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赞狂魔不想重生(3)

重生之前,占凉对这份遥远还没有什么概念,但真的等她卧铺转火车,火车转中巴,到地方再顺着马路走上二十分钟,就知道什么叫做“大新疆”了。

从南疆返回北疆需要两天整,从占凉醒来到回家也过了一天半,然后被真正带着西北特色的寒冬差点冻在了马路边。

夜里刚下过大雪,零下三十八度,积雪厚过手掌,道路上的雪还没有被踩实,导致占凉每踩一步都需要拔一下腿,又套上两层棉裤的粽子活动困难。

古丽哈背着行李,把占凉怀里的小背包也正面背着,时不时抱一段占凉,等占凉休息好了再放她下来走,她倒也不敢一直抱着占凉,在这么冷的天动都不动会把孩子冻坏的,还不如让占凉努力走一会儿再抱一会儿。

叫什么占凉啊,自己就应该改名成占热!

占凉边冻边走没多久反倒身上带了点热度,被古丽哈叮嘱身上不能出汗,要是快出汗就和她说,抱起来缓一缓再继续走,否则冷风一吹就会感冒。

把古丽哈当小姐姐看的占凉不好意思被抱着走,但穿的衣服实在太厚,只能妥协走一段被抱一段,不过这也让她开始观察接下来要生活的地方。

古丽哈说家在村子里,但这个村和占凉概念里的村完全不同,新疆地广人稀,有些村的面积不亚于普通的县,就是住户太少,每家的院子都很宽敞,从国道转下来的公路也可以让两辆货车并行,尽显“地多就往大里建”的气质。

而且,占凉目前还没有看到农田,从修在国道旁的村口下来,就一直努力的在跋涉住宅区。

在火车上的时候,古丽哈已经和占凉介绍过他们的村子,全名的音译应该是坎可托克提尔莫墩坎村,听得占凉当场就愣住了,然后记住了村子的简称,坎坎村。

听着和卖萌一样,但坎坎村发展的很好,一是在国道旁边,离奎屯、沙湾和石河子都不太远,二是坎坎村的对面有一个团场。

新疆有两套行政系统,地方和兵团,来自五湖四海的入疆部队打散成兵团,就近驻扎在当地的行政单位旁边,互帮互助友好生存。

坎坎村对面的是第六师八十团,本地人称为八零团,和坎坎村只隔一条国道相望,其实上可以看成同一个行政单位,毕竟学校、医院、车站这些基础设施都是共用的,本地居民的生活也没有被行政单位不同影响。

占凉对这些行政分级一头雾水,但看着路过的那些院墙和大门,就能判断出坎坎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错,有钱总比没钱好。

“到家了。”在占凉努力跋涉,低头踩出一个又一个雪窝窝印子的时候,古丽哈松了一口气,指着面前贴着春联的院子,拍了拍两个人身上的雪,拿着钥匙开门带占凉进去。

白雪皑皑,唯有家门是红色的。

第三章

占凉的童年记忆宛如2G网络,七零八落,刷新艰难,但是有一件事情,她记得很清楚。

那就是小学的音乐课上,穿着格子裙的女老师教他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小占凉像是突然被激怒了一样跑了出去,最后还是被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一起找回来的。

“为什么要说没妈妈的孩子是草?你们有妈妈了不起啊!”没等老师们问清楚,占凉嗷完这一句之后就瞪着眼睛开始掉眼泪,一滴一滴的砸下来,倔强的像是要上战场的小红军。

小孩子没有办法完全理解自己的情绪,可是,占凉依旧记得当时的头脑嗡的一声的难过和伤心,真的和一棵没人要的小草一般的与世界对抗。

占凉已经忘记了后面发生了什么,只记得那一天从教室里跑出来之后,蹲在教学楼后面的绿化草坪边抹眼泪的时候,委屈到打嗝。

每年和父母相处时间不超过十天,平时连电话都很难接通,好不容易有说话的机会也都是“囡囡要乖,听阿姨的话,有事情找罗老师或林叔叔,爸爸妈妈今年一定回家陪你。”

然后,食言。

占凉的父母完美的胜任了所有的社会角色,敬业爱岗、创新奉献,唯独不是好父母,要是按照歌词,那就是让占凉变成了“double草”。

草其实也挺好的,只要扎根之后就能努力的长,凑活着把自己拉扯大的占凉性格非常的草系,随便、都行、也可以,不伤底线和根本,什么环境都OK。

所以,在跟着古丽哈走到陌生的院子前时,占凉想回去的心思淡了很多,比起寻找那对电话肯定打不通的父母,她还不如先了解一下新环境,实在不行当个新疆深度游也行。

室外又开始飘起雪花,室内的温度却不低,占凉跟在古丽哈身后进屋子的时候,立刻被暖气融掉了身上的寒气,顺从的配合古丽哈的动作开始一件一件脱外套。

这最少有零上二十度,在屋子里只穿一件长袖都不冷。

“赵姐辛苦了,这是我从南疆带回来的一些核桃,待会儿带走一点。”把占凉的外套脱掉,就让她穿着毛衣和毛裤在屋子里活动,古丽哈把带回来的背包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去和给她们端碗牛肉汤过来的女人说话。

“你就是太客气了,乡里乡亲的帮一把怎么了,这就是占凉吧?真俊,和电视里那些明星一样漂亮。”穿着灰色棉马甲的赵姐还带着袖套,衣着款式有些老旧但相当的利落和精神,掀开加厚的棉布门帘看到古丽哈带着个陌生小姑娘进来,心里就有数了,让她们两个先暖一暖,自己去厨房端两碗牛肉汤来。

和以前烧炉子和火墙不一样,坎坎村去年都换了暖气,水暖的管道在所有的屋子里循环,只需要把锅炉安在厨房里就好,平时还可以往上面坐一锅汤或是烧开水,也不浪费烧煤的火力。

赵姐算着古丽哈她们这两天回来,早早就买回来几块牛大骨,连着上面的肉炖出清汤,往里面放几片姜之后等着煮熟加点盐就行,优质食材特有的鲜和香就全部飘出来了。

“你们先喝点汤,我切了点恰巴古进去,明天可以醒点面做揪片子,孩子们都在我家看电视,晚上一起吃饭。”

刚才跟着去厨房拿碗筷的占凉看着案板上放着类似萝卜的食材,心想这个应该就是恰巴古,新疆由于“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再加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民俗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有一些常用词也都很有地方特点,让占凉只能大概记下来发音然后开始猜,倒也挺有意思的。

直到占凉重生,新疆的经济建设一直都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尤其是比较前端的金融、互联网等行业,都很难在西北地区生存,大部分的公司都比较喜欢在新疆、西藏这些地方注册,享受一些税收优惠就撤离,然后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常驻办公。

占凉作为券商,基本上也都会去经济发展更好的地方出差,新疆还真的没有机会来。

但是,谁还不知道新疆的牛羊肉和瓜果出名,占凉之前在北京也吃过一些驻京办的新疆菜,但没想到真的来到新疆之后,简单的一份牛肉汤就让她觉得很惊艳了。

就是因为汤里什么都没有加,反倒觉得肉嫩汤鲜,以前有美食纪录片拍摄手抓羊肉的烹饪方法,就是高山雪水化了之后,加羊羔肉进去煮,手法简单粗暴的透着一股“食材好就可以任性”的傲娇感。

赵姐端上来一小碟香菜碎和皮牙子碎,摆在占凉手边让她可以看着调味,她学着古丽哈的动作往牛肉清汤里面加了一些生香菜碎和紫洋葱碎,然后吹了吹之后喝了一大口,满意的眯起眼睛把皮牙子是紫洋葱的别称记下来。

本科时候迷恋过东北烤冷面,加肠加蛋的人,是不会拒绝香菜和洋葱味道的。

“明天有集市,老霍刚好可以给孩子们带些烤包子回来。”赵姐应该提前就从古丽哈这里知道了占凉的消息,对待她的时候态度自然又温和,能让占凉感受到关怀和在乎,却又不会有什么自尊心受挫的敏感,不免让占凉多看了两眼赵姐,就算她现在顶着一个烈士子女的名号,终归是个孩子,但古丽哈和赵姐都没有半点成年人对孩子的轻慢,甚至比很多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教育工作者做的都要好。

占凉只是披着孩子皮,思考方式还是成年人的角度,但也因为这种反差和对比,更能体会到古丽哈和赵姐的特别。

羽小树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