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非池和赵昀两个人却没走,小满看了看祁非池,
祁非池往前一步,似乎鼓起了巨大的勇气,道:“我从酒席上,纵马散散酒气,不想正好走到了这甜水巷,想跟正好过来跟你道个歉。”
这话却有真有假,他今日见了小满,心中甚是激荡,看到小满生气,又觉得十分对她不住,但被小满赶走,晚上酒席散了,刻意去了甜水巷,想着小满或许还没睡,可以再见上一面,不料遇到劫持事件,救了小满一命。
但当他对着小满,要说出自己是特地过来的,却实在说不出口,只好撒个谎,只是他很少撒谎,脸红了。
身后跟着的一戟心想,酒席在东城摆的,甜水巷在西城,这可不是一个方向啊,不管如何,为了自己的前途,那也不能多问。
小满一声不吭,两个人俱是尴尬,祁非池看着月色下她雪莹修容,纤眉范月,一瞬间竟不知道再说些什么。
幸好有个赵昀,看不出那些眉眼官司,嚷嚷着饿了饿了。
小满忙借口去厨房端,将酒糟,卤的鱼杂等各物。在晒台上摆了一桌,银杏树的一枝枝干升到屋顶上,正好做天然的椅子,
赵昀翻身上了墙,毫不见外,喝了一口矮桌上摆的酒,笑道:“这酒好,樊楼的“眉寿”和“和旨”虽然比这个精纯,这酒却有自己的一番风味。”,
栀娘扬了扬眉毛:“那当然,这是小满自己酿的梅花酿,只有一坛。你可别喝光了。”
赵昀一笑,端起了酒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问祁非池“咦,你怎么从这边路过?,一边姿态优美的举起酒杯,“我看你在王侍郎酒宴那里,急不可耐,一点也不愿意多待的样子,就好奇你背着舅舅有什么秘密,原来是往这里来了。”
小满和祁非池同时呛到了,大哥,您这也忒实诚了些吧。。。
小满手里剥着一只酒糟河虾,脸红了,忙将那只虾递给赵昀:“吃虾吃虾。”
月色正好,四个人在晒台上喝着梅花酒,吃着酒糟虾,时不时还听见栀娘和赵昀抢虾的斗嘴声,晚风吹来,十分的惬意。
一壶梅花酒喝完了,赵昀和祁非池才告别,临别时祁非池终于还是鼓起勇气,装作不经意的说:“看你们整天洗洗涮涮,手都通红了,我身边的一戟正好闲着,不若以后就过来给你们帮忙,”
一戟在心中默默流泪,主子啊,让我去市井小摊上做个洗碗杂工,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又想一想,主子对小满姑娘极为上心,以后,自己跟紧了小满姑娘,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大造化呢,嘿嘿。
从此一戟过上了洗洗刷刷的日子,赵昀又时不时过来蹭吃蹭喝,
而祁非池还老打着要看看“我家一戟有没有给你们添麻烦”“今日休沐甚是想念一戟”等诸多借口来陈家蹭吃蹭喝,
一戟内心:少爷您这样别人会误会我们俩有点什么的。
祁非池也时常陪伴着小满去砂锅铺子,汴京民风开放,未婚男女互相走动很是正常,
所以小满收摊后,和祁非池走在路上,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秋天,黄叶在风中纷飞,祁非池个子高,帮小满摘下干净的落叶,扎成小束摆在砂锅铺子一角,
小满中途休息的瞬间,看见那个落叶束总会忍不住微微笑起来。
第18章 鸡茸金丝笋的对决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汴京城中恰似如此,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傍晚的时候天空幽蓝深远,大朵大朵的云在幽空中慢悠悠的走,
城中的树木大都一树金黄,秋风吹得悠然,阳光也是懒懒,
州桥市场那里,专做佐料的那片街,商人们却是吆喝得如火如荼:“汉中产的茱萸,八月刚采”,
却看那街口过来两位姑娘,一位眉眼,眉目间有一股娇憨任性,却似有刺的玫瑰一般,火辣娇媚,一位却清秀端庄,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质
那些商人看见有顾客过来,吆喝的声音都大了起来:“姑娘,看看我的这茱萸,你尝尝就知道了,兀那些黑了心肝的店家,却是为了速速干掉,日夜烧了火堆烤干,这样又苦又酸,哪比得上我的茱萸辛辣够味。”
小满看那茱萸,的确颗粒饱满,干干净净,于是停下步子,仔细看了起来
店家一看有戏,说道:“我这茱萸可是我耐心荫干,慢慢晾晒的。后院更有新鲜的,你若是买,我送你新鲜的,拿回去捣滤取汁,加入石灰,名曰辣米油,吃鱼酢时蘸着吃,那真是神仙都不换。”
小满尝了尝,确实如他所讲,于是叫店家称重带走,
店家乐呵呵,没忘记给小满一把新鲜茱萸,小满闻了闻,果然呛鼻的辛辣,满意笑道:“老板,若是吃得好,下回还上你这里来买。”
栀娘嘟着嘴不高兴:“好不容易有个休息的时间,你却要拉着我来干活。”,
小满笑着哄她:“回家拿这茱萸做了辣米油,我们去买点鱼酢,回家蘸着吃。”,
栀娘听说有好吃的吃,高兴的又笑逐颜开,
小满说:“在这里开了铺子许久,还没有好好儿逛过这个夜市呢,今儿个咱俩且逛上一逛,”
此时夕阳落山,光线渐渐地暗淡了下来,路边的小摊纷纷点起了灯盏,汴河里灯光、星光相互辉映,一时间竟然看呆了,
再看街上夜市,各色小贩已经摆出了摊子,有鹅肉、鸭肉、鸡肉、兔肉贩卖,肚子、肺子、鳝鱼、鸡皮、腰肾、鸡碎等,每样均不超过十五文钱,
更有姜豉、抹脏、红丝水晶脍、煎肝脏、蛤蜊、螃蟹、胡桃,
栀娘和小满两个看得眼花缭乱,一会儿工夫两个人手里就捧满了各色小吃,
小满还打包了鳝鱼包子、卤鹌鹑、鸭肉碎烧饼等各种吃食,手里大包小包,
栀娘打了个饱嗝,幸福满满的说:“州桥夜市真是名满天下呢,据说冬月里,虽然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到时候我们再来逛逛。”
路边除了各色吃食,还有勾栏瓦肆,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有那说书艺人,还有那杂耍班子,更不用提评书、相声、杂技、口技、相扑、皮影戏,
甚至还有一些班子“打擦边球”,上演女子相扑。
栀娘看得目不转睛,
这时候月亮初上,夜色完全笼罩了大地,汴河上陆续开起了游船画舫,画船上或有人弹琴,或有人唱歌,乐声袅袅,传得悠远。
游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小满和栀娘想去自家砂锅铺子那里看看,快走到时,却看见一个街对面干货摊子那里正围着一群人,
原来,正有位衣着华丽的主顾在责问老板,栀娘拉着小满凑了过去,跟旁观的人问了一下,了解了来龙去脉:原来这位客商来自北地,见得干货摊子上的冬笋稀罕,自己买回家却不会料理,因此来摊子上寻店主晦气,想着能讨回几文钱去。
小满本不欲管,但看着那北地客商胡搅蛮缠,一口咬定了所买冬笋是假货,那干货摊子老板不善言辞,期期艾艾说不清楚话,眼瞅着围观者都要认定干货摊生意不好,
想到这片夜市俱为一体,被人传出去卖假货影响生意,因而拔开人群走到前面,跟那干货摊子老板道:“我是街对面的砂锅铺子铛主,如不嫌弃,可否将你的冬笋丝卖给我八两,我做道菜用。”,
又转身向围观的人群道了万福,柔声说:“小本生意,正需要各位捧场,围观的人皆可一尝。”
看热闹的人群大觉有趣,本是围观看两人争执,想买到还有口福可以一饱,何况那北地客商和干货摊主两人各执己见,不知道家的冬笋到底是好是坏,现在有现成的人可以一试真假,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呼朋引伴去了街对面。
干货摊老板更是大喜过望,没想到还有人来解围,他连忙称量出八两的上等冬笋,随着人群去了“千梨子砂锅”。
此时陈大婶和大花正在摊子前忙碌,看着小满过来了,以为她俩要来轮班,再定睛一看,后面却跟了一群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俱是茫然。
栀娘是个嘴快的,三言两语将事情交待清楚,三人连忙给小满打起了下手。
小满打算做一道鸡茸金丝笋,这道菜据传是清末开创的一道闽菜,此时尚未面世,这道菜的关键在于让鸡肉茸的鲜美吊出冬笋特有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