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彪悍媳妇+番外(64)

作者:舒于且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晚饭她没让瓜瓜吃太多,为的就是“宣传”。

饼底子好了刷上酱,把刚才放锅边缘加热的粉干放到饼里面,加上一勺豇豆,翻匀,饼合在一起,拿饭铲子一压,切成两半装小纸袋里。

徐香娟:“瓜瓜和苗苗拿着去看戏,等稍微冷了再吃。”

瓜瓜最爱凑热闹,拿到鸡蛋饼,和苗苗两个小孩去看戏了。

两个小朋友人小,很快钻进去,找了个离台子比较近的地方,苗苗知道瓜瓜妈妈做饭好吃,她还吃过鸡蛋糕,今天吃鸡蛋饼,都没等鸡蛋饼凉下来就吃了,“好吃。”

瓜瓜:“卖钱的,苗苗是我朋友,不要钱。”

两个小孩根本不懂戏,听不懂也看不懂,但不妨碍她们看热闹。

苗苗听到要钱的,觉得这个饼更香了,“多少钱啊?”

瓜瓜:“里面都是喔喔蛋,我妈妈说什么都不加就要三毛钱。”

苗苗震惊,“三毛钱!”

瓜瓜:“对啊,三毛钱,我妈妈说现在还是亏钱的,赚不了钱,因为买炉子买煤都要好多钱。”

“小孩,你吃的什么?”

味道实在太香了,男人实在忍不住问。

“鸡蛋饼,我妈妈卖鸡蛋饼,在那里。”瓜瓜给男人指了个方向,说完自己继续吃了起来,顺便和苗苗讨论起来戏台子上的人。

小孩子看个新鲜,叽叽喳喳,也不止瓜瓜和苗苗叽叽喳喳,这里小孩还有不少。

就是瓜瓜苗苗这里鸡蛋饼味道实在太霸道,绕鼻子四周都散不开。

徐香娟还在那慢慢悠悠调面糊,没有特别担心生意的事,吴彩凤抱着外孙,可愁着呢。

爱看的戏也看不进去。

牛牛第一次来看戏,十分好奇,看着台子上的人,他挥挥小手臂,咿咿呀呀叫着,兴奋十足。

徐根生倒是没急,他的任务是看着那几大盘菜和一盆鸡蛋。

虽然这菜半下午炒的已经冷了,没有热的时候那么香,但闻起来还是不错,他都想夹几筷子吃。

“怎么卖?”三个男人结伴过来问。

“三毛钱打底,加土豆丝或者加卷心菜都是一毛钱,豆皮和粉干豇豆各自两毛钱。”

“这么贵?”虽然有听到小孩说什么三毛钱,以为开玩笑,但听到真是三毛钱,简直震惊。

吴彩凤差点想说可以便宜点,但记着女儿说这个价格只会上涨,不能便宜,只好把话憋住了。

唉,真怕人听到这价格就跑了。

鸡蛋一斤也才五毛钱,这个饼只用一个鸡蛋,怎么都觉得不值啊。

“不贵的,现在我们都亏着,味道还行,值,可以买个,要切几份都给你切。”

领头来问的男人,“行吧,来个加粉干的,切三份。”

“五毛钱,葱辣要么?刷什么酱,我们这里有番茄酱和甜辣酱。”

“葱辣都要,你们俩要什么酱?”

“有区别吗?”

“两个酱都要行吗?”

徐香娟:“没有两种酱都要的,我们没试过味道,不过都要也可以刷,味道我们不好说。”

“那就要番茄的。”

“行的,这就做,马上好。”徐香娟开始做,周程宁负责收银和装袋子,把五毛钱收到盒子里。

徐香娟动作迅速做好一个鸡蛋饼,切成三份,周程宁撑着纸袋子,她则是把三份各自铲进去。

粉干量足,虽然一个饼分成三份,但也够吃出味道的。

等三个大小伙子走了,吴彩凤惊叹道,“还真有人买。”

“带钱了我也买。”徐根生继续扇蒲扇,免得蚊虫飞过来。

贵听起来是有点贵,但胜在味道不错,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尝尝味道总行的。

大煤炉子可以调火候,周程宁正要把煤调调位置,调成小的,被爱人阻止了,“先不用,很快有人来。”

徐香娟已经注意到有几个妇女小孩往这边瞧,应该是想买又不敢走过来,怕贵了,买着心疼。

小孩子们却是馋的年纪,想着自己爸妈能买了给他们尝尝味。

猪肉现在一块六一斤,徐香娟虽然不能拿鸡蛋饼和猪肉比珍贵,但好吃绝对能胜过一般家庭做的猪肉。

有几个和吴彩凤相识的大娘先走了过来,和吴彩凤闲聊几句。

“这饼怎么卖的?能卖出去吗?”

吴彩凤认识这几个,但又不是什么老姐妹,加上闺女刚才真卖出去饼,她底气在外人面前还是足的。

“三毛钱打底,加豇豆粉干豆皮随便一样都要再加两毛钱,土豆丝和卷心菜是一毛钱。”

“这么贵?我乖孙想吃,能不能便宜点,一毛钱卖个饼成不?”

“你问我干啥,问我闺女去,又不是我卖鸡蛋饼。”吴彩凤抱着牛牛走了几步。

虽然她自己也是会砍价的人,但这人砍得也太过分了,她还能让自己闺女吃亏不成?

徐香娟干脆拒绝,“大娘,不成,我们钱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摊子旁边还立了个牌子,让孩子爸爸写的,很好看的字,但这里来买鸡蛋饼的人基本不会看字,认字的懒得看直接问,不认字的更不用说。

第57章 057

大娘知道徐香娟不好惹才从吴彩凤入手, 没想到吴彩凤直接拒绝, 面子挂不住,干脆把哭嚎不止的孙子拉扯走, 有两三个跟着的大娘嘀咕几句, 也走了。

徐香娟倒不在意,很快真正的第二拨客人过来, 是几个中年男人,身材干瘦, 面部黝黑, 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们各自都要了饼, 有整一份不用切的, 也有要切成几小份的, 带给家人吃。

这会儿也没有公共场合不许吃东西的规定, 就算十几二十年后,农村搭戏台唱戏,附近都会有许多小摊卖小吃。

只现在就徐香娟一家人摆出来了,有些其实带了瓜子花生过来, 也吃过晚饭, 就是这味道太香, 受不住问了在吃的人价格, 可以接受就过来买了。

吴彩凤几个老姐妹搬着板凳过来的时候也光顾了徐香娟的生意,多数是要切几份分给孙子孙女吃的。

他们来得早, 戏还没开始唱, 几个演员在台上准备, 还有几个人临时布置简陋的场景。

大家搬自家板凳过来坐的,板凳看起来差不多,但大家就是能认出自家的,而且放那也没人挪走,位置先到先得。

鸡蛋饼现在只能一份一份做,渐渐光顾的客人多了,徐香娟这个做鸡蛋饼的一刻不得闲。

牛牛都到了外公手里,外婆帮着妈妈加菜呢。

人多怕忘记了,吴彩凤给记着个人口味,加什么菜或者不加,徐香娟专心做饼。

等戏正式唱起来,整片都是鸡蛋饼的香味。

稍微能歇会儿了,周程宁把挂在自行车上的几个小板凳拿下来,给大家坐着。

“娟,我们现在赚10元了。”坐在徐香娟旁边的周程宁数了一遍盒子的钱,吃惊。

基本是毛钱,最大的五毛钱,很散,但合起来算,数字惊人。

晚上的经历对他来说无疑是新奇的,一晚上就能赚10元,是他接近三十年的人生无法想象的。

“晚上走的时候应该还有一波。”徐香娟没有自家男人这么激动,转头又对爸妈说,“爸妈,粉干还剩多少了?”

粉干她出门前准备得最多,毕竟量放得足,一个鸡蛋饼不够吃,加蔬菜好像不太值,大家基本都是加粉干,粉干消耗最快。

“小半盆,这粉干卖得可真好,还有专门问能不能单卖的。”徐根生抱着牛牛说道。

“单卖还是现炒比较好吃,这个就适合热一会儿放鸡蛋饼里头。”徐香娟揉了揉胳膊。

正在数第二遍钱的周程宁注意到爱人揉胳膊,把钱收起来,给爱人捏肩膀和胳膊。

孩子爸爸给捏了,徐香娟也不自己动手,就等伺候。

村里没通电,但戏台子有大灯,亮堂着,带着徐香娟这边也有微光,大家注意力在台上了,他们一家人空下来也坐摊子边上听戏。

虽然离得有点远,但不妨碍听戏。

不管是场景布置还是演员妆容都很粗糙简陋,但底下观众无论原先在干什么,都会在开始表演的时候把目光转到台上。

只要有表演,大家会早早过来占位置,不管大人小孩,不管看懂看不懂,都专心看着,连牛牛都能安安静静看台上不吵了。

周程宁其实听不懂在唱什么,但报幕说了戏曲名,这些戏曲基本带典故,典故他还是有了解的,看也能看进去,顺便帮爱人捏肩捏胳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