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林珏,石慧问过林府二管家之后,将二管家的孙子及另外选的林家家生子一同过来伺候不说。如此诸事妥帖,林家姐弟两个就在贾府住了下来。
这日,京城刚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贾蓉却带了个消息说书院的云院长让他带消息回来,想要为他昔日一位老友谋个差事。
“云院长想要为他的朋友谋何等差事?”
“院长的这位朋友也是个读书人,约莫是想要进书院做个夫子吧!”贾蓉猜测道。
“既然是做夫子,云院长便可决断,何须要你来内宅传话?”
贾敬素来不怎么管书院的事情,石慧虽然实际掌控了书院,但是她是女眷不可能每次面试新的夫子。于是招募新夫子的事情,便交给了云院长。
往日,云院长只要招了新夫子,将资料整理好送过来就好了。若是试用期有什么不妥,再行处置。
“云院长说若是对外招募的夫子,与他没有故旧,招了还好。既然是亲朋好友介绍过来,还是要问过主人家的。”
“既然如此,云院长可说他这位朋友是什么人?”
“姓甄,名费,字士隐,姑苏人士,想来还是姑祖父的老乡呢!听说原也是姑苏乡绅,但是几年前独女丢了,又遇到祝融之祸,夫妻两个便投靠了岳父。没想到他那岳父是个心狠的,搜刮了女儿女婿的余财,就容不下他们老夫妻了。”
“甄士隐?”石慧有些意外,她还以为这个时候甄士隐已经被癞头和尚他们骗走了呢!
石慧自然不知道,当初她一招祸水东引与三王府说了这二人的事情。如今三王爷为了长生之术到处寻找这一僧一道。两人虽然有些手段,却不能随意用在凡人身上。于是这一僧一道自顾不暇,哪里还能有闲暇去渡化甄士隐。
“既然是院长的朋友,就请他先过来,考察一下学问人品再说吧!”石慧道,“正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嫌。你且转告云院长,让他如往昔一般处置便是。”
书院有许多夫子都是准备再下场的秀才、举人,石慧无意阻人前程。不久如此,临考之时,书院还会减少这些人的工作,让他们安心备考。若是考上了,就备一份厚礼,送他们奔前程,若是落地了依旧回来教书。
也是因为这样,读书人一开始不屑贾家勋贵之家,不愿意上门,到现在踊跃应聘贾家书院的夫子。
“知道,母亲!”
第17章 红楼一梦(十七)
云院长果然很快邀请了甄士隐夫妻来京城。虽然临近年关,但是甄士隐一日也不想留在刻薄岳父家中,与妻子带着简单的行李就前来书院报到了。
石慧之前打发了许多奴仆,宁荣街后面空出了不少房子。石慧将仆役迁走,这一块悉数整改成一两进的院子。有些路途遥远的夫子就会住在这里,甄士隐既然夫妻两人过来,就分了个二进院子住下。
夫子们的院子连成一片,另一边则是学生们的宿舍。
甄士隐虽然是读书人,但性恬淡,没有什么求功名之心,并无功名在身,也没有教学经验。只他还有几分才学又是云院长引荐,石慧就将他安排在内书院教导小姑娘们。
因为内书院都是女孩子,除了女夫子,男夫子只要五十岁上的。这甄士隐正好已经年过半百,教导女孩子们学文习字倒是极好。
甄家夫妻在书院中落脚,那甄士隐的妻子封氏隔日便进府求见石慧,想要当面道谢。
甄夫人封氏年过四十,看起来倒像是六七十岁的老妇。概因独生女丢失,家中连造灾祸,投靠娘家又被磋磨的缘故。
封氏虽然遭遇了许多不幸,却也没有意志消沉。都说女子性子较之男子更加坚韧,确有其道理。言语间说到孩子,这封氏显然对寻找女儿之事还没有死心。
石慧心中生出几分不忍,便道:“那些个拍花子的,若是得了齐整的孩子,总是往富裕之处而去。既然在姑苏丢失,莫不如去金陵、扬州等富裕之地寻。”
拐卖儿童的人是不会将孩子卖去本地的,但是也不会太远。甄英莲生的极好,若是卖去富裕之地,赚得也多。
“说来容易,做来却难。这些年,老身与老爷各地的官府都去问过,塞了许多银子,却是一点音讯也没有。”说到女儿,封氏如今忆起,也是一把辛酸泪。
家里没造祝融之灾时,还有钱银打点官府上下帮忙寻找一二。如今夫妻两个可以说是身无分文,又哪里还能有余钱去寻女儿。
若是英莲被好人家买去做女儿丫鬟也就罢了,封氏只怕她的爱女被人卖去了那些肮脏之处。若果真如此,便是刀割肉也没有她心中苦。
“夫人不如说说你女儿有什么特征,最好是一眼就能分辨的。我家在金陵、扬州那一带倒也有些亲朋好友,虽说是大海捞针,可也有古话说苍天不负有心人啊!或能帮忙查访一二,也是极好。”
“若真是如此,老身当真是感激不尽。我那女儿极为好认,眉心有一点胭脂痣。三岁时丢了,如今已经过去九年,该有十二岁了。”
石慧少不得又宽慰了封氏一番,让金珠包了四色点心请封氏带回去。
对于寻找封氏女儿甄英莲的事情,石慧绝非敷衍。但凡为人父母者,生平最恨的就该是这种坏人家庭,害人骨肉分离的人贩子。石慧虽然知道,若是没有被蝴蝶,那甄英莲会落入薛家。
心中越发不忍,写了两封信,一封给金陵知府,一封给林如海。
这金陵知府还是之前那位,是个妙人。因石慧请他帮忙处置违法乱纪的金陵本家族人和豪奴,倒是让知府大人得了个不畏强权的青天之名。也是走了宁国府的门路,进了皇帝的眼。
本来三年任满,合该高升。不过皇帝有心对付甄家就留了他连任,他对金陵知根知底,比新去的自然更容易上手。可说甄家一倒,这位知府大人毕竟是要高升的。
另一封却是给林如海,一为掩人耳目,不然石慧也无法解释自己因何知道甄英莲会出现在金陵;二是以防万一,如今皇帝都换人做了,谁知道会不会出现蝴蝶效应,那人贩子不去金陵却去了别的地方?到了书院放学,石慧又让黛玉姐弟写了书信,一同封了送去扬州。
世间之事冥冥之中自有天定,石慧本是顺意而为,迟迟没有消息,便将此事撂下了。没想到过了一年多,金陵竟传了消息来。金陵知府派人置备了年礼送来,随行的还有一辆马车。
原来当日金陵知府收到宁国府书信,却也放在了心上。暗中交代手下捕快衙役于民间查访,也是这金陵知府有意亲近宁国府。他虽然入了皇帝的眼,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朝中有人办事方便。金陵知府本是寒门出生,虽然有几个同窗,官位也高不过自己。
外官巴结京官本是常态,更不要说金陵知府从这边吃过些甜头。于是顺理成章,金陵知府也就走到了贾敬一系。
知府大人亲自交办,下面的人自然也在意。甄英莲人生的标志,眉间那一点胭脂痣也当真是好认。那人贩子拐了许多孩子,并不急着卖出去,而是自己养在一处,图卖给好价钱。
这些孩子都养在院中不轻易外出,外人自然不易得见。也是合该此事要败露,这衙门在民间都有些眼线,其中有个卖针线的婆子就无意间见到了甄英莲,报给了上头。
于是衙门出动捕快前去解救,拔出萝卜带出泥,不仅当即救出数十个孩童,还破获了纵横金陵、姑苏、扬州一带的人贩子网络。其中被解救的孩子不乏盐商大户的公子小姐。金陵知府不仅收了许多谢礼还得了个漂亮的政绩,这不急着来酬谢了么。
石慧当即让人去请了甄士隐和封氏前来相认,虽然被拐时甄英莲不过三岁却影影倬倬记得一些事情。英莲长相肖似母亲,又有眉心一点胭脂痣如此特殊胎记,倒也不难辨认。
一家三口顿时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这哭自然是喜极而泣。封氏激动地对着石慧纳头便拜,夫妻两个谢了又谢,方领着孩子回家。
石慧让丫鬟去了四色布料,一套首饰前去恭贺他们一家团聚。让英莲过段日子也去书院与惜春他们一处读书。甄士隐夫妻愈加感激不尽暂且不说。
时光飞逝,说起来,还有一年多就是十年期满。到时候,石慧的十个工作日就结束了,如果要滞留,就需要支付滞留费。对于债台高筑的石慧,显然是付不起。更不要说,她心中惦记自己的亲子,更不可能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