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理她。”老太公从轮椅上来下,拉了杨桃溪一把,“走走。”
杨桃溪笑笑,跟着进了屋。
屋里很暗。
老太公和老太太年纪大了,无法上下楼梯,现在就住在楼下。
狭长的屋子分隔成了里外屋。
外屋挨着摆了两张床。
里面那张的床头床里和床边的柜子上桌上堆满了各种书。
这是老太公的床。
“坐这儿。”老太公过去坐在床边,然后慢吞吞的把桌上清理了一小片出来,指了指对面。
杨桃溪看了看,示意杨岩溪端了凳子过来坐下。
“来,看看这个。”
老太公很熟练的抽了两本线装书给杨桃溪和杨岩溪。
“看半个时辰,一会儿与我说有什么想法,过关了再练半个时辰的字,这字啊,是人的脸面,太差了可不行,考试的时候字差了,印象不好,可能会失分。”
“嗳。”杨桃溪听话的接过看了起来。
她手中的书,却是繁体古言。
好在,这难不到她。
可旁边的杨岩溪就犯了难,看得抓耳挠腮,可见杨桃溪这么认真,他又不好意思打扰,硬着头皮继续看着。
老太公看在眼里,也不戳穿,喝了口水后,就取了一边的盒子打开。
里面装着一本残破的书和放大镜,以及一些竹片之类的东西。
他取出后,就拿起放大镜和一块小竹片,一点一点的开着。
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杨桃溪放下了书。
“说说。”老太公看了一眼她手中翻过的书页,眼中笑意更浓。
杨桃溪合上书,就着里面的内容,用自己的理解说了起来。
前世三十年,她一事无成,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书本上。
理解一本古言书,对她来说一点儿难度也没有。
“你这悟性比你爸好了不知几倍,不错,不错。”老太公听完,满意得不得了,“这书你带回去看,务必把每一本都看透吃透。”
“是。”杨桃溪点头,小心的收好了书。
老太公的收藏,可都是好书。
旁边的杨岩溪此时几乎要把自己的脸藏到书里去。
同样一小时,他才看了几行,还是一知不解的那种。
“臭小子,一看就不是读书的材料。”老太公看得直摇头,“行了,让你看这个也是难为你了,换一本弟子规回去看着,理解不了,就抄,练好字也好。”
杨岩溪苦着脸,怏怏的应下。
“太公,您在做什么?”杨桃溪早就注意到老太公面前残破的书籍,好奇的问道。
第218章 还不安份
“哦,我在修复这本古籍。”老太公正要斥责杨岩溪的话立即收了回来,注意力被转移回来,看着面前的书,叹了口气,“这是我年轻时得的一本书帖,可惜,残了一半,我用了这么多年,也没能完全修复出来。”
“太公,让我试试呗。”杨桃溪看着那残书,一下子想到了自己的学海1.0系统。
用系统,总比让这么大岁数的老人家拿着放大镜一点一点修要方便吧?
“你想学这个?”老太公眼前一亮。
“嗯。”杨桃溪心里的想法越发清晰。
学这个,她的金手指可不就多了一道掩护吗?
“行。”老太公高兴的点头,从床头一堆书里翻出了另外两本,递给杨桃溪,“你拿着看,至于这本残帖,现在可不能让你去修,你先看看上面这本,用下面那本试试手。”
“好嘞。”杨桃溪视点头,收了起来。
看老太公的样子就知道,那本书很珍贵,她一个初学者,想直接上手是不可能的。
又练了一个小时的毛笔字,今天的功课才算结束。
“阿岩。”刚告辞老太公出来,隔壁窜出来一个和杨岩溪差不多年纪的少年,笑嘻嘻的说道,“正好今天你也在,听说大朋回来了,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玩?”
来人是杨桃溪三叔的大儿子杨银溪,只比岩溪小一岁。
“大朋回来了?”杨岩溪惊喜的问,不过,又为难的看了看杨桃溪,“我得先送姐回家。”
“姐的脚还没好啊?”杨银溪看了看杨桃溪的脚,转头喊道,“阿川,快出来,送姐回家。”
杨川溪从屋里不情不愿的走了出来,嘴里还嚼着什么东西,含含糊糊的说道:“干嘛让我送。”
“去不去?”杨银溪一巴掌拍在杨川溪的后脑勺上。
“不要!”杨川溪捂着脑后勺,扭身就跑了。
胖胖的如同一个球。
杨桃溪撇了撇嘴。
她家三叔的这小儿子,因为长得和她三婶八分相像,就被宠得无法无天。
10岁的孩子,吃得比16岁的大孩子还要重。
“那我明天再去。”杨岩溪想了想,还是摇头拒绝。
“大朋晚上就要回去了。”杨银溪皱眉,看向杨桃溪,“姐反正有轮椅,自己也能回去的嘛。”
从头到尾,也没有正式的向杨桃溪打招呼。
“想去就去吧。”杨桃溪也懒得多和杨银溪说话,不过,她看得出杨岩溪很想去,“没多少路,我自己可以。”
杨岩溪还是犹豫。
“赶紧走吧,现在都两三点了,没一会儿大朋就要走了。”杨银溪一把拉住了杨岩溪,往外面拽去。
“姐,那你小心点儿。”杨岩溪无奈,回头叮嘱道。
“知道啦。”杨桃溪挥挥手,好笑的摇头,“我又不是小孩子。”
话音刚落,杨岩溪已经被杨银溪拉出了台门。
“太婆,我先走了。”杨桃溪没看到奶奶,就对着门口的老太太说了一声,单脚跳下了台阶,坐到了轮椅上。
“走就走吧,跟我说什么。”老太太撇嘴,不耐烦的瞄了一眼杨桃溪的脚,“脚不好还不安份在家待着,当心又摔倒了爬不起来。”
明明关心的话,却说得这么尖锐这么嫌弃,杨桃溪不由哭笑不得:“太婆放心,我不会再摔的。”
“谁不放心了,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老太太哼了一声,赶苍蝇一样的挥手,“赶紧走赶紧走,看得我心烦,好好的脚弄成这样还到处跑。”
第219章 当然金贵
“哟,桃溪来了?”
隔壁走出来一个30多岁的女人,深蓝色的布棉袄上打了好几个布丁,腰上系着一条破破烂烂的黑色围裙,手里还拿着一个缺了口的破碗。
女人留着齐耳短发,脸上带笑,眼睛却瞟向了杨桃溪膝盖上的几本书上。
“这是什么?”
“小婶。”杨桃溪淡淡的喊了一声,才说道,“这是太公借我的书。”
面前的女人是她的小婶婶杨四兰。
她奶奶生了六个孩子,成大的就四个。
大伯杨海春也是个军人,只是年轻轻的就牺牲了,后来杨海夏才又得了特招的名额进了部队。
下面还有一个姑姑杨海秋,嫁到了隔壁村村长儿子李山福。
李山福有精神病,时好时坏的,让杨海秋吃尽了苦头,为此,杨海秋就怨上了娘家,从来没回来过,后来,李山福病发跑到山上摔进了山沟,不治身亡。
杨海秋守了三年,把儿子李全旺留给了李家,自己改嫁给了隔壁镇供销社的干事康励成,又生了一个女儿,现在,女儿康小眉也有14岁了。
只是,杨海秋依旧还是不回娘家,只偶尔和最小的弟弟有些联系。
留在老台门的就只有小叔杨海冬。
杨海冬好吃懒做,嘴却甜,哄得她奶奶天天高兴,从不干活,娶的媳妇杨四兰也是个偷奸耍滑的且贪小便宜的,程翠娟略一施实,就换取了杨四兰的忠心,有什么事处处冲在前头。
杨桃溪打小就对这杨四兰没好感。
这会儿,杨四兰出来,估计也是怕她从老太公这儿得了什么好处。
前世时,老太公过世,杨四兰什么也不干,第一件事就是去翻老太公的藏书,说是书里夹着金叶子,不过那时,杨桃溪没能回来,也不知道杨四兰找到了没有。
“什么书不能在这儿看啊?”杨四兰说着,伸手就要拿一本。
“小婶,你手上有水,会坏了书页的。”杨桃溪手快的挡开了杨四兰的手,淡淡的说道。
“我就看看也不行?”杨四兰甩了甩手,不太高兴的说道。
“你看得懂?”杨桃溪直视着杨四兰,问道。
杨四兰脸上的笑顿时僵住,偏偏又没办法反驳,谁让她没上过学,不认识字呢:“我不认识字,可我们家银溪、川溪认识啊,我看看是什么样的书,到时候也好让他们去借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