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般,四十七贼人来投,皆是青年壮汉;又收缴兵器,兵甲许多。村长命投诚之匪,先铺半年路,再分农田,匪贼皆服,黄月英喜之。
设宴款待功臣袁漾、章明、陆远等,纷纷派发粮食禽肉,不在话下。封袁漾军师、陆俊村丞,左军副村尉。左军,合浦郡人,曾从州兵,力大无穷,能赤手空拳与野猪猛虎相博。
恐贼匪再生异心,月英收贼匪兵器,交与村衙;复令贼匪分住于各户人家,由各村民、伍长、什长监督,不得轻举妄动。
黄月英与袁漾多番交谈,信之品德。袁漾识字读书,月英委其重任,令其教书、登记户籍、管理往来册子、协助村长处理事务。
袁漾心喜,令人回乡,接来妻儿老母,正式定居大柳树村。直言,肝脑涂地,才报黄月英大恩。
得袁漾协助,月英责任减轻。命令副秘书王兰,传歌《保卫大柳树村》、《大柳树村战歌》、《节气歌》,又令其宣扬曹操、袁绍等造逆之事。
命令村丞陆俊,派人栽培辣椒、大蒜、柚子、橘子。
命令村尉章明、左军勤加练兵,不得耽误。
秋收之时,大柳树村亩产持续走高,粮过三万六千石;鸡鸭三百;猪仔三十,肥猪两头,辣椒等调味虽是不多,已经开始供应。村中,阡陌分明,道路通达四方,牛车马匹易行,治安稳定。
袁漾大喜,回禀黄月英:“报村长大人,一季粮食,够六千人一年之食,大柳树村人仅七百,不愁粮也!袁漾枉活三十有五,幸得投村长大人,袁漾之幸也。”袁漾长跪不起,谢黄月英对众人活命之恩。
黄月英但笑:“军师心甚小,安知岳英志向?”
“愿闻其详。”
黄月英扶起袁漾:“今天下混沌,吾不才,虽有优粮、管理谋略,然仅得一村之地,村子甚小,不堪匪贼扰乱。实不相瞒,吾毛遂自荐,愿做合浦郡守,尽力帮助世人,望军师助之。”
袁漾长声叹,答曰:“吾鸿鹄之心,不知村长大志。愿助村长,得偿所愿!然大柳树村小,还在县城之下,欲夺郡,当徐徐图之,不可冒进!”
黄月英愁,言:“吾知矣,求军师良策!”
袁漾愧曰:“所图甚大,一时之间,未有良计。”
黄月英心怀坦荡,不做纠结:“军师勿扰,此非一时之功。眼下,粮食收获,村民心中安定,吾已派村丞收缴田税。”
袁漾长笑不止:“就连坐围山前来之人,也感念村长大恩,再不生二心。”
黄月英言辞肯肯:“狡兔三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吾思之,坐围山中,本有根基,且居于深山,易守难功,可遣一成部分村民开辟田野,三成兵士去当中习武练功。”
袁漾无不赞同:“善哉!实言之,村长虽是女流,然深思熟虑,吾等男子皆不难及。”
黄月英浅笑:“谢军师谬赞,岳英权且相信。尚有一事,大柳树村田地开垦完毕,道路建设大成。当在隔壁地势平坦之处,扩建村子,使与大柳树村隔门相守,互为保障。”
袁漾哈哈作笑:“村长果然大志!此乃大柳树村之福,村民之福,吾等小吏之福。粮食丰收,良田不够,扩村已经是必然之举,需在播种之前完成,不能耽误秋种。”
黄月英起身直立:“是矣,然人手不足,军师是本地之人,当设法充实村中人口。”
第8章 攻进县城
黄月英深知,私有制能触发村民积极性,却可能会导致吏治不作为、或是贪污。只有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职务之间不交叉不错漏,无踢皮球和稀泥,奖罚分明,吏治才会清明,管理才有效率。
黄月英立下考核,专门针对军师、村丞、村尉、秘书以及底下小吏等。以月或季为单位,对众吏定下各人目标,完成有奖,有错受罚。
众人叹服,赞黄月英治下有方。黄月英谦虚道,柳树村建成,乃众人之功,非一人之力,日后仍需众志成城,共谋大事。
话说,七月秋收之后。城中众吏,收田税、建学堂、宣传歌、烧砖瓦、立房屋、造新村、训新兵、二度种植,忙得脚不沾地。每日回府,必然累极,呼呼大睡。
职责下放,黄月英心中忧虑仍然太多。这都一年半了,他丫还只是个村长,统领人数纵然激增,也只千余,赤壁大战近在眼前,届时三分天下,势力稳定,黄月英安有一争之力?
令军师与村丞,四处招兵引民,只能速决,以人口增加为首要任务,但年前不能超过现在的三倍,争取早日建中柳树村、小柳树村。
到时柳树成荫、稻田遍布、村民过万(合浦郡所辖五县:徐闻、高棕、合浦、临允一共不足五万人)、军士过千。便可设计,引兵攻郡,成为郡守,以待后事之变。
军师、县丞得令,纷纷派人出村,找其亲朋友邻,来投大柳树村。
九月上旬,村中人口已过两千,占徐闻县人口的五分之一。黄月英为主将,章明副将,袁漾军师,带领五百壮士,直取徐闻县衙,衙中人数,不足三百,且老弱病残者多,遂大破之。县令张稳识时务,投入黄月英手下,阖家老小,得以保全性命,官拜县法官,行断案之事。
黄月英自封县令,将几个村庄剥离临允县,划入徐闻县,黄月英直辖大柳树村,陆俊掌管中柳树村。黄月英虽强夺县城,然统辖忠心人口多,郡守何均屡次派人来攻,皆不得善果。派人告知州牧,请人击之。
交州州牧,老年丧志,只求善终。遣人回郡守:路途遥远,不便跋兵;郡守已事,何劳上级?
话说交州五郡,四郡由士家四兄弟掌管,唯有何均乃外来之官,遭受排挤。后人议论此事时,方知黄月英看似无心落户大柳树村,实则已心中有数,战略性极强。
占得徐闻县后,黄月英入住县衙,安排相关官吏,为县城中建高墙,修朱门,造兵库粮仓,不得延期。
又派小吏进各村宣传,实行新政,鼓励村民开垦荒地,粮种可由县衙借出,冬收再还。众民本少衣缺食,闻听县衙不抢粮食,还外界,皆朝县衙方向,久跪不起,称黄月英天降之人,北海菩萨现世。
黄月英召来王兰,此时已兼任宣传队长,王兰年十九,聪慧伶俐,嘴皮利索,乃黄月英一手□□,格外信任。王兰所率十五人,每日四处宣传县衙主张、宣讲新歌故事、对黄月英所为好事,大作传播。可以说,县中如此平稳,王兰功不可没。
黄月英以手托腮,赞曰:“阿兰如今已成才,做得大事,吾心甚慰。吾有一事,需汝去做。汝可率两队人马,一队仍为宣传,一队城里城外,四处安插眼线。”
王兰不可置信,圆目怒瞪,好不可爱:“县中有内奸?”
黄月英抬手安抚之:“所辖之土愈大,此间事情难以避免,只是小心便是。此队人马,命名安保门,上下级单线联系,总名单只能吾与汝有,留意城中不轨之人、城外各种大小事件,避免隐患。”
王兰拱手做礼:“谢县令明示,阿兰省得,定当秘密做好此事,不负所望!县令大人,阿兰有一言,不得不提。”
“如今所辖人口太多,狼子野心之徒必不可少。县令大人身旁守卫之人稀缺,需调派更多人马,保大人平安!”黄月英闻言,知王兰忠心为主,心里暖极。
答曰:“幸得阿兰提醒,某明日抽看花名册,挑选十名忠诚勇士,两名贴身婢女,以伺身旁。”
王兰:“如此,阿兰可放心耳。县令大人是吾等主心骨,安危不得有失。”言至动情之处,哭不自己,黄月英多番劝慰,方收泪含笑。
次日,王兰正秘密四处挑选细作之才,忽闻手下女吏上报,有几位外来人士,四处打探消息,身份诡异。
王兰吩咐众人,将四名疑犯带上来,为首之人四十余岁,面色白皙,留有山羊胡,应是智慧有识之文人。身上衣服虽有污浊,却少破烂,非穷苦人士。
王兰谨遵县令教导,以礼待之:“吾乃此地宣传队长,观老丈不是合浦人,亦不像难民,不知老丈何方人士,姓氏名谁,来徐闻县有何贵干?”
来人见是妙龄女子,后退几步保持周礼,眸中打量甚多:“吾乃荆州人士,带领族中子弟,来此游学。本欲好奇了解县中概况,奈何当地人防范心甚多,不可与吾等外人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