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峥亦是点头,又道:“夏贵妃之所以得宠,一是因美貌绝伦,二来便是她会投机取巧,每每引荐道士和尚给皇帝,试炼丹药,以求长生,既笼络和蛊惑了皇帝,又维持恩宠。故而大哥说,中策便是联合承恩侯府进献美人,而且,还必得如钩弋夫人那般,联合钦天监,编造个美名出来才好。”
只看沈恪能守住沈家富可敌国的这份家业,并以此起事,助外孙登基,便知他绝非泛泛之辈,现下见他相隔千里,仍旧运筹帷幄,才是真正的了解到他手段。
燕琅听得心下赞叹,询问道:“那人呢?”
沈峥道:“美人我已经带来了,只是是否要与承恩侯府联合,便得看你们如何作想了。”
沈启与沈章虽经历了前一世,此时再次领教外祖父的手腕,仍旧觉得钦佩,略顿了顿,方才沉声道:“那上策呢?”
“釜底抽薪,斩断夏贵妃跟皇帝最深的那层羁绊!”
沈峥压低声音,语气却凛冽:“那些神鬼之道,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些假把戏。我不信,大哥也不信,但架不住皇帝信,既然如此,我们就造一个仙人出来,为沈家所用,供沈家驱使!”
燕琅听得眉头一跳,却也不禁有些动心,与两个儿子对视一眼,便见他们眼底也皆是跃跃欲试。
她沉下心来,道:“人呢?”
“也被我带来了。”沈峥道:“此人此事并非是大哥心血来潮所设,而是早有准备,多年前便开始造势,现下正是得用,你们若是觉得这法子可行,咱们再好生商议。”
沈启与沈章对视一眼,眼底皆有些惊疑之色,略一思忖前世之事,同时反应过来:“可是临平道长?!”
沈峥微微一笑,道:“正是此人。”
系统也有些惊了:“他居然是沈恪的人?真是没想到!”
僧道若想闻名天下,出身、声望、逸事、妙法、四者皆不可缺,此外还得有些玄妙本事,神仙传闻,临平道长便是其一。
他出身于天下道观之首的白云观,是前任观主的关门弟子,颇有些神奇本领,只是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极少出现在世人面前,可也正是因此,声名反倒愈加响亮。
燕琅心下实在惊叹,禁不住问沈峥:“阿爹是怎么布下这一枚棋子的?实在叫人惊讶。”
“几代之前,便有人觊觎沈家家业,历代先祖心里都提着一根绳子,大哥又岂能不加以戒备,未雨绸缪。私军是硬功夫,叫人不要想着以强权谋取沈家基业,这些则是软功夫,若真有个万一,起到的作用或许比那些士卒还要大。”
沈峥为兄长的深谋远虑而感叹,神态中又掺杂着几分苦笑:“说到底,吴兴沈氏虽是巨富之家,但终究偏安一隅,难以与江裴那样的高门相较,更不必说皇家……”
说到此处,他眉宇间锋芒隐约:“我辈任重而道远啊!”
燕琅这才察觉到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前世沈启与沈章起事,究竟是他们主动为之,还是在沈恪的推动之下走上了这条道路?
又或者是他们志向相投,一拍即合?
沈峥虽也称呼沈恪为兄长,可实际上,他并不是沈恪的弟弟,而是沈家老太爷收养的义子。
前世沈恪无子,沈启与沈章兄弟俩继承了沈家门楣,改姓沈氏,融入到了沈家的利益集团中去,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成功,其实也就是沈家的成功。
系统显然也想通了这一节,幽幽的道:“沈恪他根本就是打算好要造反了吧,你们这样回去,带过去的是俩皇帝一个亲王,于他而言,不就是刚打瞌睡,就有人送去了枕头?”
燕琅听它说罢,心头反倒微微一松:“于我们双方而言,这都是一件好事。”
沈峥既提出了临平道长这么一步棋,燕琅自无不应之理,与两个儿子商议了会儿,便见陆嬷嬷匆忙返回,眉宇间带着几分不安,道:“姑娘,打听清楚了,除了你之外,夏贵妃还传了夏家、裴家和郑家的人入宫。”
燕琅反倒放下心来:“既如此,可供操作的地方就多了。”
当天晚上,沈峥便往承恩侯府去,名义上说是拜谢那日承恩侯夫人相助,实际上却是缔结同盟。
因为裴老夫人寿宴上的事情,夏家丢脸丢的满建康都是,夏贵妃气焰为之一收,皇后心下舒畅,承恩侯府自然也觉开怀。
沈峥是沈恪的弟弟,代表着沈家,更代表着钱袋子,承恩侯府见他主动登门结交,自然没有不好生应下的道理。
沈峥道:“我听说陛下笃信佛道,也曾令人四下搜寻名士,可巧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临平道长,厚着脸皮将他请了来……”
承恩侯听罢,又惊又喜:“可是出身白云观的那位临平道长?陛下对他神往已久,几次下诏相请,却都不曾得见!”
“正是他。”沈峥笑着颔首,又为难道:“夏贵妃请了我家女郎进宫,只怕宴无好宴,大哥还在吴兴等候,我这实在是……”
承恩侯府与沈家的关系还处在蜜月期,加之又迫不及待的想引荐临平道长入宫,帮皇后扳回一局,自是满口应了。
“夏贵妃再猖狂,毕竟也是妾侍,有皇后娘娘在宫中,保管沈家女毫发无伤。”
沈峥心领神会,引着他往城外去见了临平道长,这才回府去告知燕琅和沈启兄弟俩今日之事。
燕琅手中持一把团扇,轻轻打了几下,莞尔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117章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17
燕琅在沈家的宅院里等了三天,终于迎来了进宫的日子,清早起身梳妆,收拾妥当之后,便动身进宫。
夏贵妃传召的不只是她一人,燕琅进了宫门不久,正同禁军验明身份,便见郑夫人带着女儿到了,远远瞧见她,笑着点了点头。
两家从前没什么深情厚谊,但既然同样仇视夏家,那就是一条船上的朋友。
郑夫人就她与裴绍义绝之事温声宽慰了几句,末了,又相携往内宫中去,没走多远,便见一个领事内侍带着人走过来,瞧见她们几人,笑吟吟道:“郑夫人,沈娘子,皇后娘娘得知你们进宫,特意叫奴婢请过去说话呢。”
燕琅进宫的次数少,不知道这内侍身份,郑夫人却识得,向她点一下头,示意无碍,笑着谢恩之后,便由那内侍引路,往凤仪宫去。
皇后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即便妆容再精致,保养再得宜,脸上也不免显露出岁月匆忙走过留下的痕迹。
大概是因为日子过得不顺心,她眉宇间嬴荡着一股淡淡的苦意,嘴角习惯性的抿着,看起来异常严肃。
见了郑夫人母女和燕琅,皇后略微显出几分笑意,吩咐看座之后,先向燕琅道:“因为裴家那些事情,近日建康议论纷纷,本宫听人提了几句,都觉得心下愤愤,你这个身在局中的,怕是更觉难捱,好在还有太子主持公道,总算没委屈了你们娘仨。”
燕琅从这话中感受到了难以掩饰的傲慢,暗暗皱眉,脸上却感激道:“太子殿下大恩,臣女铭记在心,沈家也不会忘记的。”
“不错,是个知恩图报的,总算不曾枉费了太子的一片好意。”
皇后唇角的笑纹扩散开,满意颔首,向一侧早早到来的承恩侯夫人道:“这么标致的一个人儿,裴绍偏不珍爱,却要到外边儿去寻些脏的臭的,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承恩侯夫人心知她这么说并不是真的想为沈蘅主持公道,无非是想借踩夏清岚的话头,顺带着贬低夏贵妃罢了,毕竟那俩人是嫡亲的姐妹。
她笑了笑,顺水推舟道:“夏家出来的姑娘,连毒死婆母和儿媳妇这种事都敢做,娘娘便可知他们家教如何了,养出那样不知羞的女儿,又有什么奇怪的。”
皇后脸上笑意愈深,就着这个话题跟她们说笑一会儿,却听殿外宫人前来回禀:“娘娘,贵妃娘娘宫里来人了,这会儿正在外边等着呢。”
皇后听罢,脸色明显的阴郁下去,大抵是怕自己避而不见会叫几个命妇觉得自己胆怯,便沉下脸去,道:“叫他进来回话。”
宫人应了一声,不多时,便领着一个内侍入殿。
那内侍向皇后见了礼,这才道:“贵妃娘娘传了几位夫人进宫,裴家夫人已经到了,郑夫人和沈氏却是左等不到,右等也不到,再差人一打听,才知道是到皇后娘娘这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