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380)

作者:香溪河畔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然,涉及其中这些人,多跟荣宁二府有旧。

也得亏石梅提前让贾敬贾赦跟他翻脸,把官司打到了金銮殿!

不然,只怕很难说清楚。

然而,这些人只是出钱,并未参与制药。

而且,醇正帝明面上,并没有采用张道爷炼制的丹药。

这些人当初也因血本无归,跟张道爷闹翻。

只是没有一如荣宁二府,闹到上皇面前。

如今,这却成了他们唯一的生路。

三日后,贾敬就给石梅送了消息,张道爷逃离京都,不知所踪。

石梅知道,张道爷只怕这一回难逃性命。

人死账烂!

张道爷只有死了,这些勋贵子弟才能逃出性命。

第190章 战事

石梅不仅闭门谢客, 还叮嘱贾赦父子们不要插手张道爷的事情。

那么多人要活命,自管有人去收他。

荣宁二府最好片叶不沾身。

半个月后, 张道爷被人发现跌死在山涧。

死得毫无破绽。

据说是天黑赶路, 失足跌落。

刑部介入,周边没找到任何的蛛丝马迹。

这一年中秋,皇宫气压低迷。

皇帝病了,谁也没有心情过节。

太子除了治理朝政, 每日早晚还要去乾清宫伺疾。

民间也不敢大肆庆贺。

荣府里。

石梅悄悄给孩子们打了各色口味的月饼,却不敢送人,免得被御史抓住做文章。

虽然是关着门。

但是, 荣府孩子们的伙食并不差。

石梅无事便给孩子们琢磨各色的吃食。

薯天琢磨各色的粥, 小米粥,碧米粥, 南瓜粥……

冬日来了,便给孩子们煲汤,猪骨汤,牛骨汤,羊排汤,鸡汤、飞龙汤、鱼汤。

总之想方设法给孩子们补身子。

每日还带着孩子们登山舞剑,锻炼身体。

咱们不出去娱乐,咱们躲在家里锻炼滋补长个子。

这一年冬月,醇正帝还熬着呢。

结果,惠妃名下的二皇子顺溜皇子殁了。

惠妃胡莹儿哭得的死去活来,总觉得是有人治死了皇子, 要找皇帝做主。

皇后阻拦,她便跟皇后拼命。

皇后不得已,答应让胡莹儿远远的看一眼皇帝。

结果,胡莹儿见了皇帝便大哭大闹,直接说是皇后故意治死了皇子。

醇正帝这些日子偶尔也会清醒,有人探视也会流泪,有些知觉。

胡莹儿这一哭,算是要了醇正帝的老命了。

醇正帝在这一刻竟然清醒了。

他竟然还说了话:“大皇子怎么啦?”

醇正帝心里其实从来没有把水阳当成儿子。

平日精神好,还能注意言辞,此刻竟然露了破绽。

胡莹儿没有听出皇帝口里的失误,顿时抓住皇帝大哭:“皇上,二皇子死了,被人害死了。

他本来可以不死的。

但是,有人故意使坏作梗。

皇儿病了,竟然拦着不让派遣最好的太医安太医……”

胡莹儿直指皇后害死了二皇子。

因为,她要求安太医给皇子诊脉。

皇后派遣的却是庸医。

皇后低头站着,任凭胡莹儿犯蠢。

安元芝被下狱,只是封锁了消息,可不是她阻拦。

醇正帝眼下却顾不上谁怠慢了胡莹儿。

他关心的是自己的血脉,当听说儿子死了,想着更加虚弱的福哥儿。

醇正帝顿时心头一热,嘴里的鲜血喷射而出。

正趴在床上哭诉的胡莹儿被喷了一脸的鲜血,顿时发出凄厉的尖叫。

汲汲营营一辈子,方才登基做了七年的儿皇帝的醇正帝,与醇正七年冬月十五,龙御归天了。

这一日,石梅正熬了高汤,准备了十几种涮菜,带着儿媳妇孙媳妇,重孙子吃锅子。

大晌午的,忽然从宫中传出来了三次九声丧钟。

丧钟有讲究,帝王薨逝,敲三次丧钟,每次三下。

后妃薨逝,也敲三次,每次敲两下。

九声丧钟!

石梅顿悟,醇正帝龙御归天了。

唯贾葳贾蔚不知。

正式的讣闻发布之前,谁也不敢声张。

石梅与张氏水灵,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贾兰已经读书明理懂得礼仪。

他听完之后满脸的肃穆:“老祖,宫中圣驾殡天了!”

石梅颔首,却伸手摸摸贾兰:“乖孩子。”

饭还是要吃。

石梅吩咐继续用膳。

除了贾葳贾蔚,再没人吃肉了。

一顿饭,鸦雀不闻吃完。

贾敬也悄悄从后花园子到了荣府。

他冲着石梅行礼:“婶娘,您说,要不要出去打听一下?”

其实,哪一位圣驾龙御归天,大家心里都有谱。

石梅否决了:“这时候,最忌讳胡乱打听,宫中有上皇太后皇后太子,自然会安排妥当,咱们听从安排就是了。”

石梅心头的枷锁瞬间打碎了,浑身的轻松。

然而,毕竟死了人。

死者为大,要敬重。

这日午时,上皇下令,关闭九门,命令九门提督燕候,全城戒严。

城外的奉圣军,衣不解带,日夜守备。

十五日夜半,整个京都灯火通明。

荣府接到朝廷发布邸报:醇正帝薨,太子已经在灵前登基为帝。

三日后,冬月十八,醇正帝大祭。

满朝文武,大小诰命,都要进宫守孝哭灵。

荣宁二府的女眷,一个不拉,全部都要进宫守孝哭灵。

石梅张氏紧张的安排起来。

这年节也不用过了,祭祖也免了,倒是少了许多的事情。

这一回,梅馨儿也不能幸免,要进宫哭灵。

王淑华探春母女再次担当大任,进驻荣府,主持府务。

贾珣媳妇,贾珃媳妇,也进府帮忙照顾。

石梅张氏水灵梅馨儿祖孙三代诰命,再有宁府的杨氏余氏许氏婆媳们,天天的进宫哭灵,未时方回。

寒冬腊月,灵堂也不能用炭盆,真是寒冷及至。

年轻人还能够坚持,年老体弱者在灵前栽倒了好几位。

新帝水阳觉得这样不是办法,故而向太后请示,免除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守灵,只在家中举哀即可。

太后纳谏,与新帝一起请求太上皇。

太上皇准奏。

一时间,满朝上下称赞新帝太后仁慈仁义。

石梅得已从哭灵队伍里脱身而出。

杨氏再次把孙子重孙子送进荣府,托付给石梅。

二十一日后,腊月十四。

醇正帝棺椁起灵,运送至孝慈县皇极殿。

醇正帝将在此停灵三月,等开年之后,运道地宫下葬。

一路上病倒的文武官员不计其数。

好在杜阁老罗阁老的岁数都超过了七十三,并不需要前往孝慈县。

故而,由太子带领其余三名内阁六部文武前往孝慈县。

上皇则带领两位阁老留守京都,临朝听政。

燕候的步军统领衙门护送新帝去了孝慈县。

贾赦的奉圣军则留在京都,拱卫皇城。

正月初一,正旦日。

上皇拟定了新的年号:熙宁。

虽然因为醇正帝驾崩不能大肆庆贺,然而,该有的仁政必须试行。

首先是册封太子妃杜珺为皇后。

然后,太后晋升为太皇太后,皇后为太后。

宗人府发放金册。

但是,庆典则都要延迟至三年后。

之后,大赦天下,免除整个王朝一年的土地税赋。

熙宁帝发出的第三道政令,皇帝守孝三年。

太后随即颁布懿旨,凡十三岁以上,十六岁一下在侧秀女,一律免除秀女身份,自行婚嫁。

皇帝三年不圆房,却不能不耽搁民间繁衍。

民间三月不婚配,勋贵人家也只是一年内不许见到响乐。

一年后也就能够正常婚嫁。

这便是,探春的婚事,还要再行推迟一年。

罗道焜却已经放官出京,去了西北一个小县城做县令。

这是罗阁老故意给孙子找的一个穷苦县城,为的是让孙子熬资历。

在他致休之前,给儿孙安排好位置,别人也就没有话说了。

探春的婆婆也去了江南,与荣府约定,一年后的腊月二十三,回京迎娶探春。

石梅甚是感慨。

这一辈子探春没有远嫁,婚事却一波三折。

这年二月,醇正帝尚未进入地宫安葬。

熙宁帝的新朝新气象尚未展开,漠北忽然传来战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