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旁边站着的女儿小何氏却是朝于书燕看来一眼,那日宴上的恨意不减,这会儿还生着气,难怪李氏会这么问了。
一起入齐府,主簿夫人送的是一张山河画屏,典史夫人送的是前朝大儒遗作,着实文雅又费心机,那管事的见是真品,还犹豫了一下,许是不敢收,后来又怕闹笑话,便仔细的将礼品一一记下了。
临到了秦家送礼了,就见俞氏从长工手里接过一包东西交到了齐家管事手中。
齐家管事一脸疑惑的看着俞氏,俞氏说道:“庄户人家,就送些药材吧,这里是两斤云母。”
在场的几人听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婆媳两人看来了,俞氏心情很紧张,甚至要流汗了,没想到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前说出来,还以为私下里送了就送了,忽然觉得老四媳妇这个主意差到了极点,先前就该听了三媳妇的话,送上红木画屏的,虽然与主薄夫人的有些像,但也是从大流,不会被人笑话。
那边典史夫人李氏却是忍俊不住噗嗤一声,连忙拿手绢捂嘴强忍着。
于书燕看着婆母有些着急,她便上前扶着她,也不说话,随着众人入了府,那齐府管事却像没事人似的,将礼物也是一样不落的记下。
跟着引路的下人进入后院看望齐老夫人。
这么多的人前去看望,想来这齐老夫人也轮不到秦家婆媳两人见到面了。
于是婆媳两人寻了一处避静之处坐下,看着宴厅里的人,心情很是复杂,眼神朝老四媳妇瞪去一眼,说道:“今日听了你的话,我这张老脸是丢到家了。”
第62章 得齐老夫人欢心
“娘,别人怎么说咱们不必说什么,只要主人家觉得不错就成了。”
俞氏一听,心中更气,“你懂什么,连县城都没有来过几回,你知道齐老夫人需要什么?”
俞氏觉得昨个儿必定是脑子不好使,信了老四媳妇的话。
那边齐老夫人来了,身边跟着知县夫人和县丞夫人两人。
这齐老夫人才五十岁,红光满面的,一看就没有什么病痛,俞氏更加觉得面上无光。
于书燕却静坐在那儿吃着桌上的点心,这处宴厅往外望去,能看到了小花园,花园不大,毕竟是寒门出身的知县,在外另置府邸已经耗去不少银子,所以府邸自是不大,这一次请宴费了大手笔,于书燕猜测可能还是知县夫人一手包办的,用的是自己的随嫁银两。
知县夫人是京城名门贵女,不过是庶出,才轮到齐知县娶到手。
这次宴席说起来并没有县丞夫人上次请的避署宴丰盛,也没有这么奢华,但来的人却是最多的。
齐老夫人果然被众人捧在中间,其他身份不高的更别想靠近了。
于书燕还在淡定的吃着糕点,俞氏却皱眉,“老四媳妇,你可有法子去前头见到齐老夫人?”
“娘,咱们看运气吧,这席宴时间还早,咱们会有机会的。”
俞氏略松了口气。
那边主簿夫人都被挤了出来,她便来到了于书燕的身边。
“你们不上去呢?”
俞氏还说几句谦虚的话,于书燕却道:“夫人想不想见到齐老夫人?”
孙氏一听,自是想见的了,只是没机会。
于书燕却道:“呆会就有机会了。”
孙氏一听来了精神,笑看着她,“你有法子?”
“有呢。”
于书燕说得轻巧,孙氏半信半疑。
开宴前,齐老夫人被人围得受不住,便说下去更衣,于是儿媳妇王氏便扶着齐老夫人从人群里出来,回了后院堂屋。
此时管事的将这些夫人们送来的礼物清单送上,王氏便陪着齐老夫人坐着看。
看到秦家送来的两斤云母,王氏倒是意外,她跟管事的说道:“把那药材拿上来一瞧。”
管事赶忙下去将东西拿上来,王氏打开一看,只见成色不错,是上等的好药材,王氏却有些高兴,“娘,想不到秦家人如此有心,怕是派人打听了娘最近吃的方子,才送礼送得如此踏实。”
齐老太也没有想到还有人送礼送药材的,不过相较于那些贵重的东西,她倒欢喜这药材来。
于是齐老太说道:“儿媳,将秦家人叫来一叙,能养出小三元秀才公的儿子,必定也是一位厉害的母亲,瞧着送礼都别有心裁,咱们不有辜负了他们一番心思才是。”
王氏知道婆母这话是体谅着同样寒门出身的秀才了,许是看到秦家人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于是叫管事的找人将秦家婆媳叫来。
而那王氏接着吩咐收礼的管事,“今日收下的礼物,但凡贵重的,呆会便将礼物还回去,我夫君两袖清风,万不能落下话柄,至于礼物轻的,便留下,也一一登记了,改日再还礼回去。”
管事的应下,接着退了下去。
于书燕还在悠闲的吃着糕点,那边便有齐府的管事过来,说齐老夫人要见两人。
坐在于书燕这一桌的主簿夫人孙氏却很是意外,先前还觉得此女说话不牢靠,眼下居然还是齐老夫人亲自请去的,简直太意外了。
于书燕却叫上孙氏一起去,在三人离去后,其他的官夫人看着,心思各异,却都是很羡慕。
典史夫人李氏与女儿更是心头不好受,这秦家婆媳有手段,也不知怎么动的手脚,这才来就得了齐老夫人的赏识,还派人请了去。
一路上俞氏心情不定,虽走在孙氏身边,手却还有些紧张得发抖。
到了堂前,只见堂前坐着齐家婆媳两人,下人已经屏退,也没有旁人,俞氏也变得没有那么紧张了。
秦家婆媳一入屋,齐老夫人就朝俞氏仔细打量了一眼,便叫她坐她身边去。
一开始俞氏与齐老夫人聊天,还有些拘紧,可是当俞氏发现齐老夫人跟老四媳妇说的一样,真是的个寡母亲手带大的儿子,还与她惺惺相惜,同是寒门出身,寒门子弟走仕途不易。
于是俞氏的话题也多了,不知不觉与齐老夫人聊到了一块儿。
这边主簿夫人孙氏与知县夫人王氏聊到了一起,时不时的还与于书燕说上两句,看着挺和谐。
寿宴要开始了,齐老夫人居然要俞氏扶着,也没有叫儿媳妇王氏相扶。
于是五人结伴去的大厅。
当大家伙的看着秦家母女跟着主人家一起出来的,个个都对秦家婆媳刮目相看了。
齐老夫人许是跟俞氏聊得来,便叫她坐在自己的身边吃宴,于是于书燕也被留了下来,坐在了王氏的身边。
齐老夫人说起俞氏送来的云母,送了这么多费了银子,还说要还回去,俞氏连连摆手,于是齐老夫人也就作罢。
一顿饭吃下去,俞氏是真不紧张了,发现这齐老夫人比那些官夫人更好说话,而且极为慈善,也不必她费心思。
而这边于书燕同着主簿夫人与县丞夫人、知县夫人聊得起劲,说到脂胭水粉的时候于书燕也能头头是道。
不愧她上一世请了宫里退下的嬷嬷,她知道的不少东西,恐怕这些地方夫人都不知道,反而王氏是京城贵女,自是知道的,于是似乎为此还亲近了几分。
待寿宴吃完,王氏拉着于书燕的手,说道:“别急着赶回去,我夫君下午便归来,到时你指不定还能见到你丈夫。”
看来王氏也是知道秦楚跟知县大人一起去了福城的事,于书燕自是不推脱了,她以后要做生意,要长久的留在庾县,这些人情很精贵,正好借着现在秦楚的风头,多结交一下,对以后也有好处的。
于书燕应了声好,俞氏知道后,心情好了不少,果然今日带老四媳妇过来便是来对了。
这一顿有不少富绅夫人离去,看到这秦家婆媳留下来,颇有些意外,对秦家婆媳也多看了一眼。
第63章 得孙氏亲睐
晌午没事儿,俞氏倒被齐老夫人请了去聊天,于书燕却跟着王氏一起,府邸不大,王氏跟县丞夫人聊家常的时候,于书燕便被主簿夫人孙氏拉上,她小声说道:“你倒是没有骗我,往日我与知县夫人说不上两句话,我这人嘴笨,也不太会讲话。”
于书燕笑了笑,“夫人不必自嫌,不如咱们去那边喂鱼吧,我瞧着池中鱼群聚集,这艳阳高照,水边也凉快些。”
于是两人便去了那边的亭子里喂鱼,主簿任沅也是这庾县的大户,孙氏是福城的世家女,嫁到庾县来,在庾县虽比不上贾家的财富,却也是占着一方势力,便是知县大人也要给点面子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