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绝不跟你和离,我不要跟你和离。”
秦楚气红了眼,看到于书燕一脸的坦然,还有那平静的语气,迅速的刺伤了秦楚的心,他坐不住了,起了身,再一次宣布,“于书燕,你是我妻,这一辈子都别想逃跑,以后,就算是死,就算是不能寿终正寝,你也是我的妻,我们将来一定会合葬一起,生生世世,你逃不掉的。”
秦楚说完飞身而起,转眼飞上了屋顶,很快他离去了,独留于书燕一个人坐在凉亭。
自这一夜开始,秦楚陪伴在俞氏身边,直到她病好,秦楚便收拾好自己的衣物,他回县学里住着去了,两家院子他都不打算回了。
俞氏挽留,根本留不住儿子,这一次的和离之事伤了儿子的心,母子之间再也不似以前亲近。
俞氏心情很是郁闷,似乎迫不及待想要将媳妇和离出去的心思也跟着淡了,先缓缓吧,必须先修复了她与儿子的关系,收回儿子的心才能徐徐图之。
俞氏这么想着,便只好强忍住了内心的想法。
而于家院里,于江全夫妻发现女儿闷闷不乐多日了,正好是女婿不回来后开始的,于江全不知道女婿出了什么事儿,于是私下里派石泉去县学里打探了一下,得知女婿住进了县学,也不回秦家院,更加不回于家院,他呆住。
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于江全与许三娘不明情况,夫妻两人看着却焦急。
而入秋后,俞氏却说要回村里去了,她来城里已有多月,家中还有一个三儿媳妇要生孩子了,她做为婆母也该去看看的。
俞氏带着毛氏来于家院告别,并说自己不会这么快回来,俞氏没有了往日的高傲,看于家父母还算是温和。
许三娘一听俞氏回去照看三儿媳妇去,于是许氏从屋里拿出一块银锁,她先前便听俞氏说过,家中有个三儿媳妇怀了孩子住在娘家,许氏不好问太多,听到这话后便私下里打了银锁,如今倒派上了用场。
俞氏看到那银锁,颇有些意外,说起来于家做人做事也没有得挑的,虽说先前她以为于家父母合着自己的女儿将女婿管制在身边,来城里这几个月后,她也算是看明白了,这事儿未必是于家父母的意思,可是自家儿子不争气,上赶着进于家的门也是有可能的。
俞氏不好意思接,许氏却说家中目前就这一个孩子,这银锁还能给谁去。
俞氏推拒不了,便只好收下了。
于江全夫妻送俞氏婆媳上了马车,看着他们离去。
亲家走了,女婿也在县学里住了有半个多月了,是时候催着女婿回来,不管是什么事,家和万事兴,必须坐一起好好的谈谈去。
于是于江全叫石泉带着他去一趟县学,亲自去见见这个女婿。
县学里的门房见是秦秀才的岳丈,却什么也没有说让他进去了。
在湖边小亭处,于江全见到了女婿,看到女婿瘦了一圈的模样,他吓了一跳,连忙劝着他回去,秦楚却是一脸恳诚的说道:“爹,我与燕儿之间还有些事情没有想清楚,我们两人该冷静一下,爹也不必劝我了,待我将此事想明白了,便是爹不要叫我,我也会回去的。”
于江全一听到女婿这话,便生气的说道:“这县学里无人照顾你,吃也吃不好,住也住不好,快些跟我回去,回去后我必会教训那个不肖女,女婿如何我们都是看着了的,燕儿不懂事,便是我们于家不曾教好。”
第270章 秦楚住县学
秦楚一听,反而有些过意不去,“爹,你跟娘教的很好,燕儿她也没有错,是我先前伤她心伤太狠,我现在也给她时间,让她好好想清楚,爹暂且回去,我过段时间便回去。”
于江全见女婿是劝不回了,只好不再相劝,便将今个儿看到亲家回了村的事说了,秦楚一听,没想母亲已经回村里去了,三嫂算着日子也的确该生了,母亲要回去也是正常,只要不是堵气回去的就好。
于江全从县学里出来,回去的路上心头还不是个滋味儿,石泉见他苦恼,便说道:“叔,我看这事儿解铃还须系铃人,让燕子自个儿去县学将丈夫接连回家去,想来能事半功倍。”
石泉这个提议不错,于江全一听就动了心,笑道:“想不到大石头,有时候你也有几分急智啦。”
石泉却是笑了,可是燕子是个倔脾气,她未必肯去县学里将秦楚接回来。
马车回到于家院里,于书燕和许三娘在厨房里做吃的,许三娘看着女儿吃得没心没肺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秦楚还在县学里不曾回来,女儿也不难过么?倒是与许三娘想像中的不一样。
听到马车声,许三娘连忙从厨房里出来,以为丈夫将女婿带了回来,没想回来的仍然只有他们两人。
石泉从马车上下来,看到厨房门口出现的于书燕,瞧着一脸淡定,可是石泉却也发现了她的异状,从小一起长大的,岂会不知道她的脾气,心里明明想着人家回来,脸上却似乎根本不在乎的样子。
于江全一看到女便说道:“燕儿,你吃完饭便去一趟县学,将秦楚接回来,不能再耽搁了,他一直向着咱们家,咱们也不能让他心寒了才是,你是他的媳妇,你不心疼他谁心疼他去。”
于书燕撇了撇嘴,她做错了什么,负心汉,爱回不回。
果然如石泉所猜测,即使被父母在耳边唠叨,她也是不会去的。
于江全着实拿女儿没有办法,脚长在女儿身上,她不去,赶也赶不去,真把孩子教训一顿不成,那可是自己的心肝女儿。
于家人一起吃过饭后,便去铺子里了,于书燕生怕爹娘再说她,她倒好,直接跟着汪良去了青松街看她新的四间铺面,准备打理出来做客栈。
铺门里有工匠忙碌着,汪良与几个了管事的都在帮忙,外头街坊都围过来打探,问他们准备做什么生意,还开不开酒肆?
那汪良可精着了,他偏生不说,忙碌了几日了就是忍而不发,却只见里头的家具全部搬了出来。
而客栈内部的装修也整理的七七八八,依着这进度,想来再过半个月,怕是能开张了,到时关九的船队也要来了,黎劲几人中选出一人出来去往常德府便是。
这是他们开的第一间客栈,于书燕心中也充满着期待。
于书燕在铺里头帮了一日,到了傍晚回来,于江全实在看不下去了,这一日女儿又没有去县学,回到家中便要说说女儿,于书燕便早早的睡下了。
且不说城里的于家,便说那日离开的俞氏与毛氏。
秦家马车回桃花村的路上,俞氏便在马车中交代了毛氏,叮嘱她不准将城里四房的事告诉家里人,此事要提也得她来提,只是什么时候提,那得她斟酌着来。
毛氏岂敢不从的,俞氏向来有主张,毛氏原本以为俞氏会在城里大闹四房,没想却与想像中不同,后来给她请了婆子学规矩,学完了,却也没有什么改变。
毛氏感觉自己是能摸准婆母的性子的,刚入城里的时候,婆母第一次知道四弟妹做生意,明明是很生气的,可是不知为何,婆母忽然又不生气了,还不计较四弟妹做生意了,虽然后来婆母要将四弟妹赶出秦家。
然而此事也就这样的不了了之,四弟着实护着四弟妹,毛氏就有些纳闷了,四弟妹做了这么多的事,婆母都是一声不吭的,超出了毛氏的想像。
而且凭心而论,若是她犯了这么多的错,婆母会这样对待她么?还有丈夫会真的像四弟一样的护着她么?她想到这儿,反而有丝苦笑,当真人比人气死人。
马车到了秦家院门外,秦家院里一片和谐,如今院中只有老二媳妇在,她仍然像以前那样做下不少事情,便是院里却请了村中的三丫头做长工,帮忙放牛放马,洗衣扫地,倒与吕氏配合的很不错,秦家的男人每次干完活回来与先前三个儿媳妇在时没有什么两样。
俞氏回来,正好是秦家院的男人们回家吃响午饭的时候,俞氏在堂前坐下,身边的秦有富便夹了一块肉给妻子碗中。
俞氏看着碗中的肉,心思一动,说道:“年底咱们都搬去县城吧,既然楚儿已经是秀才郎了,来年入秋乡试,中了便是举人老爷,咱们呆在村里也不是个事儿。”
秦有富一听,面色微变,他一个泥腿子出身,年轻时好不容易娶了一个秀才的女儿,随后多年,多亏得俞氏掌着家,使他们秦家的善名远近闻名,使他的儿子们个个都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