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风华+番外(61)

作者:千年书一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再后来,颜彦出手救了皇长孙李熙,皇上答应赐一座宅第当陪嫁,明摆着是要为她撑腰。

多好的一个小姑娘,多好的官场助力,可惜偏偏说给他这个庶子了,偏偏这个庶子还是一个百无一用的哑巴。

因此,陆端委实后悔这件事陆家处理得太过了。

可惜,世上没有早知道,要怪只能怪他儿子有眼无珠。

------------

第八十五章 共勉

 陆端正感慨自己儿子有眼无珠时,偏李琮又说起颜彦关于经商的那番论调。

“朕问你们,你们觉得经商的目的是什么?”李琮先卖了一个关子。

“回皇上,自然是挣钱。”温文山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是主管尚书省的左相,相当尚书令,下设六部,是总理百政的百官之长,所以想当然地认为这个问题他最有资格回答。

“还有不同看法吗?”李琮看着大殿上的官员问道。

“回皇上,让国库充实,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王实修补充了两点。

他是主管中书省的右相,相当于中书令,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和诏令,因而对税赋这一块比较了解,本朝商人的税赋比较重。

“嗯,有点意思,那丫头和王相的想法很相似,只不过这一次她没有你说的这么高屋建瓴,她说经商也等于做善事,也是一件功德事。”

“回皇上,请恕臣愚钝,自古商人哪有不逐利的,既逐利,又何来的积德行善?”这话是镇北侯宋烨问出来的。

“对啊,否则怎么叫无商不奸呢?那些商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哪个不是坑蒙拐骗的?”这次开口的是刑部尚书董为斌。

他经常接到一些商人的案件,都是关于坑蒙拐骗的,因而他对商人也没有好印象。

“正因着这些商人一有钱就把社会风气带坏了,所以现在百姓们安心在乡下种地的也越来越少了,致使京城附近的流民越来越多了。”这一次开口的是京兆尹吕椆。

“可若是没有商人,户部的税赋收不上来,拿什么支撑整个大周?”户部尚书石存裕问。

“你们说的虽有一定道理,但太片面了。颜姑娘说世间万物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的,比如说她想开一间糕点铺子,一方面是为挣钱,另一方面则是为行善。因为做生意需要雇人,雇人就相当于养活别人,养活别人难道不是一件善事?尤其是对那种没有任何进账的家庭,这点微薄的收入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回皇上,那也只是杯水车薪,若果真是为行善,何不直接施舍对方?干嘛非要开铺子,说白了不还是为了挣钱吗?”平西候朱晋收到陆端的示意,站了出来。

“这不一样,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孟诺站了出来驳道。

“对对对,正是这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靠施舍来行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不如教给他们一种生存的方式。”颜芃见孟诺站出来了,他也站出来了。

皇上都点颜家的名了,他还用避讳什么?

“启禀皇上,臣愿闻其详,莫不是颜姑娘打算把做糕点的方式教会别人?”朱晋被驳,正觉没面子,听了这话又站出来了。

他虽然没吃过那糕点,可也听闻了那糕点不是一般的喧软可口,试想,能得到太后和几位长公主赞不绝口的点心味道能差了?

“非也,颜姑娘说,做糕点要用大量鸡蛋,所以她打算自己买荒山雇人去养鸡,这样又能养活一部分人,本着物尽其用人尽其责的道理,她还说养鸡的同时可以用这些肥料去种菜种地,还能养活一部分人。为此,她求太后给她写了一副墨宝当牌匾,说是希望生意能红火,这样她就可以挣更多的钱来养活更多的人。对了,她还说要建一个大同的庄子,收留些鳏寡孤独。”太子李稷回道。

“启禀皇上,启禀太子殿下,这与微臣说的可以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是殊途同归,只是微臣没有想到,颜姑娘这么小的年龄便就有此修为,实在是可喜可贺。”王实修回道。

“是啊,这次在山上修行,这孩子真吃了些苦头,天天跟着师傅们下地劳作,同时也接触了些穷人,这才有了这番感触,想用手中的闲钱去帮助这些穷人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至于能做到哪一步,她也说尽力而为就不会后悔。说到这,镇国公,彦儿那孩子还有一句话,朕觉得可以和你共勉,她说前些日子虽然遭遇了些挫折,也受了些委屈,但总的来说还是心怀感激,因为她懂得了亲情的可贵和生命的不易,因而她会倍加珍惜现有的一切。”李琮说完特地看了一眼台下站着的陆端。

陆端见皇上点他名了,只得站出来,“启禀皇上,犬子让颜姑娘受委屈了,经过这些事,犬子也向臣承诺过,一定会善待并珍惜颜姑娘,不会再让她受任何委屈。”

“那就好,朕希望你们陆家能信守承诺。朕说过,朕和鹏程亲如兄弟,他的女儿就如同朕的女儿一般。”李琮特地点出“陆家”而不是“陆呦”,用意也是不言而喻的。

“臣谨遵圣旨。”陆端跪了下去。

李琮见自己目的达到了,又换了一个话题,说起西北的干旱来。

这些就和颜彦没有关系,因此,颜芃也就把话收住了。

“你是说皇上又在朝堂上申诫了陆家?”马氏吸了口气,问道。

“可不是,皇上估计也是担心彦儿嫁过去被陆家人看低了,所以才特地提出申诫。”颜芃没有意识到妻子的不对劲。

但颜彦却发现了马氏的脸上再次闪过一丝忧色,而马氏见颜彦打量她,忙讪讪一笑,“孩子,我是担心是物极必反,皇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你出头撑腰,可内宅的事情哪里是外人好伸手的?”

“婶子既然说到这了,我想起一件事了,分家另居的事情你们怎么谈的?”颜彦问。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不分家她怕更没有好日子过了。

“陆夫人倒是愿意你们留在陆家,说是刚成亲就把你们分出去,外面的人不知情还以为是她容不下这个庶子,再有,陆家就这两个儿子,老太太也不愿意看着你们分出去,但她说了,你若是实在感觉不便的时候可以搬出去住几天散散心,但年节时候必须回陆家。”

“理应如此,这是规矩。”颜芃点点头。

颜彦听了没再反驳。

------------

第八十六章 抱不平

 接下来几天,颜彦去孟家和云家以及马氏的娘家各吃了顿送嫁饭,除了孟家,剩下的两家是马氏带着颜彦颜彧几个一起去的。

这几家的饭一吃完,颜家就陆陆续续来客人,先是颜彦那个在北地的叔叔颜艾,打发了他妻子陈滢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也给颜彦送了一份添妆礼,十匹衣料以及几十张上等动物皮子,外加压箱底的金子六十两。

紧接着来的是远嫁金陵的姑姑颜苾带着她的两个儿子回来了,而嫁在洛阳的另一个姑姑颜芕则以家中诸事繁杂走不开身没有亲来,倒也打发了下人送来一份贺礼,几件衣料和一套纯金首饰。

颜苾和颜芕也都是庶出的,但据颜苾自己说,她和颜彦父亲很是亲厚,故而见到颜彦先搂着颜彦哭了一通,从她的哭诉中,颜彦知道她清楚颜彦要嫁的不是陆鸣而是陆呦了,因而一个劲地说颜彦命苦说她可怜之类的话,继而又问当时的情形。

“姑母,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事情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然没有退路了,这门亲事不嫁也得嫁。”颜彦不想再重复这个话题。

主要是她知道颜苾一个庶出的女儿回娘家也不会有太大的话语权,真把马氏得罪了,万一夫家出点状况,娘家不给力怎么办?

不过她和陈滢能大老远赶来参加她的婚礼,她着实有点感动,更别说,颜苾的贺礼也不轻,给了她一百两压箱子的金子,还嘱咐她不要说出去,大概是颜家还有这么一大堆堂弟堂妹吧。

颜彦这边刚和这些姑姑婶婶以及堂弟堂妹和表弟表妹们厮见完毕,颜彰也从书院回来了。

因而,这天晚上,颜家在上房吃了顿团圆饭,热热闹闹的,足足有三大桌。

初八日一早,颜府大门内外全都装饰一新,大门和院门都挂上了大红的灯笼,从大门到正房的甬道全都铺上了红毡,就连院子里的树上也披上了红绸。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