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372)

作者:香溪河畔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罗家婆媳此举也不算突兀,她们之前就通过元春给石梅递了话, 约定了上门的时间。

元春之前那一趟, 就是代替她太婆婆居中斡旋之意。

这一桩婚事原本是杜阁老做媒。

但是,杜阁老毕竟在朝堂当差,比较忙碌。

杜阁老夫人年纪老迈。

故而,他们只担个虚名,许多的具体事宜都是元春承担。

罗家三房的长子, 石梅这一年都了解透彻了。

探春的未婚夫罗道焜, 比探春大一岁,今年整十八, 冬月过了生辰便满十九。

探春明年三月满十九岁,成婚刚刚好。

两家为了躲避乌家的德太妃,仓促订婚。

男方隔了一年才来催婚,估计是考虑清楚,不在乎探春庶出的身份。

实心实意要结这门亲事。

石梅没有当场答复。

她跟贾政商议之后, 方才递话给杜家,让男方择期。

这一次商议大定之期,还是元春代替太婆婆杜阁老夫人出面。

女方允婚,剩下的事情就是商议探春的聘礼与嫁妆。

石梅遂问:“男方预备下聘多少?”

元春道:“三太太说最少三万,具体看父亲的打算。”

罗家不是杜家。

石梅跟她们没有多少交情,说话就很直接:“问问具体的数字吧。”

元春便知,四妹妹的嫁妆不止三万。

她回头去了罗家传话。

媒人只负责传话,罗家能不能领会,不归元春操心。

罗三夫人报出了三万聘礼,心里还是很有自信,猜测荣府可能压一压。

结果,荣府没有压价,元春反问他们具体的数目。

罗三太太十分惊讶,这是说嫁妆不止三万?

罗三媳妇惊吓之余,去跟婆婆请教:“您不是说焜哥儿媳妇是二房的庶出呢?”

罗阁老夫人道:“具体的情况,你杜家的伯母也没细说。

我让你答应三万,也是因为我那个老姐姐一再提点,说是荣府的老太太,看待孙子孙女眼珠子一般。

又说荣府的惯例,二房子女的婚事,除了公中操办,还出一万银子的陪嫁。

史老太君早有定例,每个孙女出嫁,都有一全套金玉首饰,一箱子的古董字画,外加五千银子。

你想,老太太的私房银子都是五千两,公中一万两。她还有亲爹娘,叔伯兄弟,宁府的伯母,我也是往大了估算,才说一万五千两。

没想到荣府的家底这么厚,三万银子还打不住?”

罗三媳妇脸上顿时阳光灿烂。

她膝下两儿子都是嫡子,家里的财产自然对半分。

老两口子将来要跟着长子过日子,多给点也没有什么,错不过都是她孙子的。

荣国府赫赫扬扬,难道还会贪图姑奶奶的嫁妆?

罗三夫人伸出一只手:“婆婆觉着这个数目如何?”

罗老夫人叹息道:“皇子妃也就是如此了,你去说的隐晦些,别让人听了去。”

罗三媳妇没想到,她再次报出五万的数目。

元春毫不犹豫,当即就代表娘家应了:“就这样,您们请期吧。”

罗三太太回去晕晕乎乎。

她婆婆还以为她受了气,结果却说答应了。

罗老太太就说道:“哦,如今知道我找的孙媳妇不错吧?

把你哪一点子小心思收起吧。

这个丫头可是很不错,我侧面正面都打听清楚了。

她从四岁起帮着母亲记账;

十岁起,就进了荣庆堂帮着祖母管账

十三岁开始跟着侯夫人打理中馈。

据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原本以为到底是庶出,嫁妆上头差一点,不想人家比嫡出还要翻几番,你就偷笑吧。“

罗三太太不答应了:“瞧您这是什么话嘛,儿媳岂是那等势利眼?”

罗老太太笑了。

她这个三媳妇势利眼是算不上,说她精明厉害不算冤枉。

聘礼谈定,大定之期随即也定下了。

男方泽东的大定之期都在上半年。

第一个吉日是四月十六。

第二个吉日是五月初八。

第三个吉日是六月二十九。

石梅与贾政商议之后,取中,择定五月初八大定。

这边探春大定的日期定下,很快就到了黛玉的大定之期。

二月十二,黛玉的生辰之日,也是黛玉大定之期。

这一日宜嫁娶、纳采、订盟、祭祀、 祈福、迁徙、开市。

几乎是百事可行,乃是上上大吉之日。

礼部侍郎并宗人府任职的宗亲,忠靖王府世子妃,黛玉的婆婆亲自带队前来下聘。

黛玉这日清晨就被母亲挖起,细细的打扮一番。

穿着玫红的衫子,梳着飞仙髻,缠着紫宝石发带。

黛玉端端正正的坐着。

双眉弯弯似柳叶,黑眸瞳瞳如星子。

肌肤赛雪,红唇如樱。

眉宇间透着聪慧,笑颜和煦温柔。

世子妃打眼一看,只觉得媳妇犹如个小仙女,顿时心里欢喜无限。

她亲手给准媳妇黛玉带上凤钗金镯,嘴里说着吉祥话:“佳儿佳妇,天赐良缘,宜室宜家,百子千孙。”

黛玉羞答答低头福身,耳朵都红透了。

黛玉大定的礼物分为两拨。

一拨来自内务府,这时皇室子弟的待遇。

一拨是来自王府。

这是父母给的聘礼。

内务府出来的聘礼有玉如意一柄、龙凤镯六对、指环六对、彩衣九袭、缎衾褥五套。

黄金八十两,白银八百两。

彩车一架,胭脂马一匹。

王府的聘礼却是按照民间嫁娶之法。

金首饰四匣,金镶玉首饰四匣、玉饰珍珠各四匣。

再有双雁、双鹅,双鱼。

羊羔美酒二十四坛,各色甜点十二盒。龙凤饼一担。

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四盒干果。

再有苹果木瓜枇杷柑橘等四样多子的鲜果。

再有一匣子大月朝的龙票五万两。

前前后后,拢共有十六抬聘礼。

石梅与贾敏,都陪着忠靖王府的世子妃。

世子妃对黛玉赞不绝口。

贾敏虽然高兴,却没有世子夫人偷摘人家仙桃的喜悦。

甚至觉得这亲家笑得忒扎眼了。

石梅看着只好笑,乘空悄悄拉拉贾敏,把她的目光悄悄引到金明的身上。

贾敏摁下一丝惆怅,心里尽量想些高兴的事情。

世子妃夫人回家,看着猴急的长子,笑着一戳他额头:“傻小子捡宝了。”

世子妃对媳妇儿十分满意。

黛玉眉眼灵动秀丽,偏生又不单薄。

珠圆玉润,却又算不得丰盈。

那小手又温又软,十指尖尖,玉白晶莹透着粉色。

一看就知此女身体十分健康。

水明闻听母亲这般夸赞,心里越发猫抓一般只难受。

钦天监择定吉日,醇正六年十月初八,黛玉大婚。

贾敏原本想争取一年时间备嫁,却是拗不过钦天监。

贾敏想以黛玉年纪还小推脱,却碍着太子。

太子十五岁已经大婚。

二月到十月,还有八个月的时间备嫁,时间足够了。

再者,黛玉自从落地,贾敏就开始替她积攒嫁妆,当初满月时候收到十二把长命金锁,如今都登记在册。

之前黛玉、探春、芝芝三人帮助迎春惜春整理嫁妆单子。

芝芝当时说好要帮黛玉探春两位姑姑。孰料,芝芝竟然进宫做了侍卫。

好在青玉的媳妇金明能干。

林府人口也简单,她在照管庶务的同时,还能抽时间替小姑子整理嫁妆。

再有迎春、惜春、元春、探春、雅娟,贾蓉的媳妇许宁,得空就到林府帮忙。

黛玉的四个陪嫁丫头也很精明。

当初跟着黛玉帮忙替迎春、惜春准备嫁,甚有经验。

备嫁事宜有条不紊。

石梅这边无事,也去林府坐镇。

只是当她看见黛玉的时候,有些慌晃神。

因为她替代了贾母,贾敏得以续命。

因此改变了黛玉与宝玉的命运轨迹。

如今黛玉成了未来靖王妃。

宝玉在河南游山玩水,结识一般子名儒才子,倒是在河南博得一个从才子的美名。

据说,许多河南籍贯的名门才女,都对宝玉心生爱慕,上门求亲者甚多。

然而,宝玉醉心于山水,不亦乐乎。

对婚姻之事,似乎还没开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