常招募,那也招募不来太多人。

现如今李泽天有了这本事,会不会反击?

很多方势力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胆大的人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接着观望,胆小的人已经打算奔赴四方城来请罪了。

然而,李泽天并没有同这些人清算总账的打算。

每天都有兵卒们带着家眷到四方城投奔,还有那些谋求安稳的商人与寻觅和平生活的流民,单单是安置这些人,就已经让她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有时间再出去找事?

玉京之地的孩子不少,李泽天同孟莫商量着,从现实世界中连着征召了好几批游戏玩家,有志于发展工业的游戏玩家都走上了工业科技岗位,胸无大志的游戏玩家则是被派去了学堂,负责教授那些孩子们念书识字。

孩子去学堂念书是需要教元币的,两天一枚元币,算不上贵,绝大多数人都高高兴兴地把孩子送去学堂了。

有些男人骨头懒,觉得自个儿辛辛苦苦上工赚元币太累,若是孩子跟着去种地,他还能轻松一点,赚到的元币也会更多一些,不同意孩子去学堂念书,结果当场就被家里的婆娘挠了一脸血,“孩子不上学,和你一样没出息吗?种地种地种地,种地能有啥出息?你看看人家那些不种地的,就是沤个粪,都能沤成大户人家,去学堂能够识文断字,能够学本事,现在辛苦几年,将来就是享不尽的福气!”

“再说了,别人家的孩子都送去学堂念书了,咱们家的孩子不去念,那不是刚开始就比别人家的孩子落后了吗?你同不同意没啥效果,孩子上学堂的元币我来出,我绝对不能让孩子和你一样没出息!”

那男人一阵气恼,脸都红了,指着他婆娘就骂,“你这婆娘怎么还就分不清个好赖了?孩子要是不上学,孩子能赚元币,你能赚元币,我也能赚元币,孩子上学去了,他自个儿不能赚了,你赚的还得填学堂那个黑窟窿,这是谁出元币的问题吗?必须听我的,要是敢不听我的,我就休了你!”

“休就休了,我自个儿立一个女户,照样能把自己给过好过顺!我在纺织作坊里做工赚的元币足够我们娘俩吃,你自己洗衣服做饭去!”

见那男人抬起了胳膊来,那婆娘也发飙了,“你要是敢同我动手,我就告去坞堡,让妙玉姑娘为我做主!把你逐出玉京去,你回那乱世中去吧,别在这儿扰了我们娘俩的清净日子!”

那男人立马就怂了。

玉京之地可是保障妇女和孩童权利的,若是真被这婆娘告去了坞堡,就算他不会被逐出玉京,那估摸着也会被发派到矿山去,干那种累得要命的活儿,而且一个元币都别想收到,得白干一年作为惩罚。

‘学堂’的兴起,有人理解,自然有人不理解。

对于那些早就在玉京住了很久的民众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有文化’的重要性,明明都是沤肥,人家粪婆沤制出来的肥效就比一般人照猫画虎沤出来的肥料好,同样都是种田,人家秦斌种的粮食就十分高产,他们哪怕从秦斌那儿买到粮种,种出来的粮食也同人家种出来的粮食没法儿比……还有岳文搞的‘造纸’,粪婆搞的‘纺织’,以及山上那些壮士们搞出来的‘掌中之雷’与‘红衣大炮’,哪个不彰显着‘有文化’的重要性?

若是想法没这么深远,那看看岳文,很多人也能明白识文断字的重要性。岳文可是偌大一个玉京里面,唯一一个吃‘皇粮’的人啊!岳文干的是什么活儿?就是登记造册,说白了还不是写字?

认识到这一点的人纷纷将自家孩子都送去了‘玉京学堂’,期盼自家孩子能够有点出息,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认识不到这一点的人起先还在观望,可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入学之后,也因为担忧自家孩子成为最差的兔崽子,眼巴巴地把孩子给送去学堂了。

在李泽天的打算中,建立一处容纳三五百人的学堂便可,但第一批报名人数就已经达到了七八百人,原先建好的校舍哪能容得下这么多人?更要命的是,还有很多人领着孩子过来说要报名的事情,妙玉同那些人说学堂满了,那些人还同妙玉急眼,凭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上,他们家的孩子就不能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