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秦国国力日渐昌盛,在舒安歌的帮助下,粮食亩产量不断提高,军队武器冶炼也得到了极大提升,骑兵、步兵战斗力都更上一层楼。
按照历史轨迹,赵国覆灭在韩国灭国之后,但在舒安歌和嬴政的共同努力下,韩魏两国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濒临覆灭,赵国成了秦国军队主力攻打方向。
赵国派庞暖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兵十万抵抗秦军,蒙武将军率领军队与其周旋。
舒安歌和王翦及时赶到,先前与赵国交战的秦军如虎添翼,战场局势瞬间逆转。
两队秦军合在一起,一鼓作气势如破竹,一路从上党地区和漳河流域,打入赵国腹地,朝赵国都城邯郸进发。
赵王本以为,他们扶植长安君成蟜对抗秦王嬴政,可以分化秦国引起叛乱,他们可借机削弱秦国,谁知长安君半点号召力都没有。
赵国偷鸡不成蚀把米,收留长安君和叛将樊於期反而惹来一身骚。
当初秦国老将蒙骜去世时,赵国人欢喜鼓舞,以为秦国再无此悍将,谁知不过小半个月的功夫,蒙武、王翦、明兰三员大将横空出世。
三位所向披靡的大将中,明兰不但是女将,还是秦国王后,传言中有天人之姿的美人。
秦国百姓坚信秦王是天命所归,秦国一定能统一六国,为秦国拥有一个风华绝代战无不胜的皇后骄傲。
战争一旦开始,绝无善了之理。
舒安歌虽聪明绝顶,行军打战十分在行,但在冷兵器时代,攻打城池需要一座座推进,士兵也总要休整补给,一转眼间在外征战了一年半。
这一年多来,她只有在军队停战休养时,才能到咸阳与嬴政见上一面,可谓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好在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赵国在一年前主动提出交出长安君和樊於期,割让十座城池给秦国,同时献上珠宝美人以及布帛粮食,只求秦国能停战。
秦国拒绝了赵国的提议,真刀实枪的拿下了长安君和樊於期,以谋逆之名将二人及其党羽诛杀。
也是这一年,韩恒惠王驾崩,公子安继位,成为新一任韩王。
秦国国内一片太平,青壮年踊跃从军建立军功,老人、妇女和儿童则在故乡耕种,保障军需供给。
自从嫪毐谋逆一案爆发后,吕不韦趁着秦王亲政,几乎进入了半隐退状态,他将武器监制这项差事交还给秦王,由李斯暂作负责,相邦之名也是挂个虚衔而已。
吕不韦不再插手朝政,全身心投入到了《吕氏春秋》的编纂中去,终于在秦王政八年彻底完成。
他将吕氏春秋悬挂于城中闹市处,提出只要有人能增删一言,可到吕府拿到千金赏赐,此可谓一字千金的来历。
吕不韦专心修书,也是变相的向嬴政示弱。
秦国如他所愿,不断向前,统一天下之势不容阻挡,吕不韦相信,即使在几千年后的,他的名字依然能铭刻在史书上。
舒安歌与王翦、蒙武一起,一路攻打到赵国邯郸,四面围城,不给赵国王室半点逃生的机会。
秦军兵临城下,邯郸城中乱成一团,王室成员人人自危,太子迁试图逃跑,结果被秦军拿下。
打战临头,赵迁如此行为,让赵国军队十分悲愤,百姓更是恨透了王室的懦弱和不作为。
这一次,舒安歌没有在赵迁身上看到象征着帝王运势的紫气,她毫不犹疑,直接下令斩赵国太子赵迁祭旗。
赵国军心乱,民心更是惶惶不安,秦军威名如雷贯耳,赵王年纪大了,竟是被吓到中风。
秦国极擅长离间计,舒安歌派人往城中射箭,劝降赵国军队。
赵王中风群龙无首,军队在此前战役中伤亡无数,如今只剩下残兵而已。
秦王从弟之子赵亮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了赵王,带人悄悄打开城门向秦军投降。
第805章 番外:始皇养娃攻略(上)
赵王驾崩,城门开,赵国大势已去,百姓惶恐不安,大部分赵军选择投降,少部分则选择与秦国抗战到底。
对于保家卫国的勇士,舒安歌是非常敬佩的,但为了长久的结束战乱,为了能统一天下,她只能选择继续战下去。
三天之后,邯郸正式被秦国接管,赵国王室被迁如咸阳周边,由秦军严加看管。
赵国覆灭,举世皆惊,兔死狐悲,魏、韩两国战战兢兢,国中一片阴云。
舒安歌在灭掉六国之后将大军交给王翦、蒙武两位将军,她则带着亲卫押送赵国宗室回咸阳。
进入原秦国边境之后,沿途百姓自发迎接秦军,高喊:“秦军威武,明兰将军战无不胜。”
一路上,舒安歌不止在一个地方,见到当地人立的明兰将军生祠,当然也有蒙骜父子还有王翦大将军的。
原主的心愿终于彻底达成了,明兰这个名字将流芳百世,她也能享受到人间烟火。
她几乎忘记了自己小妖精的身份,很多人都称美貌出众百战百胜的王后明兰,是上天赐给秦国的神女,她将辅佐秦王一起完成统一大业。
秦国征战之路还有很长,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舒安歌回咸阳之后,打算和嬴政一起努力,早日完成统一,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终有一日不再受战乱之苦。
又过了一年,吕不韦请求辞去相邦之位,嬴政应允之后,任命昌平君君为新一任相邦。
秦王态度不言而喻,吕不韦辞官之后请罪,散尽门客离开封地,自觉前往蜀。
虽门下凋零,但至少不像历史上那样饮毒酒自杀,门下客卿及封地官员被迫迁往房陵等地。
随着秦国不断壮大,中央集权程度不断加强,除秦王可裁断朝政之外,其他人只能进行建议。
昌平君任相邦,是秦国楚系势力的最后一场狂欢,自此之后楚系势力再难在朝中掀起风浪。
在众多客卿谏言之下,嬴政最终还是派人将太后赵姬迎回咸阳。
太后在雍城近乎被圈禁一样待了两年多,终于醒悟过来,行事不再像当初那般荒唐。
韩国与魏国接连覆灭,韩国大臣在国破之际,为了求得秦王宠信,告发当年韩王送郑国入秦修建郑国渠,乃是韩国“疲秦”之计,目地是让秦国将人力物力耗费在修建水渠之上。
韩国已灭,修建郑国渠的确是利国利民之事,嬴政命郑国将功折罪,继续主持修建郑国渠。
历史的发展总是耐人寻味,舒安歌和嬴政一起改变了很多历史,但有的事件,在换了个时间节点之后,仍然发生了。
赵、韩、魏三国接连覆灭,秦国在休整了一年之后,开始将矛头对准了燕国。
燕太子丹铤而走险,以主动献上城池为诱饵,精心策划了一场刺杀案——与历史不同的是,不等荆轲图穷匕见,舒安歌先一步拦住荆轲,从他盛放地图的匣子中拿走了匕首,并当场拿下了荆轲。
燕丹刺杀秦王之事败露,燕王喜不胜惶恐,为了求得秦国原谅,他主动杀掉太子丹请罪。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舒安歌要做的,就是陪着嬴政一起,看四海归一天下太平。
始皇养娃纪事(上)
秦王政十四年,在万众期待之下,王后终于诞下小王子。
王子降生那日,晴空万里,天边有瑞云龙凤呈祥,各地出现无数吉兆,楚国国都寿春,于王子降生当日被攻破城门。
自从秦王与王后成婚以来,两人琴瑟相和恩爱无双,大王后宫中只有王后一人。
即使在明兰王后外出打仗,为秦国开疆拓土的时候,秦王也不曾受用任何女子。
王子降生之后,举国欢庆,秦王罢朝三日,设宴款单群臣,免去当年受灾地区的徭役和赋税。
秦王为王子取名无衣,取自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之意,三军战士为之振奋,爱国忠君之意更胜往日。
大王与王后成亲多年,膝下只有一子,异常宠爱,除了满月时几乎未曾在公众面前露面。
众人爱戴秦王与王后,爱屋及乌,对无衣小王子同样怀着喜爱之情。
无衣小王子只在满月时露过一面,有幸见过小王子的人,毫不吝啬的用世上最美好的语言来称颂小王子的美丽与可爱——连舒安歌这个做母亲的听了都觉夸张。
小王子与外界隔绝,不仅因为秦王与王后宠爱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