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业安抚好了严氏的情绪,放心去看书了。
过了几日,李穆川从衙门里回来,跟肖氏说了一件事。
原来,李穆川新认识了一位刑部从六品官员,姓尹。尹大人家的三子今年15了,因头几年在老家祖父母身边,故而未说亲。近来,尹三郎才回京城,尹大人夫妇着急幼子的婚事,才四处托人说亲。
尹三郎在老家参加过科举,身上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此次回京,就是因为老家没有好的先生,上京求学,过几年继续回漳州参加秋闱。
李穆川见过尹三公子,少年郎长的不错,也很懂礼仪。因长期跟祖父母在一起,颇为安静。李穆川一下子就想到了赵家的慧娘,两个孩子年龄相当,都是安静性子,倒是般配。
尹大人跟他说这事儿,纯粹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李穆川却放在心上了。
李穆川把这事儿跟肖氏一说,肖氏觉得可行,立刻告诉了李姝。
李姝想了想,去问李穆川,“阿爹,尹三郎为甚长期在祖父母身边。”
李穆川道,“这个倒不曾细问,据说是尹大人自小过继给了早逝的叔父,做官后,为孝敬亲生父母,把幼子留在老家尽孝。”
李姝又问,“为甚不留长子?尹三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会不会受到两个兄长的排斥?会不会在家很不得宠爱?”
李穆川傻眼,“尹大人的家事,为父如何能知道的这样清楚?”
肖氏笑道,“姝娘问的很有道理,自来父母疼幼子,尹大人却把幼子留在了老家。官人说尹三郎老实,慧娘也是个老实性子,若尹三郎真不得父母看重,两个老实孩子以后在家里怎么立足?”
李姝笑道,“阿爹是一片好意,女儿就是有些心急了。赵大娘临终前一再托我们照看慧娘,慧娘性子软和,从不跟人红脸。若再嫁个软和的郎君,以后如何过日子。”
李穆川笑道,“姝娘一叶障目了,你既说慧娘性子软和,从不会与人红脸,若嫁个脾气硬气的,岂不是更要受气?”
李姝想了想,顿时很为难,“那到底要嫁个什么样的啊?真是让人为难啊。”
李穆川哈哈大笑,“我儿有担当,还没进门,就操心小姑子的事情。你既然怕她受委屈,你和简哥儿以后多看着就是了。再说了,人若一味软弱,靠别人让着你,那怎么也过不好日子。以后你多教教她,和善可以,不能软弱。”
肖氏笑道,“人家听起来倒是不错,孩子身上也有功名。这样,姝娘,你明儿带着玉娘和银宝去赵家,把这事儿说给赵家听,若赵家有意,再说下一步。反正明年就要过门的,你婆母不在了,你是嫂子,关心小姑子的婚事,也没人能挑剔什么。”
李穆川笑道,“可要快些,你嫌弃这嫌弃那,外人可不嫌弃,多的是人等着给尹三郎说亲的。”
李姝听后,立刻行动起来。她把给赵家人做的针线收拾好,再打包一些家里做的干果和点心,又打发银宝去外面买了些好点心,一起带到赵家去。
第二天一大早,李姝吃过早饭,就带着玉娘和银宝出发了。
车夫黄老汉认识赵家的路,径直过去了。
到了赵家后,银宝去叫的门。费婆子不认识银宝,听银宝报了家门,她忙冲院内喊,“二爷,李家三娘子来了。”
李姝来赵家一共三回,第一回 是吴氏临终托孤,第二回是大哥儿赵传煦满月,第三回是赵世简中举。且这三回都是赵家相请才来的,她自己主动上门,还是头一回。
赵世简喜从天降,他整日在家读书,不免无聊。虽有慧娘陪着,但慧娘要管家事,也没太多时间跟他说话。听见费婆子喊,他一开始以为自己听错了,再听第二遍,把书扔下就冲出来了。
车停在大门口,帘子还遮着。银宝和玉娘给他行礼,赵世简摆摆手。
黄老汉也给赵世简鞠躬,“赵举人,老汉把三娘子送来了,等下晌老汉再来接三娘子。”
赵世简拱手道,“您老进屋喝杯茶。”
黄老汉急忙摆手,“谢过赵举人,老汉就不进去了,三娘子还在车里呢。”
赵世简看看四周,没有街坊来围观。今儿家里没有一个长辈,赵世简直接上前掀开了帘子。
李姝正坐在里面,面含微笑看着他。
赵世简也笑了,伸出手,“妹妹下车吧。”
李姝把手递给他,借着他手上的力气,轻轻跳下车。
赵世简继续牵着她的手,把她领进了门。玉娘和银宝在后面,假装没看见二人紧紧拉在一起的手。
费婆子在后面跟黄老汉道,“您且先去忙,等下晌来,我们二爷把来回的车钱一起结了。”
慧娘正在厨房带着蓉娘一起忙活呢,听见李姝来了,叮嘱蓉娘把下面的事情做好,洗洗手就出来了。
刚出了厨房门,就看见她二哥牵着二嫂的手,二人一起笑眯眯地进了大门。
慧娘忙上前,“姐姐来了,真是稀客。”
李姝挣开了赵世简的手,“妹妹又在忙呢,我今儿来叨扰了。”
孙氏听见了,也出来了,“李妹妹来了,真是稀客,快请进。哪里说的上叨扰呢,我们盼着你都盼不来呢。”
李姝忙给孙氏见礼,“见过大嫂子,煦哥儿还好?”
孙氏抱着孩子,不好行礼,“谢过妹妹关心,煦哥儿好着呢,能吃能睡,又长胖了,我都快抱不动了。”
已经半岁的煦哥儿在孙氏怀里,睁着两只眼睛看着李姝。家里的几个人他都认识,忽然来几个陌生人,他好奇地一直盯着。
李姝上前拉拉煦哥儿的小手,“能吃能睡才好呢,长得壮实,身子康健。”
孙氏一边把李姝往正房厅堂里引,一边笑道,“都是慧娘妹妹整日做的饭食好,我奶水充足,煦哥儿也吃的好。”
李姝笑道,“可不就是,慧娘妹妹如今越发能干了。嫂子整日带着孩子腾不开手,若不是有慧娘妹妹,家里如何能转的开。”
慧娘见两个嫂子都夸她,不好意思道,“我也没做什么,都是蓉娘和费妈妈在做。”
孙氏笑道,“妹妹可不能这样想,主家若没个主事的人,下人和帮佣如何知道做什么,要怎么做,都是妹妹会管人。”
赵世简笑,“慧娘不要客气,她两个见面,没啥可说的,就拿你说事儿了。一起夸小姑子,总是没错的。”
孙氏哈哈大笑,“二叔也是中了举的人,这样打趣我们妇道人家。”
慧娘在一边,吩咐费婆子上了茶,把新得的好点心也上一些。孙氏和赵世简陪着李姝说话,慧娘去厨下,一面拿出钱让费婆子再去买两个菜,一面吩咐蓉娘把该准备的准备好。
李姝见慧娘出去了,笑道,“我今儿来,是有事要和嫂子和二哥说呢。”
孙氏笑道,“那可是奇了,妹妹居然有事情跟我说。”
李姝把尹家的事儿跟孙氏和赵世简说了。
孙氏斟酌着开了口,“论门第和人家是不错的,不过,李妹妹担忧的不无道理,慧娘性子软和,若我们一个错眼看不见,岂不是要在婆家受委屈。”
赵世简道,“这事儿还是要问问阿爹的意思。”
孙氏笑道,“妹妹话带到了,剩下的就听凭阿爹做主了。妹妹家常少来,今儿定要多玩一会子。”
然后,她看又向赵世简,“二叔,煦哥儿该喝奶睡觉了,我就失陪了,你陪着李妹妹说说话。”
说罢,孙氏给李姝点个头,就走了。在她点头的时候,李姝起身,也笑着点了点头。
孙氏去了东厢房,除了玉娘,再无旁人在场。
赵世简根本就当玉娘不存在,把椅子挪到李姝身边,拉住她的双手,“有一阵没见妹妹了,我可想妹妹了。”
李姝嗔他,“要死了,这话也是能说的,仔细嫂子听见,玉娘还在这儿呢。”
玉娘捂嘴笑,“三娘子不要担心,我嘴巴最紧了。”
赵世简又道,“妹妹如今很有些为人嫂子的样子了,亲自过问小姑子的亲事。”
李姝笑道,“大娘不在了,慧娘妹妹又能干又乖巧,谁不喜欢她呢,总要给她说个好婆家,大娘也能放心。”
赵世简如今想到吴氏,内心那种伤痛已经转变成一种叹息和怀念,“阿娘若知道你对慧娘这样好,定会保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