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彪悍媳妇+番外(127)

作者:舒于且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吴钟就算干活,嘴也闲不下来,“姑父,这不像是粮食基地火了啊,咋像你们家小饭馆火了呢。”

徐根生:“你刚过来的时候,有没有看见别家小饭馆?”

吴钟:“看到了。”

徐根生:“客人是不是比平时多?”

吴钟:“是比平时多,但也没我们城乡小饭馆多啊,里面坐满就算了,外面居然还有人等。”

“我们家好吃。”徐根生忙活,还有人陪聊天,话也乐意多说几句。

吴钟现在被派了洗碗的活,下午没事,在这里和姑父聊天干活也轻松自在,“是好吃,能吃的也多,面条饭凉皮炒年糕炒粉干,什么都有。”

徐根生:“不知道田和稻子有什么好看的,这些客人整天都会去看田,走一圈,不知道的还以为咱田里埋了什么宝贝…不管埋啥宝贝了,吃饭总要吃的,所以现在小饭馆人多了,活也多。”

粮食基地整个县都知道了,这可是国家下来的工作,最近还有报纸记者过来采访记录,德早镇简直跟过年一样。

现在是十月,还不知道十一月会不会人更多。

“爸,米饭快没了,我去丁姐家搬米饭过来,厨房间的活妈忙不开的话,你帮帮妈。”徐香娟和自己爸说了一句,解开围裙准备出去。

家里米饭实在没地方烧了,和丁姐说好借她家锅烧米饭,带着木桶过去,丁姐答应两口铁锅都借她烧米饭,下班回家帮她焖。

徐根生应了,“闺女早去早回,家里我们看着,大钟,我先去厨房间里头,你忙着外面的活。”

家里厨房间的活男人也会,徐根生虽然没有老伴和闺女熟,但做是会做的。

“天!姑父你都会做饭了啊。”吴钟往厨房间里看,他就是说话说不停的人,看到姑父炒菜,实在太意外,太意外当然也表达出来了。

吴彩凤对侄子说话可不会留情,“少咋咋呼呼的,开饭馆的还能不会做饭了?”

徐根生以前是不做饭的,也不会做饭,家里开始吃食生意之后,厨艺突飞猛进。

吴钟:“这不是没见过吗?我姐可真厉害。”

吴彩凤:“你姐是厉害,但你姐再厉害,你也得把碗洗好洗干净了,我待会儿得检查。”

吴钟:“姑,你确定是我亲姑?不过我相信你是牛牛亲外婆,牛牛在外面坐着吃鸡蛋糕,可舒服了。”

吴彩凤:“你还能和两三岁小孩比了?赶紧干活。”

吴钟:“知道喽。”

...

“娟,你要出去搬米饭?”

徐香娟:“对,阿宁你饿了的话,吃馒头对付,馒头在厨房间柜子里。”

“娟,你路上要小心。”

“我知道了。”徐香娟手上拿了个饭盒,出门骑着小三轮就去丁丽家了。

到了丁丽家,丁丽已经焖好两锅米饭,“今天人可多了是吧。”

徐香娟:“是啊,丁姐,你午饭我已经带来了,你吃吧,我把米饭盛到桶里带走。”

丁丽也不客气,打开自己的饭盒,看到里面丰富的菜色,心满意足,“还烧米饭直接过来,铁锅借你了。”

徐香娟带的饭盒就是丁丽自己的,总不好借别人家铁锅,让别人焖饭还不请人吃午饭的。

“丁姐,不用了,这两锅够了,一锅刚好一个木桶,卖完两桶米饭今天就不卖米饭了。”徐香娟正用饭铲把米饭铲进木桶里,这工作量可不小。

丁丽:“你放心好了,我菜烧得不好,米饭一流,虽然很久没焖那么多米饭,但肯定不会倒你家招牌。”

“丁姐焖得很香,我闻着都想吃了。”徐香娟已经知道米饭焖得很好,毕竟不是第一天来拿米饭了。

锅底的米饭也只是结了一层微黄的锅巴,并没有焦黑。

因为第一天没有准备,点米饭的客人比较多,没有米饭,客人走的比较多。

他们家还是做盖浇饭的,平时米饭并没有少准备,就这样还是不够,客流量能知道有多大了。

第二天当然得准备比平时多的量,还找了丁姐,预约她家两口大铁锅,米也提前搬了两袋过来。

丁姐现在还上班的,中午有两个小时休息时间,专门给她焖米饭,她自然包了人家的午饭。

丁丽得意:“那是,我焖米饭都不是吹,我们家大人小孩不是很喜欢吃米饭嘛,也有我焖米饭好吃的原因…你们家焖得不比我赖,同样好吃。”

徐香娟对丁丽一阵吹捧,米饭铲好了,丁丽放下饭盒,帮徐香娟把桶搬到小三轮上去,“路上可注意点,别把饭桶砸了。”

徐香娟:“丁姐,我晓得,饭桶比我重要。”

丁丽:“饭桶会摔倒,你可不会摔倒,当然饭桶重要,赶紧的,忙去。”

“我走了丁姐,明天见。”

第104章

“钟子, 委屈你在这里吃了, 外头客人多,暂时还安排不到你, 你就坐这里先吃。”徐香娟给吴钟做了份盖饭。

给一般客人的是盘子, 给吴钟就直接一个小盆了,饭不少, 上面也有不少的菜盖着,几乎每样菜都盖了些。

吴钟见表姐给自己端饭, 也不讲究, 直接甩甩手上的水珠, 手在裤子上抹几把, 接过饭, “不委屈不委屈, 姐你去忙你的,不用管我,我吃完就自己洗了。”

这么丰富的菜他可是得了便宜。

表弟安排好了,徐香娟安排自家男人, 她知道她家阿宁肯定没吃馒头, 刚才看柜子里馒头, 果然一个没少。

专门给家里人留的馒头, 她当然清楚有几个,“阿宁, 你进来吃午饭, 给你准备好盖饭了。”

周程宁:“娟, 等会儿,我这桌记好就来吃。”

爱人给他准备盖饭,盖饭可得趁热吃,不然饭和菜过了时间一起毁。

徐香娟:“爸,你还在厨房间待着,我先去应付外面的。”

徐根生力气比吴彩凤大,见她翻炒有些费力,接过铲子,顺便回了闺女的话:“行,去吧,厨房间有爸妈忙着。”

这几天客人来得非常多,而且不说时间规律,只要他们开始营业就不断有客人来。

有些客人是骑车过来的,徐香娟还找了个空地,让大家停到那块空地。

现在他们的地也没说归属哪个人,公家的地没有不允许私人用,大家有原因都可以用,晒衣服不怕衣杆和衣服丢了,也可以来晒衣服。

还好没有小车开进来,不然根本没地方给大家停。

刚开始几乎都是生面孔,但这么几天,有些生面孔也变熟面孔了。

如果不是因为客人太多,没准自己爸还能和客人聊起来。

周程宁记完3号桌的单子,收好钱,打算吃午饭去了,“娟,腰包给你戴上。”

“行,给我戴上。”徐香娟送完银耳羹,这是今天最后一份银耳羹。

银耳羹还是从家里烧好带过来的,准备了一大桶,昨晚烧的,今天也没有加热过,大家还挺喜欢喝,也有几个是银耳羹回头客,专门要点银耳羹。

腰包是徐香娟在百货大楼买餐具的时候买下来的,当时还想如果家里客人多了,这个或许能用上,腰包跟着人走,客人结账,也不用她跑几次。

买几个月了,现在还真能用上。

这腰包就是箍在腰上。

周程宁刚好能戴上,到了爱人这里,直接就小了一大圈。

调整好扣上,周程宁去吃饭,徐香娟去把黑板上的银耳羹擦掉,毕竟卖完了。

她和爸妈有午饭,由于除了小饭馆干活,没别的事,有空吃一口,不至于饿着自己。

像表弟,毕竟不是专门来干活,是来吃饭的,肯定不能让人家吃饭吃一口,干一堆活,然后再吃一口,再干一堆活,饭要好好吃。

阿宁得回学校上课,当然也要好好吃顿饭。

坐在等候区4号位置的客人:“老板娘,这银耳羹那么快就没了?”

小黑板换成了大一倍的黑板,里面一张外面一张,外面的就放在客人等候区,大家要吃什么,直接看黑板。

最近来德早镇的客人,基本都是识字的,有不少徐香娟觉得文化程度肯定很高,小黑板写得详细,都不用她说,大家认字,能看懂。

徐香娟:“对的,不好意思,今天银耳羹卖完了,黑板上擦掉的,今天都没得卖了。”

4号客人:“我前天来的时候,下午都还有,昨天半下午也有,今天怎么中午就没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