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寺人却是心惊,脱口道:“自然是……是太后的旨意!”
“是吗,”嘉语转头问谢云然,“谢娘子可有过目?”
“什么?”
“太后懿旨,这奴才可有给谢娘子过目?”
嘉语是从那寺人的表述中听出的破绽——当她问是谁的旨意,他没有直接回答太后的旨意,而是拿出德阳殿的信物让她猜。如果回头追究,他大可以推脱得一干二净。这宫里的人,果然滑不留手——所以,他手里该是没有懿旨。哪怕是假的懿旨。也许因为伪造懿旨罪名太大,或者指使他的人不愿意落下白纸黑字的把柄。
谢云然老老实实回答:“不曾。”
“那各位娘子呢?”
陆靖华、郑笑薇和穆蔚秋都说不曾,李家两位姑娘手挽手也都摇头。嘉语的目光转到于璎雪面上:“于娘子看到过?”
“没……没看过。”于璎雪没想到嘉语会挑了她出来问,神色里略有慌色。
“哦,”嘉语笑嘻嘻地说,“于娘子不说话,我还当于娘子看过呢——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这话问的是寺人,瞧的却是于璎雪。于璎雪脸色一变,那寺人已经说道:“是口谕。”
“口谕?”嘉语的目光又转回到谢云然面上,微微一笑,“大伙儿也知道,我是平城来的,不懂规矩,所以还要请教谢娘子,送各位娘子归家这么大的事,太后只传个口谕下来,这合规矩吗?”
“放肆!”寺人抓住机会暴喝,“规矩两个字,也是能用到太后身上的?”
“各位娘子都听到了?”嘉语夸张得睁大了眼睛,“我没听错吧,这奴才竟然说太后不守规矩——这话我可不敢听!”
那寺人听到嘉语这样歪派,大惊失色,谢云然却轻轻巧巧把话头接了过去:“这话我也不敢听。三娘子问的,我见识短,只能姑且作答。从来这宫里的客人,迎来送往,不说诸礼兼备,至少光明正大,这样半夜驱逐,除了罪人,我、我可从来没有听说过。”
话到尾声,泪盈于睫。
几名贵女都感同身受,陆靖华索性就哭了起来——好端端来贺寿,被留在宫里,备作东宫之选,是家族荣耀,但是半夜三更被赶回家,且不说阖府上下惊惧,光这名声,都够她们背上半辈子了。
所以便以谢云然的稳重,也免不了委屈如寻常女儿家。
但是难道于璎雪就不觉得委屈?嘉语心里想,她能够这样镇定,除非、除非是她知道会发生什么,知道她今儿受到的委屈,日后会得到补偿。什么样的补偿?比如……三媒六聘?嘉语的眉骨剧烈地跳了一下。
寺人瞧着这些贵女哭作一团,情知不好,也不敢再和嘉语纠缠规矩,忙对一愣着的羽林郎道:“时候不早了,还是请几位娘子快上路吧。”
几个羽林郎齐声道:“几位娘子,还是快上路吧。”
这话寺人说来,不过是催促,羽林卫说,就饱含威胁了。如果她们坚持不走,他们不介意帮她们一把。
所以他们一发话,连最从容的谢云然都有些慌乱,反是陆靖华收了哭声,哑着嗓子喝道:“你们试试!我陆家儿郎在边关拼命,你们也就能在这宫里欺负我们几个姑娘罢了!”一面说,一面扎了个马步。
正在僵持中,忽然远远来了一队人马,当头一人衣甲鲜明,叫道:“阿雪!”
“阿爷!”于璎雪最先反应过来,欢呼着,几乎是奔上前去,“我阿爷来接我了!”
第47章 姐妹道别
“可不是!”那人笑着摸摸于璎雪的头发,带她走过来,“我今儿当值,本来是安排你大兄来接你,不知怎的,迟迟不见你出来,你大兄急了,托人传消息给我,让我过来看看——怎么回事?”
“还能怎么回事,本来都快出宫了,三娘子忽然出来说三道四……”于璎雪噘着嘴抱怨。一面说,人已经到面前,寺人恭恭敬敬朝他行礼:“于将军。”
“鱼内侍,”于烈随随便便回了一礼,口中仍与女儿说话,“哪位三娘子?”
“始平王府的三娘子。”于璎雪指着嘉语给父亲介绍。
“哦。”于烈盯住嘉语,“三娘子何故阻止小女出宫?”
于家作为大燕朝的领军将军,虽然不用战场厮杀,但是长期担负守卫皇城的重任,见过的血实在不算少。他原本想,就这么个黄毛丫头,在他面前,就算不抖如筛糠,也该有一两分惊慌。
但是嘉语不慌——她见过的血,也许比他还多。嘉语说:“于将军误会了,我没有阻止于娘子出宫。”
“我阿爷才没有误会,”于璎雪从父亲背后探出头来,兴高采烈地说,“你就是不让我们出宫,鱼内侍都说了,是太后口谕,可你偏揪着问他要懿旨,都说是口谕了,人家怎么拿得出来嘛。”
嘉语瞧了她一眼,正要说话,却被于烈截断:“你就胡说!三娘子也是好意,怕你们被歹人骗了去。好了,如今三娘子见了我,想是放心了。这几位娘子的家人,可都还在外头候着呢——都和我走罢。”
以于烈的身份背书,无论谢云然还是其他贵女,都没了疑问。虽然对半夜里被驱逐出宫仍心有不安,但是看于烈并没有责怪于璎雪的意思,想来也许对于出宫的缘由,太后那边对家中另有交代,回家了自然就知道。又听说家人在等,她们进宫也有些时日了,思家心切,就有些迫不及待。嘉语也再找不出留难的理由。
几个人一一和嘉语道别,陆靖华脸上还有泪痕,谢云然却有些讪讪,低声道:“三娘子仗义援手,云娘没齿不忘。”
嘉语道:“举手之劳,谢娘子不必放在心上——于娘子是先得了消息吗,我瞧她一直很镇定。”
“也许吧,”谢云然含糊地说,“你莫忘了,于家统领羽林卫,有好几代了。”时间紧促,只能点到为止。
嘉语是头一次知道于家的地位——在后来,她失去父兄庇护,不得不出来面对这个世界的风霜的时候,于家早就没落了。
但是她知道羽林卫的重要性。他们把守皇宫内外,也就能够隔绝皇宫内外。如果要来上一场宫闱之变,或者是新旧政权交替的时候,再没有比安全更重要的事了,也就再没有比领军将军更重要的人物了。
特别是于家这种,世代把持这个位置的家族,若非绝大的信任,是不可能胜任。嘉语猛地记起,在周皇后之前,世宗还有过一个皇后,姓于。
于皇后过世得早,所以名声不显。据说有过子嗣,也早早就夭折了。世宗早年的子嗣夭折的不少。后来有风传,是周皇后下的手。于皇后痛失爱子,没过多久就过世了。之后周皇后迅速上位,满门显赫。
——大多数事件都可以遵从这样一个规律:得到利益最多的人,就是背后最大的推手。
所以也隐约有传闻,说世宗过世之后,姚太后能够顺利地把周皇后赶到宝光寺去,于家出了大力。
这样推断的话,于家是个很特殊的家族,它不像穆家和陆家,靠世代军功、与皇家联姻,也不像崔、卢、郑、李、谢,诗礼传家,人才辈出。他家靠的就是死死把住领军将军这个位置,站好每一次队。
站队是最重要的,有时比战功还重要,对于一个没有谋反打算的家族来说,每站对一次,都能收获丰厚的回报——这是一个靠投机站稳脚跟的家族。也对。否则,没有积累和传承,他于家凭什么到这个位置?
嘉语心里再一次想到“补偿”两个字,忽扬声笑道:“怎么,诸位娘子都与我道别,于娘子不同我道别吗?”
本来已经转身往宫门走的众人愣了一下。
于璎雪也意识到不妥,几位贵女都同嘉语道别,她这样自顾自就走了,多少失礼。不过她才和她起过冲突,实在不想回头和她亲亲热热作姐妹状,就只草草道:“这些日子承蒙三娘子照顾,我这里告辞了。”
转身就要走。
嘉语却又道:“三娘原以为,这些日子大伙儿都在宫里,一处吃一处玩,相处得亲热,就和自家姐妹一样,想不到,于娘子这样嫌恶我。”声音愈来愈低,竟像是真个十分委屈一般。
虽然众人都知道她是惺惺作态,但确实是于璎雪失礼在先。一时目光也都看着于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