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你真可怜。
如果我能早些悟透这个道理,我就可以告诉你,梦想只能是梦想。你打的铁器那样好,留在民间做一个铁匠不是适得其所么。
对了,我跟你说这些的时候,一定要多买些酒,把你灌醉,这样你就不能反驳我了。
将军,我为你谱的《再问兰陵》,你还喜欢吗?
将军,这几个月,我在人间的高台上抚弦,在夜晚的航船中唱歌,我被重金相邀,我被写进诗里、被歌姬吟唱,所有人都在谈论我的名字,你看到了吗?
将军,我带人到你墓前吊唁,没有打扰到你吧?我把你的故事通过乐曲唱给了很多人听,你高兴吗?
将军……
将军,我就送你到这里了。
以后的路,你自己要多多小心。
祝你一路顺风。
我要回西域了。你不必回来看我。
第23章 琴师篇03
大唐公主:
露重霜寒。
我收到了大唐来信,其中提及到治水事件的后续。
抢夺将军筹款的流寇是找到了,柳大人和崔使君的朋友却召集不到足够的兵力将其抢夺回来,但他们拿到了为将军提供钱财的商人们的书面作证,以证实将军没有昧下赈灾的钱款。
朝堂上与贪墨官员的争斗还在进行中,他们背后包含着各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目前来看,这场争斗仅仅是开始。请求为将军正名的奏折不断,可父皇并没有功夫应付这件事。
我的心中充满了悲哀。
我上一次为将军难过的时候,是将军跟我分析道理,告诉我要以当下职责为重,不必徒生烦恼。
我现在还是为将军难过,可以再也没有人可以来跟我讲道理、安慰我了。
窗外夜色漫漫,我披上衣服从窗户爬出去,没有叫醒谭晟,想要自己走走。
有时候,我觉得我还不如一个琴师。徐清濛至少能带人为将军吊唁,可我什么都做不了,我也曾写信,列举将军的功绩,陈述将军的忠心,请父皇正视这个曾被他不公对待过的老臣。
然而,什么回音都没有。
我真是没用啊,如果我能在西域多做一些事情,为大唐带来更多利益,我说的话大概也会更有分量。
我也好想像徐清濛一样抛下一切,不管不顾地跑回大唐去,站在父皇面前,告诉他:“你损失的不仅是一个赤胆忠心的臣子、一个所向披靡的将军,你损失的还有臣民对你的信任,你寒了所有对你忠心不二的人的心。”
可是我不能这样做,我若是走了,大唐怎么跟屈支交待。
我在冰冷的台阶上坐了许久,一回头,才发觉身后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个人。
崔使君提着壶酒,躺在台阶上,望着夜空中的繁星,歪头问我:“要喝吗?”
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接过来尝了一口。很难喝,像是一车坏了很久的瓜果的味道。
也许是看到我皱成一团的表情,崔使君笑了一声,从我手中接过酒壶,咕咚咕咚朝自己嘴里灌起来。
我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问:“这样躺着,硌吗?”
他说:“还行。”
过了一会儿,他又斜着眼睛看我,说:“公主也试试?”
我看着台阶,想躺下去又怕它硌得我背痛,一直犹疑不决。我听到崔使君又在笑我。
他看着我,对我说:“公主,你还是这么优柔寡断。想躺下来就躺嘛,觉得不舒服再起来就是喽,有你犹豫的这会儿功夫,你早就躺下又坐起无数次了。”
我说:“我才不是优柔寡断,只是考虑事情周到罢了,做事总要三思而行。”
他喝着酒又笑了:“可是公主,等你‘三思’完了,你也许就错过最好的时机了。就像刚才,如果你躺下了,你就会看到树丛间有两只夜歌鸲在一起交头接耳,可是现在,它们飞走了。”
我朝树丛间看了一眼,空空荡荡,回头对崔使君说:“我无所谓能不能看到夜歌鸲。”
他又说:“那如果是你有所谓的事情呢?”
我没说话,思绪飘回到从前,我听见崔使君在我身后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没有在强迫我和等我回心转意之间犹豫不决,你就不用来到这里了。”
我想过……我怎么会没想过。我总是怕强扭的瓜不甜,一犹豫就是六年。等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来也真是难得,崔使君竟然会和我说这样的话。我们已经很久很久、很久很久,没有这样静静坐着交谈过了。
我们上一次坐在一起说话,是来西域之前,一年秋天。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那个时候真好啊,崔衡玉听我说话时,眼睛弯弯像两轮月牙,里面闪着烛火的光芒,雀跃地跳动着,就像我当时的心一样。
他本该是我的命中注定,结果,终究还是要各自散落天涯。
我忍不住发问:“如果我当时不顾你的意愿,强硬向父皇请旨,要崔家的郎君尚公主,你,会怨恨我吗?”
他沉声道:“公主,请慎言。这种假如的事情,不提也罢。”
我冷哼一声:“虚伪。还不是你先提的‘如果’。”
沉默,像夜色一样漫长无边。
我准备回去了,崔使君也刚好起身。他说送我,我说不必。我转身离开时,从我背后传来他的声音,清冽冰凉。
“公主,总有些事,让人觉得无能为力、力不从心。不是所有事,都能顺心称意,有求必应。不是你梦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会有妥协,也有放弃。”
我又想到将军,忽然间泪流满面。我没有转过身,就这样问他:“怎么了?难道不该有梦想了吗?”
他说:“不是。”
身后传来叹气声,他接着说:“只是,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之后的一切都将是徒劳。将军如此,公主也是如此。公主本该在三年前嫁给我,可是你没有,所以今后,请公主放过我吧,为了西域,也为了大唐……”
我本该就这样离开,可我不知怎的,忽然回头,冲上去抱住了崔使君。他发丝冰凉,胸口却很暖。
这是我第一次抱他,也是最后一次。
第24章 琴师篇04
药女:
我从睡梦中被谭女官叫醒,睁眼便看见她手足无措,对我说公主不见了,她生怕公主冲动或是想不开,不敢惊动旁人,只好央求我一起去找。
我慌忙穿好衣服,将头发随便一扎便跟着谭女官跑出去。我们首先去了崔使君院落,没见着公主,谭女官松口气,和我在这里分开,我西她东,分头去找了。
我没有急着离开崔使君院落,而是摸黑推开他房门,借着月光朝里面看了看,发现崔使君也不在,我顿时慌了神,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我鬼鬼祟祟找遍了无数个院落、宫殿,终于在一处无人居住的宫院中见到公主与崔使君的身影,两人正坐在台阶上说话。
而在他们的身后,屋檐的阴影下,站着一言不发的屈支国王。
而我,就站在国王身后不远处。
我吓呆了,心脏几乎停止跳动,满脑子想的都是:完了完了,大唐和屈支的关系完了,公主完了,崔使君完了,整个出使团都完了,我大概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怎么办,怎样才能解开国王的误会。
我急得冷汗都流下来了,三两步跑上前去,硬着头皮向国王行礼问好,笑着说:“太好了,王上找到公主了,谢天谢地!我和谭女官生怕公主会想不开,现在看到公主没事,真是太好了!”
“想不开?”国王问。
我紧张地握灯笼的手都在抖,却强迫自己保持呼吸平静,压着颤抖的声线,假装叹息,回国王的话。
“不知公主有没有向国王提过李将军的事,唉,李将军遭奸人所害,溺水而亡,真是惨绝人寰。因崔使君常与大唐朝臣来往,公主便常去问他将军后事,得知将军不仅含冤而死,更是没有在朝堂中得到该有的名分。从这之后,公主便一蹶不振,无心饮食,整个人都消瘦了。王上怕是不知道,公主在大唐的时候,就曾因我们陛下误会忠臣,而摔破花瓶,拿着碎瓷片割自己脖颈,扬言陛下若不亲贤远佞、广听谏言,她就以死警醒天子。正是因为公主心怀天下,曾做过这等事,我们才怕公主想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