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伙计装了些东西,拎着把人送出了铺子。
戴亮赶马车就在门口,柴丁认识他,笑眯眯的打了招呼,把盒子放在车上。
“凌夫人慢走,小的等凌夫人过来,斗胆请夫人吃饭。如果没有夫人,六子也不能有今日,六子心里感激。”
“好,到时候一定去你府上叨扰,可以吗?”
“求之不得。”
柴丁目送着马车离开,这才返回了店铺。
刚一进屋,伙计、食客都扑上来,追问着林素的身份。
刚才,人家在屋里他们不好问。
如今走了,一个一个倒是不用矜持了。
有问能不能在县里盖学堂的;
有问会不会在县里做捐款的;
还有问……
一个一个问题,让柴丁应接不暇。
说来说去就一个目的,能不能对他们这些人有利。
这一刻,柴丁倒是庆幸林素走的快。
如果再呆一会儿,谁知道这些人会问些什么?
黑着一张脸,谁的问题都没应,直接去了后面……
……
永柳村的暮宿客栈,今日分外热闹。
一早就在外面的空地上搭了台子,一头一头的猪放在上面。
村里人不少过来看热闹的,瞅着杀猪的屠户,接猪血的婆子,小声嘀咕:
“哎,听说这猪是给县衙那些人的。”
“我也听说了,我也听说了。好像是客栈老板娘要求的。”
“凌夫人可真是心善啊。又是盖学堂,又是修路、修河套。如今还给县衙那边送东西。哎,你们说这咋没人说凌夫人贿赂呢?”
“谁傻啊,这么光明正大的贿赂?还不是因为县衙苦,平日也没啥东西。如果凌夫人不给,他们就得像宝昌县那边收小摊的钱,到时候吃亏的还是百姓。”
“说起来也不能怪县衙。年跟前本就赚的多,收一些好像也没啥吧。”
“你觉得没啥你去摆摊,看看人家收你钱的时候肉疼不疼?”
“那还是算了吧。”
“哎,我听说七皇子跟六皇子正在商量,商量一个新的衙门贴补政策。”
“啥贴补啊?”
“嘘嘘,衙门的车来了。”
一个村民提醒,原本讨论热火朝天的大家,全都消停了。
看着不远处三辆板车,一个一个全都撇着嘴。
过来腊猪肉那么理直气壮呢?
啧啧啧……
伙计眼尖,看到板车就往客栈里跑。
很快,戴荃得信儿出来,恰好板车来到跟前。
走上前,拱手说道:
“哎哟是陈捕头亲自过来啊。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陈捕头闻言,赶紧拱手还礼,说:
“戴掌柜客气了。如果不是凌夫人发话,我们这些兄弟过年,都得苦哈哈。”
戴荃听了摆手,比划个“请”的手势,把人让去了杀猪现场。
村里人面面相觑,对刚才陈捕头说的“苦哈哈”,全都不赞同。
捕快每个月的工钱,比他们一年开销还多。
他们过年还能苦哈哈?
只能说这人啊,贪心!
一头一头的猪抬上板车,足足是四头。
其中一个村民看不下眼儿,压低声音问着:
“哎,大家伙知道县衙有多少衙役不?这咋给这么老多呢?”
“是啊,四头猪啊,猪肘子都带着,啧啧啧……真多。”
猪头、猪蹄子、猪尾巴、猪下水这些留下,其他的全都给县衙带着。
一头猪最起码都得一百八十斤打底,这是要给多少啊?
陈捕头看着板车上的猪,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戴管事,太多了。三头就够了。”
“那可不行。”戴荃摇头,“我们东家说了,要让衙门里所有的人都得到这年礼。你们忙了一年不容易,咋还不得每人按八斤来给啊。”
“我特意问了一嘴,县衙上下所有的人,还有牢狱那边的加一起,四头猪还算绰绰有余。剩的就留给县老爷,唯独县老爷我们没算。”
陈捕头听到这话,佩服的竖起大拇指。
出了宝昌县的事儿,从上到下一撸到底。
整个县衙,除了县令没换,其他的可都换了。
谁还敢顶风作案?
谁还能不知死活?
如今暮宿客栈这般慷慨,他们全都感激不尽。
“戴管事面面俱到,在下替所有兄弟谢谢你们暮宿客栈了。”
戴荃笑着摇头,指着屋里,道:
“准备了差点,哥几个吃一些再回去。不着急,锅里蒸了年馒头,哥几个拉货辛苦,你们每人十个。自己家的东西,都别客气。”
边说边拉着陈捕头往客栈里面走,其他衙役跟在后面。
村民们就那么看着,没一个准备走的。
客栈也很贴心,拿出半袋子瓜子,每人分点儿。
瓜子皮大家没有随意乱扔,有专门的桶装着,客栈留着烧火。
几头猪杀完,屠户数着工钱,美滋滋的走了。
伙计把给慕熟留的东西放在一旁,拆台子、清洗现场。
井然有序,显然做惯了的……
第600章 举手之劳,谢啥。
客栈内,宋义见戴荃把衙役都带进来,从柜台里面出来,微微拱手,说:
“陈捕头,有日子不见,近来可好?”
宋义经常去县衙,他作为这边的管事,开铺子啥的,都得跟衙门打交道。
跟陈捕头也算是老熟人。
“宋兄好久不见啊,年跟前很忙吧。”
“是啊是啊。”宋义没有客气,直接点头。
跟着一起来到桌前坐下,热络的问:
“四头猪够不?我还准备了一百多斤小烧,明儿直接从酒坊送县衙。弟兄们年前一起喝点儿,是那么个意思。”
陈捕头听到宋义这话,不好意思的道:
“哎呀呀,这也太……啥都不说了,全都记在心里。等来年朝廷出了新条例,咱们客栈就能省钱了。”
“真的要出吗?”戴荃挑眉问着。
这些日子也听到了些风声,不过都不如太子被抓来的劲爆。
陈捕头耸耸肩,端着茶杯喝了口,说:
“如果没人从中拦阻,这事儿肯定能成。我们老爷那天提了一嘴,说太子被抓,这事儿十有八九差不多能成。”
至于怎么安排暂时不知道,反正如果推行了,暮宿客栈就能省下一笔。
四头猪啊,也是银子呢。
小坐了差不多一炷香时间,陈捕头等人赶车离开。
每人又额外多了十个年馒头。
油梭子白糖馅儿的,用模子刻完还特意点了红点,看着就喜庆。
戴荃跟宋义站在官道上,一直等板车离开后,戴荃才叹口气,说:
“宋老弟,你说陈捕头刚才说的……能是真的不?”
“差不多吧。”宋义保守的回答。
关于京城的变故,他知道的要比戴荃多一些。
到底总去县里办事儿,听到要比村里多。
“唉,也不多弟妹那边怎么样了。年关了,眼瞧着就要过年了,咋还没过来呢?”
戴荃的嘀咕,宋义听到了。
拍拍他的肩头,二人并排往回走。
刚才看热闹的村民也散了,纷纷往村里走。
大家走个对头,互相打声招呼。
村里人对客栈这边很欢迎,因为自打他们过来,原本猫冬的冬天,都能赚些现钱,贴补家用。
二人下了官道,宋义这才开口说:
“荃哥也别太着急,或许东家年后就过来了。这都说不准,今年东家是真的忙。对了,你们一家过年真不回去吗?”
“不回。”戴荃摇头,轻叹口气。
家里那样的情况,回去做啥,不够闹心的。
宋义也多少知道一些,悻悻的耸肩,没有再问。
戴荃整理下心情,又道:
“你嫂子早就说了,今年咱们一起过年,多做几个拿手好菜。一来咱们都辛苦了,二来也是谢谢你教我儿子功夫。”
“哎哟哟,看荃哥说的,我那不过是举手之劳,谢啥。”宋义完全不在乎这些。
反正他晨起也得练功,有个小家伙陪着,他觉得不错。
不过,戴荃就不能不在乎了。
实打实的农家汉子,一直本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自打搬过来以后,就是宋义再教大壮。
每天寅时起来练功,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兄弟啊,你的举手之劳在我跟你嫂子面前,那就是莫大的荣幸喽。”戴荃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