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昏君的心尖宠+番外(84)

“别说对不起,伯亮,你没有对不起我。”李令姜低下头,把额头贴在他胸前。“我是大燕的公主,是长公主,现在还是你亲封的护国长公主。为了国家去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她抬起头来凑近李持明的耳畔,又轻轻加了一句:“不过我不只是为了国家,我也是为了你。伯亮,等到凯旋归来,等到大燕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的那一天,你要带我去正正经经的下一次江南啊。你在玲珑塔上许诺过的。”

她从怀里拿出一对比目鱼玉佩,在玉佩中间轻轻一按,“咔哒”一声,玉佩应声而开。李令姜拿过象征“阳”的那一块挂在李持明脖子上,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踮起脚尖亲了亲他道:“你刚才那句话我也要送给你,崇德皇帝,记住,给我平平安安的回来,听到了吗?”

李持明定定的望着她,望了许久。最后他猛地把李令姜拥进怀里,低下头狠狠亲吻了她的双唇。他个子高,李令姜被他抱的双脚离地,几乎快要被他的拥抱抱的喘不过气来。可是,她觉得自己很幸福。分开的时候,李持明感觉有湿漉漉的眼泪粘在自己的脸上。他垂眸温柔的望着那女孩子,为她拭去脸上的泪痕道:“别哭,要笑着等我回来,笑着和我见面啊。我的阿韫永远都是最棒的。”

他俯下身凑到她耳边轻声道:“我知道你不是从前那个阿韫,可是我爱你。我只爱你。等我回来,全天下的人都会祝福我们,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成亲。”

说完这话,他直起身子对她淘气的一笑,一如七年前她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他握着比目鱼佩对她晃了晃,口中轻声道:“别忘了带上我送你的韫明啊。”一边笑一边向后退着走,眼睛一直牢牢地盯着她的眼睛,直到他消失在了她的视线里。

最后一抹有关李持明的影子消失在了李令姜的眼中。她终于回过神来,意识到李持明在说什么。眼泪盈满了她的眼眶。将那另一块比目鱼佩紧紧攥在手里。她缓缓低下了头,把比目鱼佩贴在嘴唇上轻声道:“李持明,这可是你说的,你要兑现。骗人的·······骗人的是小狗。”

己亥庚子,进封永嘉公主为护国永嘉长公主,受命替圣上督战东南。旋即,率军奔赴东线。

作者有话要说:快完结了~(打哈欠)

第123章 困局

“长公主,外面冷,您还是进去吧!”

天气晴朗,可风却是呼啸着冷。木桃和琼琚一边一个,也穿上了软铠甲和各类护具。已经是十一月初冬。她们裹在厚厚的棉军服里,对着眼前正背对着他们眺望远方的李令姜忧心忡忡。

在李令姜面前的不远处,一条名为文江的汹涌河流正在冬日的阳光下奔腾不息。文江是东南第二大外流河。它如这般波澜汹涌已经数百年。而文江对岸,便是燕军已经三天都没能攻下的文江城了。

李令姜抬起右手放在额前,手搭凉棚看向文江城下身着羽织的倭寇。文江空气好,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得很远。她能清楚的看到那些倭寇斜挎着□□,正一簇一簇的聚在文江城外的江边,一边百无聊赖的用石头打水一边叽里咕噜的说着倭寇的语言谈论着什么。或许也在谈论近来越来越冷的天气,又或许在谈论对岸坚持不懈攻城的燕军。今天他们没有开战,因为昨天的一场小型攻城,双方都只是堪堪打成个平手。于是这会儿倭寇们一边叽叽咕咕的说着话,一边时不时回头警觉的向对岸看来,仿佛躲在丛林里偷窥老虎的野猴子。

一个高个子倭寇似乎看到了站在对面城楼上的李令姜,便站起身来,比比划划的对着李令姜做了个下流的手势。李令姜没有理会他,只是俯身拿了些什么。片刻后她用□□高高挑起一个血淋淋的脑袋对着对面挥了挥。血脑袋头上的月代头发型格外醒目。于是对面的倭寇们一言不发,转而用恨恨却又无计可施的眼神望着她了。李令姜轻笑一声,让人将那血淋淋的月代头脑袋挂在城门楼上,下面挂上一挂鞭,噼噼啪啪的一放,脑袋被炸的活像个红彤彤的破灯笼,沿城楼笔直笔直的掉下去了。对面的倭寇气的破口大骂,对着这边大喊他们听不懂的倭国话。李令姜冷笑一声,转身进了设在城门楼上的燕军岗哨。

屋子里的炭火盆烧的旺旺的,一张巨大的黑木桌方方正正的摆在屋子中间。李令姜闻见了一股浓重的焦糊味。像是有人在烤什么东西却烤焦了似的。白杜坐在桌边,一旁是几个副将,有的身着霹雳军军服,有的则穿着水波纹的安泰军军装。路大宽正俯趴在桌上,一只手指着地图上的文江滔滔不绝。

“我还是觉得这太危险了。不行,你不能这么干。”白杜皱着眉头说。“陛下那边传来消息,察必已经退兵。他正带着援军赶来。咱们的梨花枪枪筒用完了。大宽你不能逞强。陛下说,会给咱们带更多的枪筒补给过来——”

“不是俺不能等啊,将军!”路大宽急的仿佛要 跳起来。“是文江城的百姓!他们不能再等了!要是再等下去·······再等下去······”

“再等下去,他们就要全都饿死了!”一个文江出身的副将难过的说。他几乎快要哭了。

“我知道大家心里的担忧——”白杜耐心的说。

“——不是担忧,是着急,”文江出身的副将说。“我娘和我老子还在里头,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他们·······唉!”

“都是他娘的狗倭寇!老子操他百代祖宗!”另一个安泰军副将忍不住破口大骂。“还有东南商会那帮王八蛋!助纣为虐!他们当初觉得自己可厉害了,能控制住倭寇啊!他妈的现在倒是给我控啊!一个个被倭寇吓破了胆,心甘情愿当倭寇的狗去搜刮百姓的粮食!他妈的这群王八蛋,把百姓的粮食都搜刮走他们吃得完吗?撑死他们!撑死他们!”

“他们当然吃不完,”李令姜走过来说。“他们把粮食都装船运回倭国了——倭国前些阵子地震,现在正缺粮。”

“自己缺粮,就来抢我们的粮?这是什么道理!”几个副将异口同声的怒道。“都是爹生妈养的,这东洋鬼子怎的这般歹毒!”

“还不是赵汝成那帮王八蛋引狼入室!现在好了,倭寇也不听他们的话了,不知道这帮王八蛋现在回过头去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半点后悔!”文江出身的副将说。

“他们怎么可能后悔,”白杜阴沉沉的接口道。“他们眼睛里只有一个‘利’字,什么仁义道德,什么家国情义,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还不如他们仓库里的绸缎!”

屋子里安静了下来,人们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默默认同了白杜这句话。东南商会出面,纠集力量替倭寇到百姓家里强征粮食。这几个月听说每半个月就要来强征一次。百姓们千方百计想要藏起一点粮。可最后都难逃征粮队的苛刻。东南三省,稍微富庶一些的地方百姓还勉强可靠着残余的粮食充饥。相对贫穷的地方如文江县······早已被倭寇变成了人吃人的人间炼狱。

为了生存。文江百姓从上个月就开始吃野菜树皮了。文江是个大县。百姓生计严重依赖文江漕运。如今文江被倭寇把持。百姓不但无法靠漕运维持生计,连从文江里捕些鱼来果腹都已是不可能。燕军派出斥候乔装绕道进入文江打探情况,发现百姓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

“真的不能再耗下去了啊······”路大宽叹息道。他摇着头在桌边坐下,语气沉重的说:“再这么耗下去·······城里就不是易子而食的问题了。唉!”

他神态凝重,紧锁的眉头之下是纯然的担忧。李令姜知道他想起了什么。同安泰军这些从小活在富庶之地的南人不同,路大宽是从西北的死人堆里爬出来过的。人吃人的惨剧,也许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耳闻目睹了。现实让他比所有人都清楚饥荒的可怕,因此比所有人都迫切的想要攻进文江城去。

燕军的粮食很充足。除了武器和部分布匹短缺,他们实际比文江城里的百姓过得要舒服得多。可是任燕军粮食再多,再想帮助文江百姓。粮食运不进去也是白搭。

“陛下方才送来的加急让我看看,”李令姜对白杜说。“他们到哪儿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