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便睡到了天光大亮,吃过早食,林知非便着急地往外走,林璇见状忙道:“父亲,璇儿有话要同您说。”
林知非回过头,笑容里有些焦急:“为父要去看看聚集在郡内郡外的流民,璇儿的事,等为父回来再说可好?”
林璇咬咬牙,直言:“璇儿知百姓正是饥困之时,与其拖至冬日看他们活活饿死,不如拼一拼,趁这个月重新种下稻谷,以待来日丰收。”
林知非还未说话,秦氏讶异的拉住林璇:“你小小的人,哪里懂什么农事?你忧心百姓其心可嘉,但是稻谷不能越冬,此事凡是农者,人人皆知,你这方法得不偿失。璇儿还是让你父亲去忙吧,这些事我们也帮不上忙,便不要添乱了。”
林知非朝林璇轻轻颔首,抬步便想走。
卫恒是相信林璇的,他见林知非真的要走,立即道:“老师不若再听听阿璇的话。”
林知非只好停下,林璇向他走了两步,稚嫩的面上并无退却之色:“农事里言‘因地制宜’,陛下尚在前邸时,父亲为王上盔下幕僚,那时我们皆在国都郑都。”
看林知非听得入神,林璇接着道:“郑都在北,每至冬日则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百草难活。但是卫都在南,从八月至十月、十一月还未曾下雪,也不会冷得万物不生。山林之间甚至还有绿植,父亲与其坐等空山,不若召集羽人与农家之人判断一番,看看卫都到底能否种再植一季稻子。”
羽人是专门掌管百姓种植、教导百姓如何让土地保持肥沃、教导如何百姓采猎的一个官职,而农家是百家思想中的一家,他们对农事娴熟,且敢于实践,若是他们能出面说服林知非,那么晚稻就可以顺利种下了。
林知非竟被林璇说得有几分动心,虽然百姓都是按照历来的时间来种植粮食谷物,但若是卫都真的可以种第二季稻子,那饥荒就还存有一线生机,这总比等到二、三月青黄不接时饿殍遍地好。
卫恒走上前来与林璇并肩而战:“就算种了稻子不成功,情况也遭不到哪里去。反正整个卫国情况都不大好,就算是开仓放粮,也坚持不到明年丰收之时,左右都会面临粮绝之时,若是稻谷当真可以再种植一季,尧城郡百姓变得救了。”
权衡之后,林知非动摇了,他朝身边随侍道:“今日暂时不出门,你去请郡中八位羽人以及农家的子弟前来郡守府邸一趟。”
随侍知这事重大,不敢耽误,便匆匆去了。
林知非心里期盼着同羽人与农家商议,又担心自己期待的结局落得一场空,内心煎熬之下,他心绪不宁的朝书房走去。
他走后,卫恒看着林璇,心里无比钦佩。
阿璇果然很厉害,感觉无论什么事到了她这里,就能很轻易地解决。
*
林知非坐在书房内,等八位羽人与几位农家之人到来时,他并未摆什么郡守的架子,而是主动起身迎上:“几位大家终于到了,无愧在此等候已久。”
从官职上来说,林知非是最高的,但是他此刻谦逊的自称表字,让八位羽人和农家之人感到受宠若惊。
“下官(草民)拜见郡守大人。”几人诚惶诚恐地对着林知非下拜,其中年长的羽人楚崖问,“我等不是大家,只是熟悉农人事务罢了,不知郡公寻我等前来有何吩咐?”
林知非请他们坐下后,才把林璇的分析加上他自己的考量说了一遍,看着几人若有所思的神色,他忍不住问:“几位都是农学大家,觉得倘若现在种下稻谷,到十月下旬收割可能行?”
“这怎么能行!”年级较轻的羽人耿直道,“自古八月土壤便要休耕,这是天地规律,就仿若人伦一般,若是乱套,岂不会损失惨重,这事我看......”
“这事我看未必不可!”他话未说完,农家的周汝凯立即出声打断。
林知非本来有些失落的心立马提了起来,他期待地朝周汝凯看去:“不知先生有何不同的看法?”
周汝凯上前抱了下拳:“郡公所说之事,谋已然明白。自古南北气候不同,然上至朝中羽人、农学之家、下至老练的农者,都认为八月不能耕种,原因是一来需要让土壤休憩,二来是粮种不能越冬。但肥田之法众多,如今是非常时候,自然不能休耕。”
林知非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周汝凯道:“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粮种不能越冬,但南北气候差异着实不同,若是不试试,只凭农书与个人的揣测,又如何能断定粮种不能越冬?”
年轻羽人插话:“若是粮种当真不能越冬,那种子岂不是平白浪费了?尧城郡本就饥困,若再损失一批粮食,那便不知要饿死多少人了!”
“噤声!”楚崖喝了一声,让他成功闭了嘴。
楚崖上前朝林知非跪拜:“郡公,依下官看来此事可行!”
楚崖已经不年轻了,两鬓斑白,脸颊沧桑,双手褶皱伤痕皆有,但他眼睛却依旧湛然有神。
“下官楚家一门,祖父是羽人、父亲是羽人、如今老朽也是羽人,楚门一门三代都远离朝堂之外,深耕农田之中,且三百六十五日如一日,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老朽过的便是什么日子。如今又是灾荒、又是妻离子散、流民遍地,老朽看在眼中,便时时痛恨自己无能。”
说到动情处,楚崖眼眶发红,衬得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颊越发沧桑:“老朽活了那么久,一直循规蹈矩,也从未想过要在八月继续耕种。如今此事分析下来可行,老朽便恳求郡公一试,若此事失败,老朽愿倾举家之力补偿损失!”
他深深磕头,身体却因衰老与激动而微微发颤。
他年纪已大,风霜雨雪也经历了几十载,所愿之事也仅是希望有一日百姓能不因缺粮而饿死。
若是可种两季粮食,那不仅可以救下无数百姓,还能造福后世之人!
若是此次尝试失败,不大了他就带着家人开荒种菜重来,虽然清贫但总比起今无动于衷,日后后悔的强。
林知非心神巨震,他忙俯身扶起楚崖,心中既崇敬又愧疚:“先生风骨若高山清风,让人心折,倒是无愧畏手畏脚,失了气节。”
楚崖反驳:“郡公能想到此举,已经很好了。”林郡守之前的那位郡守贪婪无度,只会剥削民脂民膏,如今他来了,也算是尧城郡的福分。
“愧不敢当矣!”林知非叹气:“既然大家都认为此事可行,那此事不若就此定下,若是事不成,无愧也会拿出几年的俸禄填补漏洞。”
众人欢欣鼓舞的对视一眼,皆拜服道:“多谢郡公深明大义!”
见此事终于定下了,林知非露出一抹期待的笑意。
万千人命系于此,真希望此事能成啊。
第19章 曲辕
趁着林知非同羽人和农家之子商议的时候,林璇和卫恒回了她的住处。
如今主流的文字载体依然是竹简,林璇磨好墨,找了件不用的素衣把它整齐的裁成方方正正的布。
卫恒坐在书案旁,好奇的看着林璇:“阿璇是要作画吗?”
林璇细致的把柔软的布料抚平,慢条斯理到:“算是画画吧。”
其实,她是打算画曲辕犁的构造图。
林璇一路看来,发现现今的人已经开始运用畜力代替人力耕种,牛耕的方式比起战国以前纯人力耕作方式节省人力了许多,但是在林璇看来这效益还是不够。
到了汉代,赵过发明了二牛耦犁,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赵过因此还被汉武帝封为“搜粟都尉”。
二牛耦犁又叫二牛三人,一般两头牛三个人一个耕作季就可以完成五顷的田地,二牛耦犁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使粮食产量提高许多。
林璇用小狼毫饱蘸墨汁,她打算画的却是唐朝时候的曲辕犁。
唐朝农耕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和二牛耦犁操作时不能转头、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相比,曲辕犁不仅能够转头,它设计的犁架还轻便小巧,使用灵活简单,能够更加节省人力,就算是到了后来的清朝,曲辕犁的结构也没有太大变化,它一直适应于农耕时代文明。
比起其他耕作工具,曲辕犁,无疑是现在最好的选择。既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要用最符合当下的东西。
林璇知道,在以农业为根基的时代,这个曲辕犁的图纸出现后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或许她平静的生活会一去不复返,但是她却没有办法看着饿死的人一天天增加,而自己却因为某些顾虑而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