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郎(97)

“这……”

闻言,李文武二人都下意识地看向了贺林轩。

贺林轩和李文斌正和孩子们坐在一处,小声说话。

见状,贺林轩忙道:“既然南陵已经有安排,阿兄阿嫂,不若你们和两位兄长先行一步。”

他昨天见了人就知道计划要变,已经想好了对策。

“那边诸事待定,你们定不得闲,信儿就和我们一道走。正好我多留几天,处理一下四方来贺,还有信儿书院里的事。”

李文武对他放心的很,点头道:“那就这样吧。阿兄,明日我准备一下,后日请了阿父和阿爹的遗骸,再走可好?”

莫安北自然不拒绝,只是不免多看了贺林轩一眼。

第二日沐浴焚香,一家人在两老灵位前跪经一夜,才从水路回转了贺家村,开坟取棺。

灵柩不走小路,一行人从大道折返山水镇,才请棺上了楼船,走水路启程前往南陵。

贺林轩扶着李文斌目送楼船离开,直到看不见了,才让人把马车拉过来,将李信和诺儿先后抱上了马车。

——这几天时间,跪经请灵,徒步扶灵,两个孩子都累坏了。

李文斌哭得眼睛红肿,贺林轩抱他上了马车,低声安慰:“勉之别哭。阿父阿爹在天有灵,见到你和阿兄过得好,知道冤情平反,一定会高兴的。”

李文斌点头,哽咽道:“我知道……只是,想起我当年的不孝……”

“嘘。”

贺林轩捂住他的眼睛,轻轻拍着他的背,“别胡说。你再自责,阿父阿爹会心疼,也会难过的。”

李文斌靠在他肩头,抽噎了一阵,渐渐睡了过去。

这几天他和贺林轩都没怎么合眼,见他累得睡着,贺林轩轻轻松了一口气。

看他眼底一片青灰,又是心疼又是心酸。

马车缓慢地转回李府,和李信挤在一起、几乎一上车就睡着的诺儿迷迷糊糊地醒来,看见阿父抱着阿爹亲吻他的额头,就往他身边爬了过来。

“阿父……”

他软软地叫了一声。

贺林轩把他抱进右边胸口,诺儿挨挨蹭蹭了两下,很快睡熟了。

休息了两日,贺林轩开始准备离开的事情。

李信退学的事情倒是不麻烦。

他双亲的籍贯是捏造的,他的户籍事后也要重新办理,请山长写一封文书方便日后衙门登记便可。

倒是李文武与书院泰半的夫子都交好,这次走的仓促只留下书信,没能好好告别。

贺林轩便借着谢师的名义,请人在四方来贺聚了一场。

再有便是四方来贺。

贺林轩的管理模式的便利这时候就凸显出来了,并不是离了他或是李文武,四方来贺就不能运转了。

除了定期供应书稿,酒楼其他事情完全可以独立经营。

贺林轩把陆续买回的五百多名家奴聚在一起,做了一番安排。

“你们都接受过至少两个月的培训,我相信该你们做的事情,你们能够做好。如果不出意外,最多一年,我就会回到山水镇。但此行我要带你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南下——是定居。现在给你们一次机会,不想走的人,举手。”

闻言,众人面面相觑。

虽然不明所以,但主人既然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们自然听从调派,不敢有意见。

接替王山的周管家问道:“贺爷,您说的去外地定居,可是像王管事他们一样?”

贺林轩点头。

“往后数遍大梁天下,不会只有山水镇和长漳两家四方来贺。”

“南下这一路上,我计划在三个大港口城镇开分号。之前王山刘海他们已经探过路,在那里买下山庄和地皮。你们过去,只管按部就班地做事就好,其他事情不必顾虑。”

顿了下,他道:“当然,你们的亲眷也和你们在一处。”

原本听说要再开四方来贺分号,众人的眼睛就亮了。

听到这一句,更再没有顾虑。

“贺爷,我们听您的安排。不论是在山水镇,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我等誓死效忠!”

众人纷纷表态。

他们跪了一地,贺林轩已经从以前的不习惯不自在,到现在的入乡随俗了。

让他们起来之后,贺林轩道:“我的规矩,你们都知道,不必我重申。”

“日后不管是在哪里,我不会时刻盯着你们。

只有一条,四方来贺守则第一点,务必遵守。

每人每日在闭楼前,都要将这一日的工作汇总给上级做好记录,定时会有人来收取。你们可以和我玩心眼,但在这之前,你们要先做好被我看破承受后果的准备。

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

众人异口同声。

他们了解贺林轩的作风,没有人再表忠心说自己绝不会玩心眼,绝不会生出异心。只是用斩钉截铁的回复,表明自己的态度。

贺林轩颔首,再做细分安排。

王山等人的亲眷自然要随他南下,到长漳与家人汇合;

其他人谁留守山水镇,谁跟随南下又负责哪一处分号;留守山水镇的,谁负责打理桃花山,李府和贺家山上的房子;分号里,谁该负责什么岗位。

他都拟了名单,职责分得清清楚楚。

待四方来贺的事情处理完毕,便到了最重要的一环。

——话别。

首当其冲,就是何谚一行人。

何谚和高平见了贺林轩,指着他,眼睛一个比一个瞪得大。

尤其是何谚。

“林轩啊林轩!你和恒之瞒得我好苦!索性我没对你们动过坏心思,否则,教我往后怎么面对九泉下的太傅大人啊!”

第81章

何谚的师父秦老和李老太傅是挚交知己。

当初二人结下这段师徒缘分, 就是李老太傅牵的线。

而老太傅给予何谚的教导,不亚于秦老的拳拳心意, 虽没有师徒名分,情份却不假。

因此,收到贺林轩和李文武的信,道明身份时,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要不是李家要请灵回江南, 他定连夜杀回山水镇跟他们砸桌子了。

又是伤怀又是感念,这几日他没有一夜睡踏实的。

本想着见了贺林轩绝不给他好脸色,可打了照面,何谚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谢天谢地, 总算你们都好好的!”

满心庆幸, 溢于言表。

叹罢,他又戏谑地看着贺林轩, 道:“难怪你总能看透我,知道许多关于我在南陵的往事。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想到与贺林轩的初次见面,高平也笑得不行。

“林轩, 叫你东肃第一辩才可太委屈你了。东肃第一大忽悠,你当仁不让啊!”

此话一出,何谚再忍不住大笑出声。

贺林轩忍笑道:“多谢三廉兄抬爱。”

“别以为你不谦虚,我就是在夸你了。”

高平觑他一眼,又叹气说:“哎,不过说真的, 林轩身上都是宝,单只这忽悠人的本事就是一绝。可惜我以后不能多向你取经,只能靠学到的这点皮毛糊弄糊弄人了。”

闻言,贺林轩怔了一下。

“……三廉兄,你此言似有深意?”

看他疑惑不似作伪,何谚和高平大感意外。

高平忙压低声音问他:“林轩,你没听莫将军说么?”

“说什么?”

贺林轩脑子里过了一遍,没有找到头绪,便直言相问。

何谚解释道:“前两日我收到师父来信。信上明言,待李家一案平反,主上将许李家后人应得的身份……这意味着什么,不必我说,林轩你应该明白吧?”

贺林轩神色一顿。

智者千虑,终究百密一疏!

正所谓起此彼伏,朝廷把陈氏踩到泥潭里,必然也要抬举某些人。

——秦老、何谚、莫安北这些拥立他的从龙之臣,自然首当其冲。

但贺林轩之前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除了论功行赏之外,新皇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冤假错案平反后,嘉赏弥补一部分受害人,拉拢人心。

且不说李家当年的冤案牵扯甚广,震动朝堂,是为典型。仅凭新皇和李家的关系,李老太傅的功绩,李文武就是首选。

更何况,李家在文坛的地位十分特殊。

哪怕李老太傅和小李尚书都已逝世,哪怕李文武残了左腿,但李家仍是帝师,仍然有着天下之师的名分。

要重燃天下士子对大梁朝局的信心,开恩科之外,厚待李家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