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侍的侍女皆屏气敛息,太子日前才被皇上责骂,这几日心情不大好。连太子妃都打起精神小心侍奉。婢女奴才更是战战兢兢。
太子妃杭心姝看着太子眼下的淤青,心里直叹气。昨夜太子便没怎么睡,握着书卷在床边坐了一宿,连灯都没敢点。近寅时才褪衣在床上倒了倒哄哄旁人。
太子昨日才在勤政殿被训,贤德妃离间圣心,使皇上重斥太子。在大殿内跪了半日,直到戌时才归。夜里在府里又静坐一宿,怎能不憔悴。
太子府里人多眼杂,一大半人都是从宫里赐过来的。若是传到皇上耳朵里,以为太子对皇上训斥心生不满,明着受教暗里不忿,是个表里不一之人。
太子离圣心便越发远了。虽然……也从来没近过就是了。
太子尚未梳洗完,太监施曙进门道:“太子殿下,霍大人在门外求见。”
杭心姝闻言看向太子,“天色尚早,霍先生可是有什么急事?”说着起身就要避开,“太子如今建府在外,离皇宫较远。时辰不敢耽搁,臣妾退到侧室,好留出地方给殿下和霍先生。”
“不必。”太子似乎一点也不介意,自己的太子妃被幕僚看去。他对施公公道:“请霍先生进来。”然后对太子妃解释道:“霍先生是自己人,你不必害怕。”
太子妃笑盈盈的应是,对这个霍大人也是好奇的很。
杭心姝嫁给太子三年,这还是她第一次正式见霍承纲。
霍承纲是太子门下最受宠信的宾客之一,太子十分信任他。
杭心姝对霍承纲闻名以久,听父亲说,当年太子之所以选了他们杭家的姑娘,就是因为这位霍大人的建议。
施曙领命而去,不多时带来一名二十出头的男子,看起来比太子大不了几岁。
杭心姝暗暗吃惊,这位霍大人竟然这么年轻。
以前远远见过几次,没打过照面。杭心姝一直对霍承纲的印象是沉稳持重,不像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宠臣,倒像是个饱经沧桑,历尽世间苦难后而豁达的中年人。
霍承纲面容明朗俊秀,身材颀长,穿着一件绀青色素面缂丝直裰,头冠羊脂玉簪。周身朴素,再无他物。
杭心姝粗粗看了几眼,便避开了。她是太子妃,不好把视线在外男脸上过多停留。于礼不合。
霍承纲进门向太子太子妃行礼,看着太子眼下淤青道:“昨夜我便太子劳神,一大早赶来。果然如此。太子妃在的正好,劳你把梳妆用的物什拿出来。太子这样去上朝可不行。”
太子皱眉道:“堂堂男子,朝会大殿,怎么能在脸上涂脂抹粉。”
霍承纲道:“太子妃擅妆面,金陵城谁家不知。如今嫁入皇家,太子妃可没把本事撂下。太子且看再说。”
杭心姝感激的看了霍承纲一眼,霍承纲已经避到外间。夫妻间描眉画粉的事,他一个外人还是不参与的好。
杭心姝和太子关系不算亲近,太子待她一直不冷不热。倒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杭心姝总觉得,太子心不在此。
恰好府里也没其他人,故而杭心姝也一直不多事。如今在床第之外,有机会和太子亲近。杭心姝有些慌,给太子点眼妆时,手一直在抖。
韩霐以为是他刚才的话吓到杭心姝了,安慰道:“你不用怕,该怎么画怎么画。孤不会责怪你的。”
杭心姝这才平稳下来,她不敢浪费时间。仔细将太子眼下的淤青遮的不露痕迹,没有半分点妆的意思。连用脂粉都挑的没有香味的。
女子妆容讲究,皇家忌讳多。逢国孝期间、贵人避讳某种香味,而不知情时。这些无色无味的脂粉都是最好的,中规中矩,绝不会出错。
涂脂在男子脸上,恰到好处遮了颓废累意。却又没有脂粉气腻人。
待杭心姝给韩霐画完,端来黄铜镜一看。韩霐这才明白霍承纲的意思,感慨的握住太子妃的手,低道:“心姝真是秀外慧中。”
杭心姝害羞一笑,心里记着时辰,没敢缠着太子腻歪。而是吩咐宫女道:“请霍大人进来吧。”
韩霐对杭心姝的懂事很满意,他不喜欢太娇气腻歪的姑娘。
霍承纲没有再进内室,候在外间。
太子出来后,霍承纲见太子眼下黑青尽数遮掩住,面容平和,精神尚济却没有过多颓丧之色。满意道:“太子这样正好。”
太过精神奕奕倒显得一点不将圣上的训斥放在眼里。
送走太子,霍承纲起身去了抱石水阁。
抱石水阁是太子私人幕僚会面议事的地方,由太子私库出银子,常年包下来。地契一应还是原主人的,旁人查也查不到太子头上。
抱石水阁的主人是一个喜交朋友的人。平日自己家都是门庭若市,为人也大方。任谁向他接游园待客,他一应豪爽借了。抱石水阁人来来往往,也从不引人注意。
霍承纲与这位抱石水阁主人亦有私交。太子被斥后,抱石水阁便开始办起了赏菊宴、秋蟹宴。兴致起的时候,一日能办两三场。
这已经是霍承纲参加的第七场宴。
门房处,霍承纲递出邀帖,门房仔细查对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才派一名管事出来面见霍承纲。
这名管事认识霍承纲,寒暄了几句,确认无误后。才引霍承纲进去。流程从不含糊。管事也从不因为霍承纲是熟脸就放松警惕。每次都要问一些上次两人才知道的事,才肯放人。
水榭旁摆着几个瑞金熏炉,里面燃的是艾草。水榭固然诗情画意,恼人的是水蚊子太多。霍承纲细皮嫩肉,深受其扰。为此,没少遭幕友笑话。
霍承纲到时,水榭里已经坐了两三人。穿葛红茧绸的男人叫鲍云敬,任左春坊学士,是霍承纲的熟人。
鲍云敬起身引荐道:“霍大人,这位是郑铉海郑公子,在工部任职。”然后指着一位穿素面青褂的中年男人道:“这位是通政太常方雍方大人。”
通政太常,正四品,在三品四品遍地走的京城算不得特别。
可通政太常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地位可见一斑。
鲍云敬在左春坊任职,掌管皇后和东宫事物。
霍承纲是正三品太子宾客。
郑铉海职务最低,在工部司务任职。平日里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大人物,鲍云敬今日带他来,不为别的。只因郑铉海知道些许内情。
霍承纲恩了一声,示意他们坐。拱手道:“多谢三位拨冗前来。闲话不提,霍某就开门见山了。”
鲍云敬和方雍坐着不说话,面带笑意,一派温善的样子。
郑铉海忙回礼道:“岂敢岂敢,霍公子折煞小人了。”在场身份最低的便是正九品的郑铉海,言语动作间难免有些殷勤。
第六章 抱石水阁
太子受圣上责罚,整个东宫的上空都愁云惨布。
整件事要从太子接手,‘太和殿’和‘保和殿’庭院及屋顶上拔除杂草说起。
这件事先来的就蹊跷,本来是该内务府监造的事,却扔给太子去办。
说句大不道的,就算是勤政殿和东西六宫要除草役。也该是钦天监和工部的差事。太子顶多兼个督办。
月前,皇上却突然把太子叫到勤政殿。说三伏天快到了,太和殿和保和殿屋瓦上的杂草再不除,枯在瓦顶上。瞻者不雅,有损皇家体面。
宫廷内务本该是皇后的差事,奈何今年来,皇后的身体越发不济了。
皇上本想把这事交给贤德妃去办。可皇后和贤德妃素来不睦,唯恐皇后得知后身体越发不济。只好让太子,这做儿子的代为效劳一次。
太子为人孝顺,知孝悌,性绵慈。也不嫌差事小,辱身份。权当做儿子的,为父母操持庶务。丝毫没提从手下调一个人过去督着,亲力亲为,将事情办的一丝不苟。
百密一疏。太和殿屋顶拔除青草时,有两名太监起了口角冲突,不知怎么的动起手来。从房顶上滚了下来,两个人都摔死了不说。还不偏不倚摔在前来巡视的皇上脚下,惊了龙驾。
太子被皇上重斥,“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一家不平何以平天下,把你手上的事先放放,去工部跟几位大人先学几天!”
平日里都是太子幕僚被安排到某部任职,如今太子被皇上呵斥,和幕僚干一样的活。这对太子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却只能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