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147)

作者:香溪河畔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张氏正在笑眯眯听着众人夸赞儿子,忽然瞧见杨氏笑眯眯的盯着她。

挑眉询问,杨氏却又移开了眼神,闹得张氏莫名其妙。

这边正在热闹,后街族里贾琼,蹬蹬蹬的跑进来给众人请安,却是来传话:“林姑父,张舅父、杜先生,李先生在梦坡斋对诗,大伯让珠大哥琏二哥前头去陪客!”

贾珠贾琏顿时有些紧张。

石梅笑着拍拍两兄弟:“去吧,好好向姑父舅舅先生们请教。”

贾琮元春两个是初生的牛犊子,看戏不怕太高,听说前面斗诗,齐齐跑上去拉住贾珠贾琏:“我们也要去。”

贾珠贾琏看着石梅。

他们本来就紧张,带上这两捣蛋鬼,肯定无暇兼顾。

这两人根本不会作诗,前去就是捣蛋。

石梅搂着两人回到座位:“怎么啦,昨日还说想姑姑呢,这会子不愿意陪伴姑姑了?”

这个帽子好大。

贾琮与元春相互对视一眼,一起上前抱住贾敏:“我们陪姑姑。”

贾琮还对贾琏挥手:“哥哥去陪姑父吧,不用管我们。”

一众夫人齐齐感叹,这小人精真是成精了。

张氏心里偷乐,嘴角却忍不住得意的翘起。

在场的小媳妇们都是人精,夸赞两个小的不忘记带上今天主角贾敏:“这孩子跟姑姑的感情真好。”

张氏忍不住夸赞小姑子:“我成天忙东忙西的瞎忙,家里几个孩子启蒙开笔,都是四妹妹在操持,为了孩子们认字,四妹妹还专门替他们编撰了识字儿歌,画了看图识字本,真是操碎了心。”

张氏这一说,众人又是一阵惊叹:“怪不得孩子们这样喜欢姑姑,四姑娘不愧是京都才女。”

有人就说:“不知道府上的看图是本,还有是自个要能不能让我们一睹为快呢?”

张氏一笑:“这都是四妹妹的功劳。”

这是说,要贾敏同意才成。

贾敏就道:“不过是随手而为,不值得一提。”

史鼎夫人就道:“四妹妹太谦辞,看看四位侄子侄女的表现,可见不凡。”

贾敏遂吩咐贾琮元春:“琮儿,元儿,把你的图画本,识字歌谣拿出来给婶娘看看吧。”

贾琮元春便搬出一摞一摞,几十本宣旨装订的图册。

先是单个的识字本,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全部都有配图。

拢共有三千常用字。

总共十二本看图识字。

然后就是成语故事。

一个故事一幅图画。对图画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

这个也是十二本。

然后就是二十四孝的图画本。

然后就是,贾敏编撰的三字经的图画本。

千家诗的图画本。

画面栩栩如生,解释通俗易懂。

字儿一色都是漂亮簪花小楷。

几位夫人接过去,一壁看,一壁惊叹,再看贾敏,眼里佩服正要流出来。

从前贾敏传出才女的名声,他们以为多半是噱头。

如今看来,名副其实。

她们真心服气了!

好些小媳妇大姑娘觉得,对比贾敏这些作为,她们简直白活了,衬得她们都成了文盲了。

像是史鼎史鼐夫人眼里都透出热切来:“四妹妹,能不能借给我们一套呢?”

贾敏就有些为难了:“这个都是在金陵时候闲着无事画的,就是为了方便认字,都是单本,珠儿学了给琏儿,琏儿学了给元儿,没有多余的。”

史鼎夫人一笑:“是我没说清楚,我是说,能不能让我们借了回去照着临摹一套?”

贾敏道:“这个已经送给琮儿元儿了,这得询问他们姐弟。”

贾琮元春就看着石梅。

石梅就道:“这个是你们的东西,你们自己做主。祖母不干涉。”

元春就跟贾琮挨着脑袋嘀嘀咕咕。

半晌。

贾琮说道:“史家婶娘,借书可以的。但是,婶娘要打借条,要保证不损坏书籍。

还有,一次只能借阅一本,还回来之后才能借阅下一本,婶娘能做到吧?”

元春点头:“对的,因为我们的书籍都有登记造册,不能丢失的。”

这话一出,大家都是一愣。

家里的书本还要登记造册的吗?

头一回听说呢?

石梅张氏贾敏却笑了。

荣府孩子从都是自己管理财务,登记记账。

不仅财物领用有登记,钱财收支也有台账。

石梅交给孩子们的记账方法是单式记账法。

最通俗易懂的方法。

这是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

记账的事有专职丫头负责,但是,身为小主子,三五月也要看回账本,对自己的财产银钱心中有数。

这种记账查账对于身边人来说是一种威慑。

像是迎春那种被下人糊弄的事情,再不会在荣府小主子身上发生。

史鼎夫人最终给贾琮元春写下了借条,方才借阅贾琮的看图识字。

然后,这本看图识字一借出去,就像长了腿一般,开始在京都勋贵人家中流传。

之后,石梅得知,四王八公府,再有与荣府相好的人家,竟然聘请清客临摹贾敏编撰的千家诗,百家姓,三字经。

且还书回来的时候,每家都会给贾琮元春备上两份礼物。

笔墨纸砚,玩物书籍,无所不有。

石梅不由得想起鲁迅曾经说卖了一些临摹的绣像人物图册。

从前石梅有些不相信,如今相信了。有些人追捧这种手工绘制的图书,不喜欢刊刻印刷的东西。

贾敏曾经获得才女称谓,因为诗作并未流传,而让许多人不服气。

没想到,这一回会亲引发的图画本流行,让贾敏成为许多人家激励自家姑娘的典范。

林家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有这样的母亲,何愁子嗣不贤?

石梅倒是担心贾敏的笔迹流传会有不好的影响。

贾敏却道:“女儿写的簪花小楷是最公正的字体,像字帖,没有多少私人的痕迹。且女儿写信一般都用梅花小篆。

我给柳姐姐,侯姐姐写信就是梅花小篆。

这个习惯,林大哥也知道,有人想用簪花小楷笔迹作伐,根本不可能。”

石梅闻言笑了:“我到是忘记了,你除了记账用簪花小楷,诗词信件都是梅花小篆,一般人学不来。”

石梅很惭愧。

傍晚悄悄翻了那个专门放字画的画缸。果然有好些梅花小篆写的扇面。

因为染了桃红的水彩,被石梅误当成梅花图了。

石梅感慨:“这多费劲儿啊!”

赖嬷嬷笑道:“公爷在世曾经说过,四姑娘这样练字可以沉淀性子,这般磨出来的性子柔韧贞静,今后放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落地生根,怡然自得。”

石梅马上懂了。

贾敏曾经参加选秀,差点成为皇妃。

贾代善求了恩典才撂牌子。

皇妃在皇宫那个大染缸里,若不能修炼到柔韧贞静,真是没法子活。

贾敏三朝回门之后,一般来说,不到年节或者贾母的寿诞,贾敏便不会再回娘家。

石梅很有些不习惯,几次想要让人送东西去林府,也忍住了。

一般来说,不年不节给闺女送东西,会惹得婆家不快,认为是娘家小瞧婆家。

不过,很快石梅就没有时间伤感了。

五月底,王子腾亲自进府拜见,商议王淑华进府一事。

王子腾之所以主动续接这一门亲事,除了因为王氏,还因为两个外甥贾珠元春。

回门那日贾珠的在书斋的表现让王子腾十分高兴。林如海,杜宗元李夫子都夸赞贾珠,假以时日会稚凤清于老凤声。

贾政已是进士,贾珠的成就更大,岂不是三鼎甲?

王府已经损失了一个当家主母,不能再损失一个宰相的种子外甥。

石梅也觉得是时候给贾政娶亲分家了。

除了七月贾政的婚事,六月底还有嘉和帝的万寿。

去年敬献了番薯,今年却要规规矩矩敬献寿礼。

一般给皇宫敬献礼物,最好不涉及吃食与药材,免得留下隐患。

当然,也不能学纪晓岚刘墉那样忽弄。

石梅又带着贾珠贾琏去了一趟璞玉街,这一回没有贾敏作弊。

石梅的天眼未开,只能石梅亲自上手感应。

然后送去让贾敏观气,挑了一款灵气最稀薄的璞玉解开了,直接丢给贾政这个半吊子山水大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