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户人家,地就是根本,说起来也是无奈得很,相看就问人家多少地,其实这地越多,证明自己闺女嫁过去会很辛苦,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有地证明不会饿肚子,有时候想做还没得做呢。
这一回来人相看,周母照旧把李青荷两人也叫了回去,两人到的时候,那边还没来,周母看着她的肚子,越看越高兴,嘱咐道,“小心是好事,多吃点荤腥,以后月份大了越是要小心。看看你大嫂,孩子生下来太小,那个费劲,差点就养不活。”
关键是梅氏这辈子只得这一个孩子,周老大只要不另娶,这辈子也就只得这一根苗,要是没了,就真的只能和三婶子夫妻俩那样了。
没有孩子,始终遗憾,且农户家中,没有孩子老了就没有人伺候,死了也没有人办后事,挣下的家业也没有人承继,反正当下的人挺看重子嗣的。
这话刚好被梅氏听见,她头低着,一句反驳的话都没有。
不过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周母却坦荡荡,“梅花,你也别不高兴,我说的是实话,这有孕就得小心。无论是对谁,我都是那句话,自己的身子自己顾着,无论遇上天大的事,都不能太激动,当初我有五妹的时候,你爹还去了呢。”
几人对视一眼,彻底没有话了,周父还真就是周母怀着五妹的时候去了的。
“不止如此,那时候还……”周母叹息一声,不再继续说了。
李青荷知道,那时候,周承康还被老大和老三带到山里弄丢了,且求了村里人去找也没找着。
“人来了。”周老大掀开帘子进来,周母闻言,笑着迎出门去。
剩下的李青荷几人面面相觑,最后也出门去了。
来人和上一次贺锄差不多,年轻的小伙子和他娘,还有个媒人。
这一回是特意请的媒人,人请进门,五妹就送上茶水,然后又被打发去了院子里。
妇人四十多岁,娘家姓柳,眼神挑剔,看着五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笑道,“这五妹今年十六了吧?”
“是。”周母笑容温和,“我就得这一个女儿,平时很疼的,从来不下地,不过五妹懂事,家里的这些事也从来不让我伸手。我这辈子啊,只等她的亲事了了,也就安心了。”
这话意思很明显,说五妹地里的活不会干,会收拾家务,希望面前这妇人也这么对待五妹。
柳氏笑容敛了些,“我也有女儿,也想好好养着,可是我家地多啊,根本忙不过来,每年秋收得有两千斤粮食,我大儿媳妇是我娘家侄女,进门的时候刚好秋收,那是脱了嫁衣就下地干活,前几天春耕下雨,回来还病了一场……”
儿媳妇都忙病了,谁还敢把闺女嫁进去?
话说到这里,这亲事其实已经不可能会成了。
果然,很快柳氏就提出告辞,喜婆也看出来了,周母亲自送了他们出门。
五妹从外面进来,李青荷笑着问,“如何?”
“他似乎挺有心的,可惜他娘不答应,那还说什么?”丝毫不伤心不难过的样子。
周母进门后,叹口气,“慢慢来吧,再寻摸。”
到了四月,李福的病终于痊愈了,他这两年都没去砍柴,最近天天砍柴,还把家中的鸡给李青荷抓了两只过来。看得出来,他对于女儿肚子里的孩子挺期待的。
哪怕砍柴,他也拘着钱氏一起上山。
四月底,县城传来消息,钱来星考中了秀才了。
落月镇已经多少年没过秀才了,尤氏很高兴,那边消息一到,她就各家告知,四月二十八,她家宴客,让众人都去沾沾喜气。
钱来星中了秀才,对于村里人来说,就是一份贺礼的事,但对于钱家人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了,就是钱氏也兴奋得不行,翌日早上和李福一起到这边来找周承康一起上山时,笑道,“嫂子这一下高兴了,这么多年,总算是中了。来满这么多年帮他哥哥凑盘缠,可算是等到了。”
其实吧,高兴的只有她一个,李青荷两人包括李福都完全没有她那种很亲近的人中了秀才的感觉,说到底,大家都不熟悉。
出门后看到李青荷家后面余妍的新房子,钱氏忍不住道,“前些日子,余姑娘还不答应这亲事呢。”
李青荷敢说,就是现在去求亲,哪怕没有闵睿,人家余妍也一样不答应,“那婉婉那边妹夫中了吗?”
闻言,钱氏笑容敛了,叹口气道,“时运不济。”又高兴起来,“不过来星中了,让他指点一下,明年肯定得中。”
她那边高兴,李福看她几眼,道,“你也知道今年的地是青荷找人种的,到时候的收成得分她一半,他们再想要回来住,可没有粮食吃了,住也可以,每个月给三钱银子。”
钱氏的笑容僵硬住,“你开玩笑?青荷帮你种地也没想问你要收成,那是女儿孝敬你的,对吧青荷?”
最后一句话,她看向李青荷问的。
李福抬步上山,脚下稳健,“当初嫁妆我出了两份,也不能指着一个女儿孝敬。婉婉成亲这么久了,我连身衣裳都没见着,倒是回来吃了大半年,我这个爹,自认做得足够好了!”
“还想要回来吃,必须给饭钱!”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下午见。
第75章 干旱
不得不说,听到她爹这么说话 ,李青荷心里是很畅快的。
虽然补贴他并不没想要他回报,但不拿她补贴的东西去接济赵婉婉,还算拎得清。
接下来的一路,钱氏都挺沉默,直到进了林子,周承康眼尖的看到那边有一抹彩色飞过,拎着弓箭就追了上去,还不忘嘱咐一句,“青荷,在这里等我。”
李福最近跟着女婿一起见多了这阵势,这会儿也按捺不住追了过去。
原地就只剩下钱了氏和她两人。
李青荷找了个地方坐下,野鸡跑得快,能不能抓住也就一会儿,那边应该很快就能回来。
“你是不是恨我?”钱氏看着她。
“不恨。”李青荷随口道。
钱氏不信,“我抢了你娘的位置,你会不恨我?”
“我又没有针对你。”李青荷抬眼看着她,“我何时故意为难过你吗?”
钱氏哑然,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又道,“你爹照顾婉婉两人,对他自己也有好处。如果言锡得中秀才,他肯定不会忘记你爹的好处的。”
“女儿都靠不住,还想靠女婿,你哪儿来的自信?”李青荷嗤笑,“我爹有我养着,不缺他那一份孝敬,同样的,照顾他们我爹乐意那是他的事。如果他不愿意,你们还想要为难,那我也不会放过你们。”
话有些拗口,钱氏却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也不赞同他们回来住?”
话落,那边的翁婿二人已经奔了回来,李福手中拎着一只彩色的野鸡,笑呵呵道,“承康说了,这只鸡留着自己吃。”
李青荷笑着道,“挺好。”
钱氏就不说话了,她似乎故意不说话,偶尔李福问起,她也不回答,反正是个人都知道,她这会儿生气了。
李福找她说了两次,她还是不理会,也不找她说了,等柴火砍好,几人一起回家,到了山脚下,李青荷道,“爹,想吃野鸡肉吗?吃了再回去。”
李福笑着应了,钱氏则头也没回,直接往村子的方向去。
她走她的,李青荷没叫她,周承康就更不会理了,李福看着她背影,哼了一声,扛着柴火和女儿一起从另外的方向走了。
野鸡炖了,李青荷的手艺很不错,翁婿两人还拿了酒出来,话也挺多,一直喝到外面天色渐晚,才算吃完了,李福自己回去的,柴火不要了,说扛不动。
他有些醉,自己一个人回去两人肯定不放心,周承康送了他回去,把人扶上床才回来的。
等他回来,李青荷还在门口喂鱼,笑着问,“钱姨还在生气?”
周承康接过她手中的鱼料,摇头,“没在家,爹睡着了,不用管。”
接下来的日子,钱氏还是每天去砍柴,不过却不再和李青荷他们说话,偶尔问起,她嗯一声就算了。赵婉婉两人果然又回来了,可能是听说了交银子的事,翌日就回了镇上。
家中只剩下两人,钱氏就越发沉默了,李青荷问过,就是在家和李福,她也是这样沉默。
虽然她不和李福说话,李福会难受,但是她自己应该也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