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彦只得再次搬出了那位传教士的笔记。
说来也是巧合,颜彦也是才从皇上口中知道,京城前些日子真进来了两个金发碧眼的传教士,好像是从泉州一带过来的,是跟着做生意的商船下来的。
颜彦还打算这一两天找时间去拜会一下他们,看看他们有没有带什么新式的东西过来。
显然,皇后也是听说过传教士一事的,因而便没有怀疑颜彦什么,倒是对颜彦的博学多才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对了,彦儿,本宫听说你一直不赞成大周和女真结盟,这件事你怎么没有说动你皇上叔叔?还有,你现在还坚持这一点吗?”皇后问道。
她也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那位宸妃别看宠冠后宫,可至今没有身孕,这件事她一直觉得很蹊跷,暗中查了一下,居然是皇上动的手脚,因而她委实困惑了。
可她又不能直接去找皇上要一个答案,而她之所以问颜彦,是因为她知道颜彦不止一次就这个问题向皇上进言过,而皇上也不止一次在朝堂上夸过颜彦,所以她想从侧面打听一二。
“回皇后,民女不过是就着自己所知的这点书本知识和皇上探讨了两次,也不一定就对,皇上叔叔做了这么多年的帝王,考虑问题肯定比我一个闺阁女子要全面。”颜彦可不敢承认自己比皇上高明。
虽说这段历史是相似的,但大周毕竟不是北宋,将来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测,颜彦可不想背负这么大的责任。
皇后见颜彦否认,倒也没再追问什么,她看出来,颜彦对她肯定有所保留。
太子妃见皇后沉默了,也猜到准是颜彦的回答令皇后不满了,忙帮着把话题岔过去,说起她这次的动胎气来,问会不会影响肚子里的孩子健康。
可颜彦哪里懂这些?
好在关于胎教这方面,颜彦多少也了解一二,因而她把自己所知一股脑告诉了太子妃,比如说,孕妇开心,宝宝也开心,孕妇若成天生气,就容易生出不健康的孩子,还有,孕妇在孕期多动动脑,看的书多,生下的孩子肯定就聪明。
“这孩子,看你说的这么头头是道,不知情的还以为你生过几个孩子呢。”皇后打趣道。
“回皇后,这是我祖母说的,我祖母说我娘怀我的时候就是因为忧虑太过,无以排遣,因而那段时期她看了不少书写了不少思念我父亲的诗和文章,可惜就是忧虑太过导致后来的难产,所以我刚生下来又瘦又小,还时常肯病,我祖母为此没少操心,倒是也有一样好处,我有一副还算差强人意的聪明头脑。可惜我祖母也走得早,没能让我回报她一二。”颜彦编出了一段说辞。
可能是颜彦最后两句话太过伤感,太子妃强笑着说道:“妹妹太谦虚了,你这副头脑若是差强人意,那我们这些蠢笨蠢笨的还怎么活?”
“不过彦儿这么一说,我倒是觉得有几分道理,我怀太子那会,因是第一胎,心情好,太子生下来也健康聪明,后来怀三公主那会,因为一些事情没少生闲气,三公主生下来后也是时常肯病,说话也晚,没两年人也没了。”皇后说着说着也回忆起往事来。
这个话题显然太沉重了,颜彦见此,忙搜寻些笑话来把话岔开了。
------------
第二百九十九章 要人
不知是不是颜彦又帮到了太子还是因为颜彦开解了太子妃,总之,从东宫出来,皇后看颜彦顺眼多了,主动赏了她一堆东西,其中最让颜彦欢喜的是皇后知道她喜欢吃米饭,送了她一斗红米。
据皇后介绍说,这红米是南越那边来的贡米,不管是做粥还是做米饭都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而颜彦听了这话特地抓了一把胭脂米细看起来,红色,颗粒比普通大米长一点,但两头又比普通大米圆润些,倒是有点像传说中的胭脂米,而颜彦之所以记住胭脂米是因为上一世看《红楼梦》里提到胭脂米,她好奇便上网问了下度娘。
当然了,颜彦没有见过实物,只是觉得有点像而已。
不过就算不是胭脂米,就凭贡米和特殊香味这两点,颜彦也对这红米有了兴趣。
因而得知对方送来的可巧就是稻子时,颜彦厚颜问皇后要了一斗,她打算回去试种一下,看看也能不能弄出一个精品来。
从宫里出来,颜彦回陆家吃的晚饭,饭后,陪女眷们说了一会话,颜彦以要回去提取蒸馏酒为由和陆呦一起回明园了,没有留在陆家住。
次日,颜彦正领着山花母女在后花园浸泡红稻种子时,陆老太太上门来了。
得知颜彦在后花园,老太太拦住了要通传的丫鬟,直接找到后花园来了。
见此,颜彦敏感地意识到老太太准是有求于她,可对方不提,颜彦自然不会主动问。
颜彦不问,老太太也不着急提,扶着丫鬟把整个后花园大致转了一大圈,看了颜彦栽种的这些东西,心下虽不认同她把好好的一个后花园弄成了庄稼地,但老太太仍是夸了她不少,诸如能干、聪明、肯吃苦什么的。
“祖母,我不过是动动嘴,正经这些活都是她们帮我做呢,我听宫里的女医说,孕妇最好是多活动活动,这样生孩子时才会顺畅些。”颜彦一边说一边把人领到了临水轩。
临水轩是一座两层的木屋,就在荷塘边,一楼被颜彦收拾出来当成一个小书房兼茶室,平时没事在这晒晒太阳看看书喝点下午茶什么的。
因而,临水的这一面颜彦弄了一个露台,外头摆了一张摇椅,里面靠着墙根摆了一张罗汉榻,没事就歪在这一边晒太阳一边翻几页书,累了还能眯一会或者是看看风景。
不过陆老太太一进屋看见的倒不是这个罗汉榻,而是摆在屋子中间的那张大书桌,书桌上面有五六只笔筒,每个笔筒里都插满了笔,此外,书桌上还有一幅没有干的字幅。
从书桌,老太太把目光转到了罗汉榻,罗汉榻中间的矮几上放了一个托盘,托盘里摆了两样点心和一个带盖的白瓷杯,托盘外摆了一本翻到一半的书。
不过最吸引陆老太太的是罗汉榻上摆放的坐褥和引枕以及靠枕,不是什么华丽的织金锦,而是用白、绿、灰三个颜色的绸子拼成的图案,上面绣了点红梅,很是素雅洁净。
还有,挨着坐褥旁边的位置,摆了有一尺来高的几摞子书,一看这些书就是颜彦要读的。
这孩子,不管做什么,总是能带给人惊喜,也难怪她能得到皇家的赏识,确实比颜彧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见老太太一边打量一边暗自点头,颜彦上前扶着她往罗汉榻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祖母,来,这边坐吧。不好意思,我这鲜少有外人来,也没顾上收拾,有点乱。”
和颜彦一起跟进来的青苗没等颜彦吩咐忙拿起水壶给老太太煮茶,屋子里有现成的小泥炉,烧的是上等的银骨炭,不过因着颜彦怀孕,她不能喝茶,这炉子多半是用来给她热牛乳羊乳或喝热水。
见青苗熟练地掰了一块茶饼放进炉子里,很快屋子里就弥漫了一股茶香,老太太先笑了,“青苗这孩子也越发能干了,还是你会调教人。”
这话令颜彦心里一紧。
昨儿晚上回来青釉就跟她说了一件怪事,说是颜彦走后,陆老太太拉着她问了半天,问她会做什么,多大年纪了,平时主要负责什么,也问颜彦身边的这几个丫头是怎么分工的等。
当时颜彦就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可也没多想,毕竟老太太和陆端都当着这么多人面承诺了不逼陆呦纳妾,应该不太可能会反悔的。
可谁知这才一个晚上,陆老太太居然又亲自登门了,且一见面就把青苗夸了一通,这架势,分明是要替她做主的。
电光闪念间,颜彦想到了昨儿老太太哄陆呦的话,说是“你母亲会错了意,不是要逼你纳妾”之类的话,如今看来,似乎她也会错了意,那个要纳妾的不是陆呦,而是陆端。
而陆端之所以点明要她身边的丫鬟,多半是冲那蒸馏酒去的,只怕还有别的什么。
对了,还有沙盘,当初那沙盘青禾几个也帮忙了,陆端显然是知情的。
可问题是颜彦不舍得放人啊,不管是青禾还是青苗几个,都和她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而且她也再三表示一定会给她们找一个好归宿,风风光光地把她们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