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这样......”
“这边信息很滞后的,”刘朝拉着我往楼梯上走,“今天早上我就试过了,这导航地图都是几年前的东西了,因为没有人维护和更新。”
“居然还有这种城市......”我走上虽然旧了但是很干净的楼梯,到了二楼站厅层。展厅层只有很简单的布置,两个售票机,一些闸口,调度室的门紧闭。不过周围倒是镌刻了一些火车的花纹,环绕着的柱子上有“潘”字的印章图案,倒是证明了这里是潘祁里。
我们咨询了在旁边椅子上休息的大爷,他说报社的位置一直都没有变,只不过现在附近有了电车。他指向旁边的轨道交通地图上的一个站点——望杏塔站。
啊,原来是有轨电车啊。
16
雾市有轨电车已经开通了七条线路,基本上串起了雾市的大街小巷,还剩在建的线路则更多的是在雾市周遭的郊县。一号线和三号线在清丰换乘,那里离这还有一段距离。
车厢内并不拥挤,却也基本坐满了人。有小孩子兴奋地朝着窗外看,有大人拿着报纸读着新闻,有几个老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我又回想起越市轻轨十九号线上的人群,总觉得这里的确有些不太一样。
我看向有轨电车行驶的轨道。它并不像轻轨那样笨重,而是很窄、很轻,甚至旁边作为绿化还种着密密麻麻的小麦冬草。如果是轻轨轨道,是绝对不允许有植物的。这边的麦冬草上没有梧桐叶,虽然经历着寒风的凛冽,却也十分油绿。
“话说这边的有轨电车还真的很发达呀。”我听见刘朝不禁感叹,“就算是有轨电车没有强制性的建设要求,但这也是不小的开销呀。雾市有必要做这种东西吗......”
“这你就不懂了呀。”
旁边突然传来女声,我循声望去,原来是邻座的一位姑娘。她张口道,“我猜你不是本地人吧?其实雾市建有轨电车反而是很好的选择呢。”
刘朝一惊,“嗯?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呀,雾市的年轻人少,会开车的也少。如果大力发展公交,司机将非常短缺,这样反而会让线路等待时间加长,更加不便。其实你现在可以看一看驾驶室,这些有轨电车基本达到了四级无人驾驶的要求,只需要一个会在轨道出现红灯时检测系统有没有自动停车的安全员就可以驾驶这种电车了。雾市就是这样在几年前开通了有轨电车,我记得当时第一条线......”
女孩正说着,清丰站便悄然而至。当我们本想抱歉地打断她,起身离开时,女孩也起身向门口走去。
“嗯,你也在这里下车呀?”我望向女孩身后的背包,上面似乎有一个小小的logo。
“啊,对呀,我要换乘三号线呢。”
17
“这么巧呀,我们也是要换三号线去雾晚。”我朝她笑了笑,她回身望向我们,“嗯?你们去那里有什么事吗?”
“啊,我们是想去应聘的,我收到了雾晚的推荐信。”刘朝从背包里拿出了一个信封。
“真的吗?原来真的有人会从外地来到雾晚的呀!当时天大和我说的时候我还一脸不信的样子呢。”
“这意思是说......”
“我也准备去雾晚,我才刚去了趟对方公司去商量了一下稿子的问题。”她从钱包里拽出一张名片往前走,“以后我们可就是同事了耶,我是万晓,请多指教呀。”
一号线和三号线的换乘通道很短,走下一个弦梯,灰色喷漆的三号线刚好进站,我们跟随着万晓的步子很快上了车,没坐几站也就到站了。
一下车,出了D口,就径直看到这座五六层楼高的望杏塔。望杏塔坐落在耕耘街矮矮的房子后面,四周用青灰色的浮瓦雕饰,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痕迹。
万晓似乎看见了什么,朝旁边招了招手,“天主任,我带着两个人过来应聘啦!”一位中年男子本还坐在长椅上休息,听到她这么喊,急忙跑过来,“啊呀,我早也听闻沥市都市报向我社推荐了优秀的编辑,今天终于是到了呀!......请问哪位是刘朝?”
“啊,他是刘朝,我和他是一起的,听说这边有在招人,也过来看看。”
“是这样啊......嗯,不如我们到舍间里座谈?”他笑着迎接我们往塔下走,“话说你们可知道这塔?”
“我知道呀,这座塔是望杏塔,取望杏敦耕,瞻蒲劝穑之意,旧时用以祭祀社神和稷神。我记得这边应该是八景之一的杏蒲福塔吧......今天有时间一定要好好参观一番才是!”
我无意间看到天主任眼中闪过的一些东西。
18
那天下午,我们和天主任一起参观了编辑部,他说能请到大城市的人来屈居此地做编辑,是不胜荣幸的事,于是我们在提供简历之后,也都顺理成章地加入到雾晚的小家族中。虽然说工资并不高,但相较于大城市中无事可做,我至少已经没有了可以回家的理由。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下来,小城的一草一木在夜色朦胧下睡了。主任告诉我们这边的工作并不繁忙,每周都可以轮休一两天。我坐在新分配好的办公桌前向窗外望去,刚好能看到望杏塔塔顶的灯光。那灯光很柔和,像是在挽留你,不愿意你就此离去一般。遥想当年朝众万千集于塔下,仙风道骨之人于此施法祈福,是如此热闹的景象;如今留下的这灯光,倒也是另一种更为安静的境界。
这就是雾市对我的吸引力吧。
在后天正式上班之前,这两天似乎还是十分空闲的。我在回家的路上盘算着,而刘朝似乎在拿着什么书看。
“刚才临走时小晓借了一本书给我看,是叫做《梨花开后》,讲的是一位记者的职场生涯,应该挺好看的,所以我索性就拿回来了......”
“你们聊得还挺投机啊。”
“嘿嘿,据说她还非常喜欢看本地的电视纪录片《雾》,我回去也得看看......”
回到家中,我开始整理要带去办公的用品和从越市带来的衣服。嗯......这件灰色的长袍总觉得似乎今天见过......
夜深了。在潘祁里关了灯,四周除了闪亮的稀落星子什么也没有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似乎上面有个回旋的黑洞,把我渐渐往里吸。我想起了我来雾市最单纯的目的。而现在,这个目的却越来越难以实现了。
对啊,那枕头下怀揣着初至雾都时的梦想,梦里住满了无法拥有的人。
19
“话说呀,你说这赜湖栈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第二天一大早,刘朝正在客厅里看雾都的纪录片,而我在厨房加热昨天天主任塞给我们的稻米酥,或许吃了那边长出来的东西,也能得到福塔的保佑。
“赜湖吗......我好像记得,潘祁里里面有一景叫做’湖光泽庙’,或许讲的就是旁边的湖吧......我们可能在有空的时候可以问一下房管阿姨。”我懒懒地靠在厨房的隔离门上,大米的香气从微波炉里溢出来,真是一个悠闲的清晨。在这样的时光下,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早晨的空气一点点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应该得到应有的放松......
“哇哇哇,你干什么!”刘朝一把把我往门外拽,“我说现在难道没有空吗?走吧走吧一起去看看吧。”
“我的骨头快被你掐断了......话说你怎么这么着急?”
“你没有看到《雾》里面的场景,它里面描述的整个小城的一草一木、一屋一宇皆有灵性,看起来就十分令人神往呢。不过它倒是没有描述有关八景的事,它只是一些特写罢了。”
“你可别这样说。我倒是在《雾府新志》里面看过,作者给这座城市写了小序,说是雾府虽小,却雅致齐全,凡所经所致,无不成景耳......说不定只要你有心,什么景都会有的,这不必太担心......”
不过我很快就被打脸了,那会。那位阿姨说,这旁边还真的有一座湖,那湖就叫赜湖。
“喂,你倒是让我把那个稻米酥捎上......”我看着向外飞奔的刘朝,无助地呐喊到。
我有时候总觉得自己缺了些什么。就像刘朝虽然是我师兄,但他也能是个孩子。
20
雾都早晨的雾气很大,以至于我们刚开始迷了路,我便劝着刘朝先把这稻米酥吃了,后来又在火车站旁吃了早饭,雾散开了,我们才看到阿姨说的那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