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喜嫁+番外(262)

作者:越人歌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袁家的事说白了很简单。

袁家老太太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镇文,老二镇武,老三镇海。不过这个镇海不到十岁就溺水死了,女儿自然也早就嫁了人。袁镇文头次成亲娶的是他老师的女儿,两家既有恩义交情,两人也是青梅竹马,婚后第三年添了袁若锦,之后又过了两年,袁镇文的这位原配就过世了。隔了一年,他当时的上司撮合,又续娶了一位妻室,就是袁若秋的母亲。

那会儿袁家后宅上上下下都是袁家老二袁镇武的妻子王氏把持,王氏还是袁家老太太娘家亲戚,这亲上加亲关系自不必说,别看这家是袁镇文支撑,但袁镇文的继室进门之后没少被婆婆和妯娌挤兑欺负,她好不容易怀上孩子却小产了,宫中派出的人还问到了当时给这位夫人接生的稳婆,还有当时去过袁家的一个郎中,说这小产是劳累过度所致。

听听,劳累过度。袁家也是官宦人家,一用不着媳妇儿下田二用不着她舂米,怎么劳累的人都小产了?

袁镇文当时还没有儿子,为这事也跟母亲和弟弟吵过,第二年袁若秋出世,但是她母亲的身体慢慢不好了,一直吃着药,后来挪出去静养,袁若秋一直跟着她母亲。

“那袁家管家掌事的一直是袁老太太和袁若秋的婶子?”

“对。后来袁若锦长大了,她可是个厉害角色,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劝动了她父亲,袁家的不少事情慢慢就到了她的手上了。袁大姑娘这个人治家有方,既恪守规矩,又十分俭朴,弟弟妹妹都被她管束教导着……”

英罗说起管束教导这几个字,口气带着讽刺。

想来袁大姑娘不但自己守规矩,更要从严要求弟弟妹妹,不但自己简朴,说不得要求他们更简朴。

不必英罗再说,想来袁若锦、袁若清他们的日子不太好过。袁若清应该还好点儿,他毕竟是袁镇文唯一的儿子,袁镇文还能给托人进宫学念书,日子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至于其他姑娘,她们可没有这个自由,也没人给撑腰,那处境可想而知。当然,袁家这几个孩子不至于象刘芳当年那样,在自己家里还要忍受饥寒,甚至毒打。可是高门大户里折腾人的手段多着呢,不挨打不挨冻,说不定吃的苦还要多。刘琰上次听人说,有一家老太太折腾儿媳妇,也不打不骂,也给饭吃,就让她和自己一起跪着念经,跪个两三天,人就小产了,这就是杀人不用刀。

嘴上说着都是一家人,行事却都龌龊着呢。

“那这回落水怕是另有内情吧?”

落水有什么内情,猜也猜出来了。

说起来这事儿也是袁若锦一手促成,张宛青是上了套儿,也不是说因为袁若锦设局在先,那张姑娘就没错了。人家诱敌,但跳坑的是她自己。她如果没有嫉恨害人的心,那旁人再怎么诱也是白搭的。想必袁若锦故意和四皇子说过话之后,嫉妒她想取而代之的不是一个两个人,但是真的做错事的就只有张宛青了。

只是没想到袁若锦更想除掉的对手不只是张宛青,还包括自己的妹妹。或者说,主要是为了除掉自己妹妹,不惜栽赃陷害也要把她赶出京城,叫她做不成皇子妃。

最后事实证明,袁大姑娘忌惮自己妹妹确实没错,四皇子最后选的还真就是袁若秋。

可世上的事孰是因,孰是果很难说清。可能小哥早就觉得袁若秋不错,袁若锦才想害她。也可能倒过来,因为袁若锦要害她,小哥才最后选了这个姑娘。

而且吧,皇上和皇后不是袁大姑娘这三招两式就能蒙蔽的。

“四姐,你说她这么折腾是图什么啊?如果她老老实实的,说不定她中选的赢面儿比她妹妹还大呢。”

刘琰摇头。她又不是袁若锦,哪知道袁若锦是怎么想的?

刘雨也不一定要刘琰回答,她自己又接着说:“兴许她以前一直过得太顺当了吧。”

关上门,在袁家那一亩三分地里,袁若锦可能一直无往不利,或许她觉得这世上的人和事都是这么简单的,她总是能赢的。

刘雨以前何尝不是如此呢,她以前也总把事情,把人想得很简单。

袁若锦干的这事儿,让刘雨想起自己给程先生下药的事。

那会儿她是怎么想的?

她没想过事情败露会怎么样,或者说就算知道败露她也不怕。

真是无知者无惧。

刘琰本来还想杀到小哥那儿去问一问,也跟他道声贺,结果在宜兰殿一待就待到了晚膳后。

皇上也来了,曹皇后于是留她们姐妹,和皇上一道用的晚膳。

一般人都觉得皇上用膳怎么也得百八十道菜,其实不是的,皇上其实吃的一点都不奢侈,那种太过劳民伤财的山珍海味他从来不碰,现在也听太医的话,不吃太过肥腻的东西。因为留了两位公主一起用膳,所以今天比寻常时候要丰盛一些,刘琰喜欢那道鸭子汤,里面的笋很脆生。

曹皇后和皇上说了几句四皇子的亲事安排。

四皇子成亲的话,也要从宫里搬出去了,她的府第安在何处皇上已经有安排了,宗正寺也提前就开始了重整修缮,约摸再过几个月就彻底完工。

第三百五十三章 袁家

袁家这会儿气氛古怪。

若是旁人家,接了圣旨那得高兴坏了。四皇子,不说他本身出众,那是皇子啊!袁家虽然一向标榜自家是书香门第,清流世家,可他们家真这么清高有气节,一来不会走门路送儿子去宫学,宫学其实不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去那儿的人更多都是去攀附结交的。二来,也不会那么上赶着想叫女儿做皇子妃。

书香门第说出来好听,但袁家现在其实大不如前。

袁若锦听到有圣旨来的时候,那素来端庄的脸上掩饰不住的露出了狂喜,连忙让人将她预备好的衣裳首饰拿出来换上。

这个她可早就准备好了,务必看起来既美貌又不失端庄,既体面又不显得刻意。

只是等香案摆好,宗正寺来的那位廷阳郡王看了看预备接旨的袁家人,问:“家人都到齐了?”

袁镇文刚想说齐了,幸好咽住了。

他家别的人没到,人家可能不记得,但是二女儿袁若秋,最近闹的不象样子,险些坏了袁家的名声,宗正寺的人焉能不知道她?

“下官还有个女儿,这几日身子不适,卧病在床。”

廷阳郡*音温和:“既然这这道旨意是要全家接旨,还是请袁二姑娘也过来堂上一同接旨吧。”

袁镇文略微犹豫,反倒是袁若锦劝说他:“父亲,就请二妹妹一起来接旨吧。”

现在事情已经定下,袁若秋再也翻不了身了,今天接了旨,明天就打发她回老家,这辈子她也别想回到京城,更不可能再同她相争。

今天这场面应该让她看看,让她亲眼看着,让她以后在乡下的日子里牢牢记住,反复回想。

怎么能漏下这个好妹妹呢。

袁镇文看了长女一眼,眼下这事情也由不得他,郡王都发话了,他还能不从?

不多大功夫袁若秋就来了,身后跟着两个结结实实的仆妇,不象随侍,象是看押。

廷阳郡王仔细打量了袁二姑娘一眼。

还好,看起来不象是受了多少折磨,精神还好。

袁镇文看了二女儿一眼,若不是郡王站在这儿,他一准儿疾言厉色,叫她一定安分别再惹祸,给袁家丢人。

圣旨不长,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皇上素来如此,他不耐烦臣子们在奏折上长篇大论的说废话,自己下旨从来也不绕弯子。

廷阳郡王念完最后两句,看着面前一脸茫然的袁镇文,笑着说:“恭喜袁大人了,接旨吧。司天监那边这几天应该就能定下婚期,袁大人可该操办忙碌起来了。”

袁镇文接圣旨的那动作象梦游。

是他听错了还是郡王念错了?

皇上下旨,命他女儿和四皇子成婚。

可是郡王念的是“次女”而非“长女”,是“若秋”而不是“若锦”。

袁镇文捧着圣旨,都不知道谢恩的话是怎么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

他转过头看着长女,袁若锦表情比她爹还要茫然。

刚才圣旨她都听见了,可是她觉得没听懂。

怎么会是若秋的名字呢?

她看看宣旨的郡王,看看父亲,看看祖母,又转头去看袁若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