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生辉(631)

此刻,郑适汝也走了过来,见阑珊面上带笑,就知道已经雨过天晴了,便淡淡地问道:“皇上觉着,姗儿这次会生个公主,还是皇子?”

赵世禛笑道:“都好,只要是她生得朕都喜欢。”

郑适汝挑了挑眉,却也不再理他,只也走到了床边。

赵世禛也知道两人必有体己话,见状便转身走了出来。

端儿跟宝言在阑珊身边玩了半晌,怕太扰了她的精神,两个小家伙便又下床,手牵手到外头玩去了。

剩下郑适汝跟阑珊两人在里间,阑珊才得闲道:“宜尔,之前委屈了你,你、你别放在心上。”

郑适汝似笑非笑地说道:“你真的跟他吵过了?”

阑珊道:“不是吵,是好好的讲了讲道理。”

郑适汝道:“这天底下,恐怕只有你说的话他才能听进去。”

阑珊忙道:“其实五哥是心里明白的,他也知道你是为了朝廷好,为了他好,他并没有想为难杨大人,只是……”

如今阑珊的心情却也跟赵世禛差不多,容妃、先帝等的长辈纠葛,做儿子媳妇的,怎么好启齿。

便只道:“总之你放心,杨大人会无碍的。”

“这就好。”郑适汝无声一叹,道:“我其实也是多余替人操心,以后不会再贸然多嘴了。只是想着皇上现在为难杨大人,当然是弊大于利,若因此引得百官逆反,一不小心就可能留下不好的名声……他若是个不相干的人,我也不插嘴了,但他偏是你的心上人,若他有个不妥,你难道不跟着受累吗。”

阑珊早知道她的用意之深,听了这个便不由将郑适汝抱住了。

紧紧地把郑适汝抱了会儿,阑珊忍不住道:“你也不要怪五哥,他……”

把心一横,阑珊道:“那个……那是昭烈皇后的遗命。”

她是靠在郑适汝耳畔说的,郑适汝自然听的清楚,闻言微震,却又若有所思道:“原来是这样。”

阑珊叹了口气:“昭烈皇后又是那种方式殒身的,这些日子来五哥虽然只字不提,可我知道他心里难过的很。”

郑适汝轻轻地在她背上抚了抚,竟叹道:“昭烈皇后真是好狠绝的心思啊。”

阑珊不解,便轻轻地放开她:“你说什么?”

郑适汝道:“你不明白,我猜昭烈皇后之所以选择自焚,一是不愿意跟先帝同葬,所以宁肯灰飞烟灭。但另一方面,她恐怕正是要以这种惨烈之极的方式给皇上留下深刻的印象,让皇帝越发的无法原谅杨大人。”

阑珊一抖:“啊?”

“当然,先帝既然要她殉葬,她也明白自己是逃不脱的,若硬要挣扎反抗只会连累她的儿子,所以她一定要把自己的‘死’,算计的淋漓尽致,”

郑适汝想到容妃的用心,也觉着毛骨悚然:“多半是这样了……她这是以自己的死,来报复两个人。”

一是让先帝不得遂愿“合葬”,二是要借赵世禛的手拉杨时毅下黄泉。

阑珊觉着心都有些发颤了,那夜容妃浴火的样子重在眼前出现,那些话也言犹在耳。

她忍不住又抱住了郑适汝。

郑适汝揽着她,低低道:“唉,怪不得在上谥号的时候,皇上竟选了‘昭烈’这两个字。果然啊,恰如其分。”

她说了这句,怕阑珊过于沉湎于这悲哀的旧事,便故意又说:“对了,我另有一件事情不解,你能不能教我。”

“什么?”阑珊忙问。

郑适汝低头看着她,道:“我离开的时候,你那位皇上像是要砍人的脑袋,怎么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成了绕指柔了?你是用了什么法子把人调教的那样?”

阑珊嗤地笑了,脸上红了几分,过了会儿才小声道:“其实也不是我,原本五哥就不、不是那种糊涂的人,毕竟只有他懂,我说的话他才肯听、也能听进去啊。”

郑适汝叹息道:“算了,总之我是信了一物降一物了。”

五月初是赵世禛的生辰,司礼监早来询问过阑珊,毕竟若要操办,可要及早。

阑珊道:“等我仔细想想再作打算。”

回头阑珊跟赵世禛商议起来,问如何想法。赵世禛问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阑珊迟疑:“我……”

“你只管说。”

阑珊才小声道:“我之前听义父念叨,说是国库的银子来之不易的,虽然最近两年富裕了些,可、可偏之前境州遭灾,杨大人去了这些日子只怕也需要支援……”

赵世禛早知道她的意图,道:“所以你想把朕做寿的银子塞去境州,给杨时毅做人情。”

阑珊忙抱住他的手臂:“怎么是给杨大人做人情,天下不是五哥的天下吗?境州的百姓自然都是你的子民,他们只会惦记皇上的好儿。”

赵世禛笑道:“不稀罕。”

“那你稀罕什么?”阑珊努嘴。

赵世禛道:“稀罕的是你。”

阑珊愣住,一点晕红从脸上慢慢漾开:“那、那五哥是答应了?”

赵世禛笑道:“皇后开口,如何不允?”

阑珊心花怒放,却又忙道:“虽然不会大操大办,但我一定会给五哥准备一件很好的寿礼的,不会亏待了你。”

“糊涂虫儿,”赵世禛在她的脸颊上轻轻地亲了口:“我早就得了世间最珍贵的寿礼,你怎么忘了?”

阑珊眨了眨眼,想起之前自己因为圣孝塔,从先帝那里把龙纹甲弄到手的事,心里微甜之余又为难:“你是说龙纹甲?的确,很难再找到比那个更好的贺礼了。”

赵世禛看她眉头皱蹙,哑然失笑:“目光不要这样短浅,若不想亏待我,自然有千百种法子。”

才说到这里,门口有个小太监闪身出来,行礼道:“皇上,境州急报。”

赵世禛目光微动,握了握阑珊的手:“朕去看看。”

他来到外间,来报信的却是镇抚司派去跟随杨时毅的一名锦衣卫,跪地急促地说道:“皇上,出事了。”

赵世禛皱眉,往内殿看了眼,走前一步:“怎么?”

“是杨大人,”锦衣卫深深呼吸,道:“杨大人在境州赈灾,从境城到冠城的路上遭遇伏击,杨大人下落不明,怕、怕是凶多吉少了。”

第314章

赵世禛听了这句,立刻抬手制止了锦衣卫继续说下去。

幸而内殿毫无动静,赵世禛平息了一番心绪,负手迈步往外而去。

出了内殿,赵世禛才细问起境州具体事发经过。

原来杨时毅奉旨前往境州,境州知府王湳是杨时毅的门生弟子,两人相见自然跟别人不同。

据说那夜,杨时毅叫了王湳,两人谈了一宿,次日平明天不亮王知府才出了杨时毅的房中,此后两天,因要查看受灾最终的几个县城,杨时毅就从境州城出发往冠县而去。

不料到了半路,有火药突然炸裂,毁了山路。

同时山崖上有碎石滚落,险象环生,情形危急。

随行的锦衣卫,大理寺之人,以及吏部跟户部的人都死伤大半,有许多给火药炸的血肉模糊,还有的滚落山崖底下,有的甚至掉入河流之中。

艰难地找了许久,如今除了生还的人以及能找到的死者外,还有三分之一失踪人员,杨时毅也在其中。

赵世禛听了后,凤眼微微眯起。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最初朝廷派去境州的特使突然“身亡”,就知道境州必然是块难啃的骨头,所以这次才派了杨时毅亲自前去,当然,还有一点是因为赵世禛暗怀着想要为难为难首辅大人之心。

本以为以杨时毅的缜密跟能力,应该会药到病除,哪里想到竟得到这样的消息。

锦衣卫传令官说罢,忐忑问道:“皇上,康指挥使命卑职尽快回报,其他人正原地待命,不知现在该如何处置?”

赵世禛想了半晌,波澜不惊地说道:“杨首辅乃国之重臣,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让他们继续搜寻杨大人就是了……多到各处搜搜。”

这次随着杨时毅前往境州的锦衣卫指挥使,是才提拔了的康跃,当初康跃在湄山为护阑珊,是立了大功的,赵世禛登基之后,自然卸任了北镇抚司指挥使一职,就把康跃提了上来。

这次他特派康跃陪着杨时毅前往,也见对于此事的重视。

打发了传令官,赵世禛又想了会儿,纸终究包不住火,杨时毅出事的消息,京城中只怕很快就会传开,阑珊那边当然也会得到消息,倒不如自己先去跟她说一声,免得她又胡思乱想。

八月薇妮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