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事情越闹越大,族里很多人都来围观。被徐婆子欺负过的人都眼前一亮,居然还可以这样?老娘撒泼,打她儿子!
“对,泗诚,穆淮那小子是要治一治了,不像话。若不是他不中用,他娘哪里用这样整日歪缠人!”
“就是就是,诚大爷,我知道淮兄弟在哪里,您吩咐一声,我带大家伙儿去!”
......
大家众说纷纭,主旨都是对徐婆子一家的讨伐。
徐婆子急了,立即跳脚骂人,“呸,你们这帮臭不要脸的,这关你们屁事,老娘愿意咋样就咋样,吃你家米了?”
李穆川见她越来越不像话,几个丫头也越哭越厉害,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李氏族人,还有外姓人,当机立断取出一小块碎银子,交给旁边一个名叫李承金的侄子,吩咐他,“金哥儿,你拿这钱去买些茶点果子,放在族长家里,再让你要好的弟兄们,一边去把族里人都叫来,一边去把李穆淮叫来。”
李承金立刻应了,叫上几个兄弟,分成两拨,立马就走了。
徐婆子见到李穆川宁可把银子给族里人喝茶都不给她家,恨的眼睛滴血,“川大侄子,做人莫要太绝情,我们过不下去了,才想跟你讨些吃食,你不给就不给,作甚还要欺负我们一窝子女人。”
还未等李穆川回话,李泗诚大声呵斥徐氏,“你莫要闹,好好的几个女孩子,被你都教坏了!你再闹,我就替死了的淮哥儿他爹休妻,别以为你守了几十年的寡,就可以称王称霸!方哥儿媳妇也守寡,何曾像你一样整日作耗!”
郑氏别说闹事了,她躲事都来不及。
李承金办事效率高,立刻把所有人都召集齐了,茶点果子之类的,也放到了李泗诚家。
李穆淮见他娘又出来闹事,立刻跪下央求他老母,“阿娘,咱们回去吧。都是儿子没用,让阿娘受委屈了,儿子,儿子不孝,求阿娘责罚。”
徐氏一辈子最疼爱这个儿子,见他跪下,自己也哭了,“我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家里日子难过,你又没个儿子,以后可怎么办哟!”
李穆淮立即也哭了,邱氏也红了眼圈,一家子哭得如同奔丧一样。
李泗诚见徐氏不再闹,又见他们哭得惨,不忍心再责罚,让族人扶起李穆淮一家子,大家都进屋喝口茶,吃些点心。
李穆川一家子也跟了进去,李泗诚怕李穆川心里有想法,觉得他这个族长办事不力,又替李穆淮一家打圆场,“川哥儿,淮哥儿他娘年轻守寡,和方哥儿媳妇不一样,家里没有你这样得力的兄弟看顾,故而泼辣了些,你莫要往心上去。”
李穆川点点头,“大爷说的是,侄儿本不想和她们来硬的,只是从了一回,后面又要如何呢。况且,在外面人来人往的,咱们李家内里的事儿,总不能让外人指指点点。”
李泗诚摸摸胡须点点头,这个侄儿倒是不错,可惜住到城里去了,要不然倒是下一辈族长的好人选。
徐氏不再闹了,几个丫头也不敢闹了,都安安静静地低着头,站在一边。
李姝趁机和桐娘说话,“这位姐姐,我们才来,不知豆娘姐姐的事儿怎么就传得大伙儿都知道了。”
桐娘抬了抬眼皮,没说话。
李姝把自己头上的绢花取下一朵,塞到桐娘手里,“姐姐有所不知,我们家虽说在城里住,却也过得寻常日子。姐姐看我的手上,都是茧子,这都是纺线磨的,我家里并没有仆人,我们也不是什么小姐,我阿姐每天还要洗碗烧火呢。姐姐定是听差了,或是传话的人说差了,以为我们过得好日子。”
桐娘立刻抬头,“怎么会?你也要纺线?雪娘说你们在家什么都不用干,只用等着穿好衣服,吃好吃的,还说你阿娘心软,只要哭一哭,你们就会收养我们。”
这话一出,立刻全场安静。
徐氏立刻像找到替罪羊一样骂起来,“我说这几个丫头怎么跟鬼迷了心眼似的,原来是有人出高招啊。”
肖氏郑氏等人也吃了一惊,只有李姝姐妹恍然大悟。
王氏顿时气得直发抖,预寻雪娘来问话,又怕是真的,那雪娘以后还如何立身,预备不问她,族人这里又不好交代。
肖氏见王氏的样子,知道她心疼孙女,也不忍心再把别的女孩子拉进来,忙劝王氏,“大娘,今儿这也不算大事,淮兄弟家里几个丫头给我们夫妇拜年,只是礼行得大了些,倒把我们吓了一跳。原该是我们做大爷大娘的给孩子们些茶果钱。”说罢起身,往四个女孩子一人手里塞了10文钱。
郑氏平日就是弟妹说啥她说啥,“这话很是,都是一家子人,哪里有那些歪心思。你看姝娘不就把绢花给了桐娘,她们姐妹,都好的很。”
王氏和蒋氏顿时感激万分地看了肖氏妯娌一眼,众人见这里还关系着族长家的孙女,都不好再说话,吃过茶点,趁机纷纷告辞。
李穆川也觉得不好再多待,领着家人,着黄老汉赶车,一起走了。
徐氏走前,恨恨地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呸,一群欺软怕硬的腌臜货!”
桐娘看着李姝家越走越远的骡车,眼睛还是像钩子一样盯着前方,什么都没说。
第12章 上元节意外得财
李穆川一行人回家后,大致向家里人讲了下午的事情,众人唏嘘一翻,都按下不提。
第二日,郑氏带着儿子回娘家。肖氏因年前回过两次娘家,今日与张氏一起在家等待家里两个姑太太回家。李姝姐妹三一起在家迎候两位姑母。
李兰芝是新嫁娘,本应先来的,结果却只来了新女婿侯应勤一个人。张氏大惊,忙问女儿如何没来?
侯应勤扭捏了半天,方给岳父岳母作个揖,说道:“芝娘她有了身孕,有些不大稳当,不敢出门,今儿特让小婿前来给岳父岳母拜年。”
张氏等人听后又欢喜又担忧,喜的是李兰芝有了身孕,忧的是胎不稳。
李秀芝很快也带着丈夫何贤和二子二女来了。李秀芝是老大,比李穆方大三岁,家里最大的儿子比李兰芝还大一岁,也是去岁刚成的亲。今儿小两口回岳家去了,李秀芝带着剩下的孩子们回来了。
李姝和大姑家的春娘姐姐最要好,与他,因为春娘最能接受李姝的奇怪想法。
李秀芝回娘家,和阿娘弟妹们好好乐呵了一天,直到天黑才回去。
侯应勤走的时候,张氏再三叮嘱她,多看顾些李兰芝,莫让她累着。侯应勤再三答应,方才离去。
一直到正月十五,李姝就在不停地走亲戚、拜年、吃酒席,与姑妈家、舅妈家、姨母家、李穆川同僚家的姐姐妹妹们寒暄,虽有些累,却也多交了几个小闺蜜。
日子挤挤挨挨地,到了上元节。京城这边,上元节是最热闹的节日。这一天,护城河里全是花灯,大街小巷都是猜谜、关扑类的游戏,有些店家为招揽生意,特意设了有奖竞猜节目。
往年李姝年纪小,家里人怕她被花子拍走了,不让她去。今年她努力游说多日,肖氏才答应她,只叮嘱她们不能走远了。
吃过夜饭,李姝姐妹三个在李家兄弟的陪同下一起出门了。李姝还偷偷带了二两银子在身上。
出了杨柳胡同。只见大街上熙熙攘攘,男女老幼摩肩接踵。街道两侧灯火通明,叫卖声、欢呼声,凑在一起好不热闹。
今日的庙前街比往日热闹更多,各家商店门口都挂着花灯,门口或在猜灯谜,或在关扑。
李家兄妹来到一家名叫五柳书斋的书店门口,只见一群读书模样的人聚在一起在猜灯谜。李承业上前一看,还有两个认识的同窗,一人叫黄林翀,一人叫丁世梁,互相打过招呼,众人邀请李家兄妹一起加入了游戏。
李姝正想玩点高兴的,立即答应了,丽娘和豆娘也想看看热闹。
老板见来了新人,又把规矩说一遍。看中哪个灯,可以拆开看谜面,猜对了,免费取走灯,猜不对,要买走灯。
李家只李承业多读了些书,李姝上辈子虽读的书多,这辈子还是个文盲呢。众人玩过一阵子,李家兄妹买了三盏花灯,只中了一盏花灯。遂作罢,去玩别的了。
又来到一家酒楼门口,一群富家子弟正在关扑。
一个身穿锦袍的少年郎把身上的荷包往桌上一摔,大声喊,“姓杜的,再来,我就不信好运都在你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