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王今日死无葬身之地+番外(39)

作者:莲子百合糖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越枝瞧着面前剩下一半的粥羹, 禁不住想,要是有一日,赵佗统一南越,她还能呆在他身边,说不定能亲眼看着南越王朝建立,看南越船只出航,保不齐还能摸索出,赵佗陵墓的下落。要是有一天能回去,依图索引,做课题写论文……

“阿枝。”

越枝回过神来。屠竹正看着她,伸手捏着木勺,敲了敲越枝的碗,“想什么呢?你吃好了吗?赵佗好像在外头等了。”

越枝抬眼看向院中,赵佗确实已经换好衣裳,站在院中,与秦兵交谈着,背着手,似乎是在等她们,一面说这话,一面还时不时往她们这边看过来。

“好了,走吧。”越枝放下手中木勺,取过布帕来擦了擦嘴角,从木案后的软墩上站起来,领着屠竹往外走去。

看见越枝和屠竹走出来,秦兵按着腰间佩剑,颔首往后退了几步。赵佗转身过来,问了越枝一句:“吃好了?”

越枝点点头,“麻烦赵县令了。”

“走吧。”

两人难得如此客气,屠竹往秦兵脸上看了一眼,当即看见秦兵的目光也在他们两人之间来回,被屠竹发现,笑了笑低下头去。赵佗在前走着,越枝与屠竹在赵佗身后跟着,秦兵跟在最后,四人一同走过龙川县府,往外而去。

日头已上三竿,院中本来就没有什么积雪,屋檐上剩下的残雪也被日头晒化,变作冰挂水流,一滴滴往下流。整座龙川县府,在晨练之后才真正苏醒过来,房屋前后,连廊环绕,尽是忙碌的秦兵。龙川县府之中,文官亦是武将,如同赵佗一样,县令似乎是文职,却也是带兵打仗的一把手,亲自上阵杀敌不在少数。

自先秦到汉朝,能人大多是全才,并不常见单一的文臣或是武将。

秦兵来来往往,看见赵佗领着越枝往外走,个个点头对着赵佗行礼,目不斜视地走过,可一旦绕到身后,立刻停下脚步,看着往外的背影,个个眉头挑起,满脸都是好奇。

屠竹时不时回头,每次都撞见那些秦兵的探究目光,更有几个熟识的秦兵,一面抱着竹简文书,一面腾出手来给屠竹打手势。

屠竹气不打一出来,两步跟上越枝,声音也不压,简直就是说给前头的赵佗听:“阿枝,他们都朝这边看。”

越枝回头去,后头跟过来的目光当即开始躲闪,等到赵佗往廊下看时,已经看不见有人敢往这边张望,一个个又变成目不斜视的模样,眼中似乎只看到自己手中的事,对旁人漠不关心。

“赵县令平日都这么专心公事,都闭门不出吗?怎么出来一趟,手下人都好奇得不得了?”

越枝给了台阶下,赵佗却没有领情:“你带着东西来,他们自然猜我这次又许诺了什么。”

越枝将牙咬住,心中只骂赵佗幼稚,口中也不客气起来:“是赵县令自告奋勇要当领路人,我可什么都没求。”

赵佗语气平平,听着直叫人更加火大:“你不是来求我放你去墟市?”

越枝牙痒痒:“是知会。”

是你自己要黏上来的,装什么装,端着一副赏赐的架子,幼稚,幼稚!不愧是上次比试时,死也要证明是自己放水的赵佗,算是她越枝高看了这个狗男人,半分也不肯低头,比牛还要倔。要是再向你低头,算她越枝是狗。

赵佗没再说话,大有一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事实如何你我心知肚明”的模样,越枝看着他的背,只想上牙去咬。行,等着你来求我。

屠竹和秦兵对视一眼,后者表情终于恢复如常,朝着屠竹点点头。这,才该是常态。什么礼貌相处,都是狗屁。这样的赵佗和越枝,才是正常。

廊下的秦兵看着,这才真的专心于自己的事情里,散了散了,两个都没被神鬼附身。

四人沉默不语,有人好奇等待,有人气得七窍生烟,有人得意洋洋,一道走出龙川县府,往河边口岸走去。龙川县府离口岸虽然不远,也换做谁,都不会在秦国的县府外头做买卖,更何况是与别族的人。直到能看见越族船只时,那吆喝叫卖的声音,才能叫越枝听见。

冬日里,岸边风大,直叫竹棚上头的布招牌呼呼翻飞,更添三分风紧。船只陆续由上游开来,越族船只不大,叶片一样在河水上漂流,临近岸边触岸停下,越人叫喊着调下船只,踩在冰冷河水中都丝毫不介意,拖着木板架上河岸,将船上的货物拖拽下来。

岸上的秦兵等待着,越族船只一旦上岸,就拉着车过去将货物装车往外运。仿佛昨日还在你争我抢的双方,此刻齐心协力,你一句“辛苦了”,我一句“客气了”,秦越双方的领头都在岸边说笑着,九真部的茶摊开在旁边,吆喝卖茶声也渐渐变大。

越枝看着这样景象,往前两步走到赵佗身边,笑问一句:“赵县令可要喝一杯热茶?我请客。”

第35章

越枝话这样说着, 脸上更是神采飞扬,风吹过来,卷着发丝飘, 衬得连眼睛都带着亮光。赵佗尚且没来得及反击, 旁边茶摊的越族妇人先走了上来, 扯住屠竹的手。

越族妇人穿着蓝布衣衫, 裙摆处花布上刺绣纹样,尽是蛇虫花鸟, 明明白白是越族的图样。妇人长发挽起来,用木梳固定住,斜斜垂下来,手拉着屠竹的,语气尽是热情亲昵, “阿竹妹来啦!手怎么这么凉,来阿姆这里喝完热茶。”

没等屠竹说, 越族妇人先一步发现了越枝,目光带着好奇扫过来,将越枝看了一遍。越枝身上衣衫头上发饰,都难看得出倒底是哪一族, 秦不秦, 越不越的。越族妇人大着胆子问了一句:“这个阿妹,是不是越裳侯的女儿啊?”

屠竹笑着拍越族妇人的手背,“自然是啦!阿姆好聪明!”

越族妇人眼睛都亮了,笑得合不拢嘴, “还是第一次见, 好俊的女孩子,也是厉害噢!我们九真, 个个都想见你咧!”

越枝掩唇笑,“还是要拜托阿姆别太声张,我今天也是陪着赵县令来看看,阿姆要是觉得我好看,请我喝杯茶怎么样?”

卖乖讨巧,赵佗少见越枝这一面,却看见越族妇人被逗得哈哈大笑,将他晾在一边,拉着越族去茶摊坐下。帮忙的越族小女娃端着小矮凳上来,越族阿姆捧来茶水,越枝拍了拍身侧的矮凳,朝赵佗看了一眼,等着他过来坐下。

“赵县令,请坐。”

一碗热茶被挪到那空空矮凳前头,赵佗一脸难为,终究还是走过去坐下。

茶摊里头,炉子柴火烧得温热,暖房一般,热气酝酿翻涌,手中还有热茶水,舒服二字怎能了得。

茶摊两侧,沿着河岸,将越族船只运货的岸口围住大半,尽是搭建起来的个个竹棚,两三步便有个茶摊供暖,其间越族男女开着摊位,菜肉摊位可以寻见,布匹饰品也能找到。秦人越人来来往往,大多以物易物,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赵佗早就知道这墟市,却也是第一次来,本以为不过是供茶水供休憩的几个小摊,如今却见到这样熙熙攘攘的景象,来往的秦人中,还有几个是他都认识的面孔,看样子早对这墟市熟稔不已,转了一圈便满载而归。

“这些摊位,你建的?”

越枝将茶碗放下,只按在桌上握在手中,“我哪里有这样神通广大,每天都去龙川县府点卯的,要是我打理这墟市,赵县令能不知道?”

赵佗抿唇不说话。

“越族第一批船来的时候,我嘱咐屠竹去找了几个九真的人,说能搭几个茶棚,烧烧水卖卖茶,卸货的秦人越人累了,也能歇歇脚。后来这些,可不是我管得来的。人心民心,自然有它的去处。”

这话说得不假。即便越枝如何知晓过去未来,也不能全能,但有一点,早在赵佗封锁岭南,推行民族融合的政策之前,秦越的民族融合早已经存在,赵佗不过是乘势而为罢了。这股势头从哪里开始早已不能知晓,但历史的大潮并不会改变,秦人有越人想要的东西,越人也有秦人想要的东西,互惠互利,这样的局面不过是必然罢了。

赵佗一手托着茶碗,啜饮着里头的温热茶汤,目光逡巡在河边来来往往的人身上。

河口处,又是一艘越族船只泊来,这艘船倒是与之前的船只不同,船身更为狭小,双人撑船,只一人双手负在身后,立在船头,望向这边的岸。不知是船上还是岸上,有号角声响起,呜呜低沉,断续长短不一,该是信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