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妩惊喜:“那你肯定也很精通了。”
族长的女儿,又是继承人,定然从小被培养得各方面的都很优秀。
“尚可吧。”穆敏吐吐舌头,“其实我觉得我应该挺厉害的,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小萝卜告诉我要谦虚。”
“你别听他的,老古董一样的。”阿妩笑道,“我姨丈也很擅长这些。到时候咱们都一起去。”
这些年衣食无忧,又与众多匠人切磋,刘成现在已经算得上是行业专家级人物。
“行。”穆敏一口答应,跃跃欲试,“姐姐,咱们什么时候去?”
去皇陵,肯定是探宝。
虽然不知道探什么宝,穆敏还是充满了热情。
“这几天阴雨连绵,”阿妩道,“不适宜进山,等天彻底晴了再说。”
当初陆弃因为山体滑坡而失忆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所以没什么比安全更为重要。
“好。”
“这几日我带你在上京转转。”阿妩道,“喜欢什么跟我说。”
她现在已经有了作为大姑子的自觉性,要替小萝卜好好照顾穆敏。
对于未来的弟媳妇,阿妩一直以来都没有太高要求。
小萝卜看上的人,错不了。
但是穆敏和她这般投缘,也算意外之喜。
“好,谢谢姐姐,那我就不客气了。”
第二天,阿妩就带着穆敏去了上京城最好的绸缎庄子。
“这云锦好漂亮!”穆敏看着面前月白色的云锦,啧啧称奇,眼睛都舍不得眨了。
边城虽然繁华,但是到底是边关,绸缎庄子与上京的还是没法比。
“记上。”阿妩对这些没什么研究,也不很上心,坐在一边喝茶一边对招待的店小二道。
穆敏选了一会儿,发现已经有六七匹,忙道:“不要再买,我看看就行。这些我都喜欢,总不能把绸缎庄子都搬回去。”
阿妩笑道:“那有什么关系?你喜欢的话,将来多开几家绸缎庄子。魏家的静姝姐姐你见过吧?”
“见过,魏姐姐还送了我一盒宫造的绢花。”穆敏想起来就眉飞色舞。
“魏夫人家里就是开绸缎庄子的。”阿妩道,“当然也是托魏大人的福。所以魏姐姐的几个舅舅都说了,等将来魏姐姐成亲,几人要合伙送她一个绸缎庄子做嫁妆。”
穆敏惊讶地嘴唇微张,十分羡慕:“我也想要这样的嫁妆。”
阿妩“扑哧”一声笑了,终于遇到一个比她还不害臊的人了。
“那等你和小萝卜成亲的时候,我送你一个好了。”阿妩道。
她可不是信口开河,这么多年,哥哥小时候给她的东西积攒下来,也不下十万之数。
这么大的绸缎庄自送不起,小点的她还行。
“那我回头也送姐姐一箱东西。”穆敏道。
“行。”阿妩笑道,并没有放在心上。
又流连了一会儿,穆敏知道阿妩的事情很多,没好意思多待,提出要走。
阿妩结了帐,穆敏又不放心地嘱咐小二,让他们一定要轻拿轻放,不要损毁了她的宝贝,才跟着阿妩离开。
她们离开之后,二楼拐角处,一个埋怨的女声响起。
“秦大姑娘对您那么嫌弃,奴婢还当秦大公子最后能找个什么样的高门贵女呢!现在看来,竟然是找了个村姑,呵呵。”
说话的是明锦的丫鬟。
明锦神情复杂。
她也没想到,会在这里和阿妩以及小萝卜的救命恩人相遇。
明唯告诉她,小萝卜为一世外隐居的女子所救,并且看陆弃的意思,应该是默许了小萝卜和这女子的婚事。
她刚才看了,穆敏确实清丽脱俗,但是这见识和礼仪,也真的差了自己一大截。
这样的女人,秦大公子都没有嫌弃,只因为救命之恩就答应娶她。
倘使当初自己不主动退婚,等他回来,肯定不会毁了和自己的婚约的,那穆敏,最多只能做个贵妾了。
她甚至萌生出一种很自我的念头——难道小萝卜是因为自己悔婚才破罐子破摔,娶谁都无所谓的吗?
随即她自嘲地笑笑,她算什么,他根本都没见过自己,两人也没有只言片语的通信,凭什么喜欢自己?
见她没有说话,丫鬟继续道:“您听听,未出阁的姑娘,听到嫁妆一点儿也不脸红,还有脸说‘我也想要这样的嫁妆’,真真让人笑掉大牙。秦将军府这是丢了西瓜,偏偏捡芝麻。”
“不要再说了。”明锦打断她的话,“既然已经退亲,那我们和将军府再无瓜葛。秦大公子要娶谁,跟我都没有关系,以后也不许再提。”
她今日是来替自己选出嫁要用的东西,应该欢欢喜喜的。
丫鬟依旧不忿,但是不敢再说话。
第1109章 多管闲事的穆敏
穆敏知道阿妩忙,便不用她陪,只求她帮忙在世子府里找了个熟悉外面的婆子,每天在外面到处逛,即使下雨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兴致。
结果两天后婆子晚上央人带着她到军营求见阿妩。
阿妩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忙让人带婆子进来。
婆子满脸愁绪,进来就跪下了。
“怎么了?”阿妩沉声问道。
“大姑娘,”婆子快哭了,“您给老奴三千两银子,让老奴带着穆姑娘在城中完。可是穆姑娘花钱如流水……这两天已经花了两千两。老婆子实在不敢贪污,还望您明鉴。”
原来是害怕自己责她贪墨。
阿妩心里松了口气,道:“只要你真的做事坦荡,我不会苛责你。”
不过每天花一千两银子,这也实在太夸张。
婆子如释重负,给阿妩磕了个头:“大姑娘明鉴。”
阿妩道:“你起来说话。跟我说说,穆敏都怎么把这些银子花出去了?”
让她这么花钱,她自己也花不出去。
婆子恭恭敬敬地垂手道:“穆姑娘给自己花的银子,不过几十两,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珠宝玉器那些,穆姑娘都不是很喜欢。”
这个阿妩倒是在娘亲的信中看过。
那银子到底怎么花出去了?
“穆姑娘见到一个卖字画的书生,用一千两银子买下了那些原本只要几十两的所有字画……”
阿妩鬼使神差地开口问道:“那书生长得好看吗?”
怎么忽然有一种,小萝卜很危险的感觉?
这个问题把婆子问得一愣一愣的。
“你照实说就行。”阿妩笑道。
婆子诚实地摇摇头:“回大姑娘,不好看。虽然是书生,但是老奴看着,倒像个做粗活的力工,又黑又瘦,还有点罗锅。”
阿妩替小萝卜松了口气,又好奇地道:“那穆敏是怎么说的?”
她不会傻到无缘无故给书生送银子,这点阿妩还是相信的。
“穆姑娘说,她只是给了应该给的银子,老奴拉都拉不住。”
阿妩好奇心起,这只是穆敏一时怜悯还是那书生确实有才?
“那个书生的情况,你打听了吗?”
“老奴是事后才让人打听的……”见阿妩点头赞许,婆子紧绷的心放松了些许,继续毕恭毕敬地道,“那个书生姓文名徵,是个秀才。”
“家境贫寒,但是读书有天分。他被寡母拉扯长大,寡母为了供他读书,绣花熬瞎了眼睛。”
“先生都夸他,但是他十三岁中了秀才后天下就乱了,没法继续考举人,中进士,一直穷困潦倒地度日。”
阿妩明白了,这么说来,这书生应该是有过人之处,穆敏是慧眼识英雄。
“但是,”婆子是个实诚人,不想骗阿妩,也不敢骗这府里未来的女主子,便如实地道,“但是旁人几乎都没有买他的字画的,三两银子一副,一个月也卖不出去一副。”
“那没关系。”阿妩道,“只要她高兴就行。你继续说,剩下的九百两怎么花了?”
婆子刚刚缓和了些的脸色又有些凝重起来,她艰难地咬着嘴唇,支支吾吾地道:“老奴说了,您千万别生气。穆姑娘花了八百八十八两银子劝架。”
阿妩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闻言茶水险些喷出来:“劝架还得花钱?难不成她去拉偏架,把人打坏了或者是砸了人家的店?”
“都不是。穆姑娘要去听曲儿,老奴就带她去了勾栏之中。当然是那正经的地方,藏污纳垢的那些腌臜地方,便是再给老奴十个胆子,也不敢脏了穆姑娘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