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侯(257)

韩大人何必千方百计的掩盖呢。

能得这样得美人一笑,别说送上数十车金银财宝,送上几座城也心甘情愿啊。

......

......

将韩旭的代表交由知府等人招待,李明楼回到内宅,元吉已经将老管带进来了,老管将山南道的两个节度使怎么试图拉拢韩旭,韩旭又怎么借力打力,李明玉和剑南道怎么顺水推舟等等事情详细讲来。

李明楼听完又开心又欣慰,这些事李明玉在信上已经给她说了一遍,但从旁观者口中听到感觉还是不同,她能听到旁观者们对明玉的认同和赞许。

她的弟弟本就是个聪慧的孩子。

“这是桂花给大小姐的信。”老管将两封信拿出来,“这是韩旭给大小姐的信,我们没看写的什么。”

最后一句话是特意补充的,李明楼看他,按理说韩旭写的信,剑南道是要打开检查的。

老管便再补充一句:“桂花不让我们看。”

是吗?有什么事吗?李明楼先打开了桂花的信,桂花的字写的并不好看,但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妇用了短短时日学会识字写字已经是很厉害了。

信写的很简单,开头就干脆利索表明的内容,桂花说韩旭真是个不正经的人。

不正经这个词有特殊的含义,早死的人活了下来,有些不为人知的性情也迸发了吗?李明楼坐直了身子。

元吉还好神情淡然,老管则好奇的看着李明楼,见这小姑娘先是神情肃重,接着惊讶,然后眉眼如柳枝般缓缓的舒展扬起.....

她哈哈笑起来,前仰后合。

元吉和老管对视一眼,不解,桂花这个木头一般的人,也会写信说笑话哄大小姐开心了?

李明楼笑着将桂花的信放起来,打开韩旭的信,没看几眼原本止住的笑再次爆发。

这笑声将门外的孩子们以及金桔都吸引来,大家好奇的从窗户门口向内看,看坐在椅子上的女子一手拿着一封信,一手拍着扶手哈哈大笑。

不知道她在笑什么,但笑的很开心,于是大家都跟着笑起来。

一直到了暮色降临,屋子里的人都散去了,李明楼坐在书桌前给李明玉写回信,一看到桌子上摆着韩旭的信,就忍不住笑两声。

韩旭,给她写了一封辞别信,信上让她以后不要给他写信了,义正言辞苦口婆心表明时局之艰,身为武少夫人应该谨守本分辅助天子和丈夫,济佑万民,有些私情杂念必须舍弃。

全文没有提到半点亵渎不好的话,但任何一个看到的人都会想象猜测武少夫人到底给韩旭写了一封什么样的信......

再配上韩旭给剑南道要来这么多钱物,只为了送给武少夫人......

这封信其实就是让剑南道的人看的,韩旭知道他的信会被打开查看,所以才故意这样写。

所以桂花禁止大家看韩旭的信,直接送到李明楼手上。

当然,如果武少夫人看到,会知道这是韩旭对她上封信要钱要物的回答。

文人的笔真是.....这个韩旭!

这个韩旭就是在假借大小姐你与他关系匪浅,招摇撞骗!桂花一眼看穿了这个男人,当她不认为韩旭在勾引大小姐,更不会认为大小姐倾慕韩旭.....

“这个男人就是要借楚国夫人,或者振武军的势,来吓唬我们。”桂花气呼呼,她见过各种各样的人,但还是被韩旭气到了,“文官太坏了。”

为了达到目的真是什么手段都能用。

其实也不算这么可恶,先前韩旭还用剑南道来吓唬她呢。

一介文官,除了一个官名一腔忠心,他无权无势无兵无马,什么都没有,却竭力的在这乱世刀光剑影中拼命的做事,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要用,其实也怪可怜的。

谁不是什么手段都用呢,她自己不也如此,抓着别人的母亲,假称别人的妻子,只为了找出一条活路。

李明楼脸上的笑散去,放下手里的笔,拿出一个盒子打开。

盒子里摆着诏书印鉴,这是武鸦儿给她请来的楚国夫人印信,她伸手抚了抚,印信的玉石并不怎么好,很明显是仓促做成,但这仓促的礼物对她来说真的很意外也很有用,如果没有这个封诏的话......

这件事她也能做成,因为她还有一个比楚国夫人封诏更厉害的印信。

李明楼伸手从衣襟里掏出金线绑着的吊坠,吊坠非金非银,是天子之玺。

她用过一次天子之玺,那时候说的是先帝让她救昭王所赐,只是现在昭王死了,新帝也登基了,按照情理她应该将天子之玺送还回去了,所有人包括知府这些官员都已经这样人为了。

她没有资格再拿着天子之玺。

但是,她不想交还回去,因为那个人是鲁王,是将来会杀了他们李氏一族的皇帝。

李明楼握紧了天子之玺。

而且这个天子之玺来历有古怪,极有可能朝廷和新帝都不知道它在昭王手里。

否则新帝早就该让她还回去了。

如果那时候没有武鸦儿给她请来楚国夫人封赏,她拿出天子之玺解决了黄氏一族,再也瞒不住其他人,新帝也会知道,她就必须将天子之玺还回去。

武鸦儿这个丈夫做的真是很好很好,李明楼抿了抿嘴露出浅浅酒窝。

“夫人。”有女童探头,“未了未大人求见。”

未了吗?李明楼将吊坠放回衣内让请进来。

未了在女童的引路下走进来,对李明楼施礼:“夫人,我是来告辞的。”

朝廷的使者已经离开了,未了没有立刻回沂州,说自己从未当过城守,想要跟光州府的官员们学习一下,李明楼当然不会拒绝,任凭他去了。

“学会了吗?”她笑了笑道。

未了也笑了,点头应声是:“我在光州境内里里外外日夜不停的看了这么多日,看清楚看明白了。”

李明楼道:“沂州百姓安危就交给你了。”

未了俯首没有谦虚:“下官定殚精竭虑不负生者亡者厚望。”

李明楼点点头,未了却没有起身,而是拿出一张公文:“只是这张公文上还需要夫人印鉴。”

李明楼接过,看到是一张任命未了为城守的公文,想来是他在知府那里自己写的。

其实现在有兵马为重,周献请他当城守,他就是沂州的城守了,这种朝廷任命的形式非常时期也可以从简。

可能有朝廷的任命更有身份吧,尤其是对一个内侍来说。

“我这是淮南道的印鉴,沂州城不归我管。”李明楼笑道,“我的印信在这公文上没用啊。”

未了抬起头,一双纯如赤子的眼看着李明楼:“夫人,昭王的天子之玺还在您手里吧?”

第十三章 未了的猜测

沂州城的人知道武少夫人有天子之玺。

当时救昭王后被当地的乡老看到了,乡老们认为是奉皇帝之命来的。

这个说法被所有人接受,昭王府的内侍们也没有疑问。

所以李明楼才推断昭王有天子之玺是一个秘密,来历肯定有问题。

世上也没有绝对的秘密。

知道秘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说出秘密的目的,先前不说,此时说的目的。

李明楼看着未了:“未大人说的什么?”

未了双眼纯澈:“夫人,请不要动怒,听我仔细说。”

李明楼没有否认自己动怒,只道:“你说。”

未了道:“官宦之变时,京城有天使来,请殿下进京,当大家准备进京的时候,又有消息说不用了,再然后就有安康山叛军围袭沂州,天使带着人杀出去报信,接下来的事夫人都知道了。”

李明楼点点头嗯了声,听他继续说。

“当初殿下同意跟着天使进京,老奴就有所猜测。”

“殿下为人谨慎,知道陛下不喜,从不主动去京城,天使能说动殿下,一定有极其重要的信物。”

“而且来的不是天子的内侍近臣,是崔征的家仆兄弟,殿下绝对不会轻易随他们进京。”

“唯一能说动殿下,只能是陛下的亲笔或者只有陛下能动用的证物。”

“后来殿下罹难,乡老们说夫人持天子之玺,老奴心里就印证了猜测。”

李明楼听到这里笑了:“未大人,你这猜测也太没道理了,天子之玺在我手上拿出来,你却说是昭王的,如果昭王有为何秘而不宣?”

未了道:“因为这天子之玺不是陛下赐予的,而是崔征私自送来的。”

希行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