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欢+番外(440)

顺阳郡王道:“王爷可想好了,我们该如何支持宋大人?”

宁王没想到顺阳郡王现在就让他履行诺言,宁王为难起来,现在他能做些什么?

“王爷拿一张名帖给宋大人,万一事急从权需要王爷帮忙……这也算是王爷的一片心意。”

宁王从怀里拿出名帖:“这……有何用?”

顺阳郡王接下来:“有时说话未免不便,有这名帖,王爷就知道事情紧急,必须要王爷出面帮忙。”

宁王点了点头,一张小小的名帖也没什么……可为什么他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顺阳郡王找了个机会走出成王府,将怀里的几张名帖都递给等在外面的齐德芳:“将这些交给徐大小姐。”

就像徐大小姐说的那样,此案事关重大,不知会查到哪一步,有些人惯会见风使舵,不牢牢握住他们一些把柄,还真的放心不下。

现在有了这些东西,宁王就算有什么小心思,也要先想一想,会不会被他反咬一口。

顺阳郡王叹气,他也是不得已,必须要多拉些人上船,这样这条船才会更加平稳。

……

宫中。

皇帝听程如海禀告案情。

皇帝将手中的奏折丢在桌案上:“朕早就知道,皇亲国戚中有人包藏祸心,成王表面上对朕恭敬,背地里不知在用什么手段。”

程如海道:“趁着这个案子,将整个宗室都查个清清楚楚,皇上就能将宗室都握在手心里。”

皇帝没有说话,抬起头看程如海:“徐家和宋成暄可有异动?”

程如海低声道:“现在还没有。”

“朕听说一件事,”皇帝目光微沉,“宋成暄的双亲是离开京城时被贼匪所杀,而且恰好是在魏王谋反案时……”

程如海听到这话不禁有些惊诧,皇上怎么会注意宋家的事,而且知晓的如此清楚。

“皇上,”程如海道,“微臣立即就去查。”

“要记得朕只相信天子门生,”皇帝道,“任何疑点都不能错过,但是不要被宋家和徐家察觉。”

程如海应了一声,他虽然不知这代表了什么,但只要皇上交代的必然非同小可。

程如海慢慢退了出去。

皇帝站起身来,在大殿中慢慢踱步,半晌他才看向冯顺:“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当年魏王府有人逃了出去?”

第五百四十章 猜到

冯顺不知该怎么说。

“皇上,奴婢不敢妄言,”冯顺低头,“当年魏王谋反,先皇立即命人抓捕反贼,事后清点过反贼的尸身,刑部、宗正寺都有案宗可查……”

冯顺说完这话看向皇帝,皇帝仍旧静默地站在那里,他抿了抿嘴唇:“不过……也不能排除真的有人浑水摸鱼,不过魏王死在宫中,当年奴婢见过魏王的尸身,其他人……”

冯顺就算再有胆子,也不敢继续说下去。

皇帝转过头看向冯顺:“你还记得那个魏贼世子吗?”

冯顺思量片刻:“奴婢那时候刚刚入宫,魏……贼父子进宫本就不多,奴婢就远远地看过一眼。”

皇帝冷冷地道:“魏贼一家被诛杀了十几年,朕早就不记得那些罪人是什么模样了。”这样的罪人,他怎么可能放在心上,现在他是大周的皇帝,大周臣民都要敬服于他。

皇帝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魏贼被杀时的情形,他陪着父皇坐在大殿中,看到一些熟悉的宫人被捉起来,听到宫人惨叫的声音。

父皇说的对,即便他们父子站在这里,父皇坐在龙椅之上,也并不安稳,只有牢牢地握住权柄,制住那些居心叵测的臣子,才能做真正的皇帝,这句话他不敢忘记。

登基时他年纪尚小,要仰仗张家,张家做的事他都记在心里,待到他羽翼丰满他自然会惩戒张家,太后娘娘想要救张家,也被他几句话赶回了慈宁宫。

皇帝目光一盛,眼前浮起一个模糊的影子,那人与他年纪相仿,个子却比他高些,宫中宴席之上,他规矩地坐在那里,神情平和、自然,不见半点的紧张,带给他一种无形的压力,他是皇嗣,身份高那人一等,可他却找不到那种凌驾于那人之上的感觉。

还好之后魏贼一家被杀,那人自然也跟着死了。

现在却有宫人招认,魏王谋反时有人出宫送信,魏王府可能有人还活着,活着的人是谁?魏王妃?世子?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护卫或是奴婢?不可能是奴婢和护卫,否则那宫人不会如此说。

皇帝眯起眼睛,看向冯顺:“你带着几个亲信,不要惊动任何人,亲自去审问那宫人,核实她说的话。”

冯顺就要退下去。

皇帝道:“传旨,命礼部、吏部侍郎进宫,朕要嘉奖功臣,让他们好好为朕办事。”

……

一场大雪慢慢地将整个京城包裹起来。

李煦从程如海屋子里退出来,程如海说的话渐渐地让李煦脑海中的脉络越来越清晰。

李煦穿上斗篷,一路去往刑部大牢。

慧净被刺杀,大牢守卫更加森严,李煦是刑部的功臣,他出入大牢自然畅通无阻,衙差和狱卒都前来行礼。

“我要去见常悦,”衙差应了一声,“要不要文吏跟随?”

李煦想了想摇摇头:“若是问出重要案情,本官自然会吩咐。”

衙差跟随李煦,走到一处牢房之前,放下手中的火把和椅子,然后才告退离开。

李煦坐在椅子上。

大牢里的常悦慢慢走了过来:“李大人。”

两个人曾一起再常州办案,转眼之间一个牢里一个牢外。

常悦面容憔悴,衣衫凌乱不堪,身上有受过刑的痕迹,见到李煦忙着开口道:“李大人还有什么想知晓的?犯官决计不会隐瞒。

求李大人为犯官说说情,犯官是有把柄落在张玉慈手中,不得已才会为张家办事,犯官没有做别的,只是为张家传递消息,犯官不求别的,能留下一条性命,从此之后必然感念李大人的恩德。”

李煦静静地听常悦说完话才淡淡地道:“常大人的本事,我早就领教过了,常大人机敏、聪明,不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在我面前如此,不过就是想要我们以为常大人在张家是个小角色,不值得我们深究……

像常大人这样的人才,张家必然重用,再查下去必然能找到更多证据,张大人的罪责绝非传递消息那么简单。”

常悦的表情慢慢收敛,变得郑重起来:“李大人定然还有用得着罪官的地方,给罪官个将功折罪的机会,罪官会好好把握。”

李煦沉默片刻道:“我记得在常州的时候,你曾跟我说,你知晓徐大小姐一个秘密。”

常悦眼睛微微一亮:“我当时见李大人有意那徐大小姐,就想劝说李大人,那安义侯府大小姐碰不得。”

常悦特意卖了个关子,李煦神情却依旧从容,常悦生怕惹怒李煦不敢再耍花样,接着道:“安义侯当年带兵去魏王府平叛,也算是魏王案的功臣,魏王案后却反而被夺了兵权,多年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每天虽然也上朝,但除了与张家作对之外别无建树,都是因为安义侯从前与魏王来往甚密,眼见魏王谋反失败,不得已才向先皇告密,先皇自然不肯再信任安义侯。”

这些事李煦知道,当年李煦去北疆军营,看到那些骁勇善战的副将,听他们说起安义侯当年的英勇,这么多年过去了北疆将领仍旧如此敬佩安义侯,安义侯在军中威望仍在,这样一员能够镇守边疆的勋贵,朝廷为何要弃之不用?他因此打听了关于安义侯当然之事,知道安义侯是被魏王案牵连。

李煦抬起眼睛:“接着说。”

常悦道:“我说的那些都是人尽皆知的,还有些大家不知晓的内情,正是那次常州案郑大太太密告给我的。郑大太太说徐家为何迟迟没有为徐大小姐说亲,那是因为徐大小姐从小就被许给了魏王世子,我也是好心想要劝说李兄,美人看看也就罢了。”

李煦听到这里,眼前微微一亮。

宋成暄的父母在京中被贼匪杀死,唯独留下了宋成暄……

宋家与安义侯府联姻……

还有薛沉对待宋成暄的态度,有意在军中建立宋成暄的威信。

宋家与徐家婚事说的那么快,宋家还没见过徐太夫人,安义侯就做主应允了婚事,要知道徐太夫人十分宠溺徐清欢这个孙女。

云霓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