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风华+番外(445)

作者:千年书一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还别说,颜彦提的这个问题李琮确实没有考虑到,他只想着把契丹打趴了,把契丹的土地都拿过来,却没有想到汉人如何在草原上生存并立足?

“孩子,你真是不错,不亏是我的小智囊团。”李琮再次叹服了。

“皇上是忧心的事情太多了,我是闲着,这不一样。”颜彦谦虚了一句。

“你放心,战事结束后,论功行赏,我不会亏了那小子。”李琮主动给出了一句承诺。

“皇上叔叔,我夫君回来后可以参加科考,他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出仕。”颜彦骄傲地说道。

她相信经过战争的洗礼,陆呦对政务、军务、民生等问题肯定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因而颜彦相信,陆呦的策论绝不会比这些只会读圣贤书的书生差。

“一样的,他这也是凭实力。”李琮斜睨了颜彦一眼。

相比较而言,他还是希望陆呦做一个武将,不单是他的军事才能,还有他对军事器械的研究,这样的人才更是他急需的,也是大周急缺的。

“不一样,我希望他做一个文官,武将已经试过了,没什么挑战性,皇上难道就不好奇他在别的方面也会不会有什么建树?”颜彦故意说道。

她委实不希望陆呦去做武将,因为武将就意味着要镇守边关,这个年代,镇守边关的条件委实很辛苦,不说别的,光就吃这一项,颜彦就得叫苦不迭。

不得不说,颜彦的话打动了李琮。

试试也无妨,左右什么时候战事再起了,他可以再临时任命也是一样的。

不过这话李琮没有说出来,他是担心万一到时陆呦考不上进士,他还得从武将这边给他找点事情做,这样的人才可不能闲着。

颜彦倒没有想这么远,见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她告辞了,不过没有直接出宫,拐去慈宁宫了。

很不凑巧的是,在慈宁宫门口碰上了马氏,马氏是来给太后送节礼的,见到颜彦,她伸出手来想拉拉颜彦的手,颜彦躲了一下。

“彦儿,你,我,我们。。。”

“二婶走好。”颜彦说完径直进去了,没再看马氏一眼。

马氏倒是一直看着颜彦的背影进了门这才转过身子,幽幽地叹了口气,离开了。

太后见到颜彦,先看了看她的脸色,继而问道:“碰到你二婶了?”

颜彦点点头。

“说什么了?”

“没说什么,就叫了她一声。”

太后张了张嘴,又闭上了,继而又开口问:“孩子,怪不怪我?”

颜彦摇头,“我知道太后是看在祖母的面上,颜家不能倒,我能理解。”

后面还有一句话颜彦没有说出来,理解不等于接受,理解不等于认可。

太后不期然颜彦能说出这番话来,这的确是她的心声,因而,她拉着颜彦的手抚摸了几下,“好孩子,你能这么想就好,也不枉你祖母疼你一场。”

颜彦笑了笑,命人送上了她从庄子里带来的新鲜果子,桃和杏,另外还有几样新鲜的菜蔬。

太后一高兴,非要留她吃晚饭,饭后,又命她留下来陪她摸了两圈麻将,这才放她回去,倒是也没忘了赏她些衣料首饰什么的。

颜彦是端午节过后从大河嘴里得知皇上派人去见过那位公子了,并把他接进了宫里,具体谈了些什么颜彦无从得知。

不过据大河说,那人从宫里出来后直接出城往北地走了,颜彦猜测应该去回复周禄了。

话说这周禄的身份究竟是什么颜彦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就算他贵为契丹皇子,可他就一定能做了契丹的主?契丹还有一位太子在大周关着呢。

这个问题颜彦很快就有了答案,半个月后,颜彦接到陆呦的来信,信上说契丹皇帝驾崩了,新任皇帝提出要求罢战三年,这三年他必须守孝,为了表示诚意,契丹主动把雁门关这边的兵力撤回了,同时也把围攻南京城试图夺回南京的契丹兵也撤回了。

紧接着没半个月,李琮接到契丹来使送来的国书,国书上言明两国暂时休战三年,期间可以就两国未来的关系走向进行协商和谈,契丹提出休战五十年,也答应归还燕云十六州,条件是大周答应和契丹结盟,若契丹遇有外敌,大周能伸出援手。

李琮拿到这份国书后第一时间把颜彦接进宫了,他总觉得契丹提出的条件太过优厚,恐其中有诈。

------------

第六百二十四章 休战

颜彦看到这份国书,倒是有点确定这位周禄是一位穿越同行了,他准是也算到契丹很快就要被女真和蒙古相继灭掉的命运,因而他改弦易辙了,不和女真结盟,改抱大周的粗腿,无他,大周的火炮能把女真和蒙古镇住。

颜彦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诉了李琮,李琮倒不觉得意外,因为颜彦一直主张留着契丹当屏障,只是李琮想不明白的是,契丹为何会这么轻易认输,这不像是契丹人的风格,难道他就不怕背负千古骂名吗?

“回皇上叔叔,这个周禄是跟着汉人长大的,之前这么多年一直研习的是汉人的儒家文化,和真正的契丹人还是略有点不同的,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这么快就拿下了顺州、蓟州、檀州等地,这实力契丹人也看到了,与其和我们死磕,最后仍是一败涂地,还不如聪明点,保存点实力,毕竟如今的草原霸主已然换成蒙古了,他们要在草原上讨生活也不是一件易事;其三,女真的临时反悔也打了契丹一个措手不及,要知道契丹这几年的战事消耗也不小,之前他们的整体实力还不如咱们呢,这几年咱们因为山薯和棉花的推广,军队的温饱有了进一步的改善,而他们契丹呢?没有女真的支持,他们更难以支撑这场战事了。”

李琮听了颜彦的话点点头,承认颜彦说的有点道理,可又不完全信服。

送走颜彦后,李琮在次日的朝堂上讨论起契丹的这份国书,他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几乎所有的文官都一边倒地同意签订这份停战协议,要知道,大周的本意就是要回燕云十六州,如今契丹答应归还了,还打什么?

真把契丹打没了,那些蛮荒之地大周要来做什么?难不成真把汉人赶去那种地方生活?先不说汉人能不能适应,单就说那些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也不会接受的,还不三天两头来找茬?

既然大周没打算接管契丹的草原,那么大周费心费力地把契丹打没了,岂不是成全了女真、蒙古和回鹘等国,若是有一天他们羽翼丰满了再反过来对付大周,岂不是自己给自己留隐患?

与其如此,还不如把契丹人赶回他们的草原,留着他们慢慢和那些游牧部落内耗去,大周还可以腾出手来敲打敲打南边的一些不安分的小国家。

不过武将们大多不赞成停战,他们担心的是契丹使诈,说不定是想借着这三年时间研究什么新式武器呢,否则怎么解释这位契丹老皇帝这么刚刚好,大周刚把南京城攻下,他就驾崩了?

因此,武将们提出,干脆趁胜追击,直捣契丹的上京,同时也震慑震慑那些不安分的部落和汗国。

但武将里也有同意休战的,孟诺就是一个,还有一个是赵燎,他们认为契丹此时正值国丧,新主提出罢战也是人之常情,而且这次契丹开出的条件很优厚,完全达到了大周的预期,大周为何不能接受?

即便如某些人所言,契丹使诈,有可能会利用这三年研究新式武器,难道大周就不能利用这三年也改进改进自己的武器?

再则,燕云十六州已经回到大周,契丹想要再夺回去可不是一件什么易事,而大周有了这十六州做屏障,更不惧契丹反悔了,真要再打起来,那绝对是契丹的灾难,而非大周的损失。

李琮见这些文官们的想法再一次和颜彦重合了,也拿定了主意休战,不管怎么说,燕云十六州回来了,他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也能在青史上留名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增强大周的国力。

这个国力不单指国库的丰盈百姓的温饱,还包括各种先进的军事武器,因为这次的战争告诉他,谁手里掌握了先进的军事武器,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过去没有火药也没有火炮,也没有足够的战马,全凭点刀剑、盔甲,难怪打不过契丹人的铁骑,因而,痛定思痛,李琮决定利用这休战的几年时间好好改善一下这火炮,争取组建几个火炮队,看以后谁还敢觊觎大周的土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