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慈母之心[综](117)

作者:百里冰烟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成蛟现在蹦跶的越厉害,秦王就会越厌他。秦王子嗣不多,或许不会杀他,但是一个被父亲厌恶的王子,结局也好不到那里去。

秦王醒来之后陆续见了几位大臣,朝堂上的浮动也就慢慢平息了下来。唯有吕不韦知道秦王竟然没死,惊讶之余,却又些开始害怕,活动的越发厉害。

只是他的“健忘症”也越发发作的厉害,起先只是记忆不好,如今竟然连前两三日发生的事情都记不清楚。大夫开了许多药,吃了没有好转还持续恶化。

前一天拉拢某个大臣,第二日将忘记了允诺人家的事情,或者见同一个人重复前一天的事情。莫说谋划他的那些心思,连自己的分内之事都无法做好。见到吕不韦如此,莫说他的拉拢对象了,就连吕不韦门下的食客都生出了离心。

吕不韦虽然有权有势,可是吕不韦的儿子却没有什么成器的。眼看吕不韦得了这种“老人病”,继续跟在他身边又有什么前途可言?而其中不少人离开吕府,投奔之人正是吕不韦的前食客李斯,也有人将目光瞄准了朝中新贵项少龙。

秦王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对自己下毒的人是吕不韦,不过心中已经认定了七八分。但是他到底没有下狠手,不过是让吕不韦暂时回家养病,还派了御医去丞相府常驻。

为了表示自己对丞相依旧恩宠有加,秦王又将吕不韦的弟子甘罗安排到太子身边,陪太子读书。

甘罗虽然比嬴政还小两三岁,却才智过人。因为甘罗是吕不韦的弟子,与吕不韦关系密切,嬴政并不喜欢这个比自己小,却颇有辩才的小子。

不过石慧曾经派人调查过大秦所以官员乃至府上食客,列了一份名单给嬴政,让他酌情培养提拔。这个才十一岁的甘罗恰是榜上有名。

秦王还在养病,却令太子嬴政代政,自己于背后指点。在秦王支持下,嬴政或明升实降,或贬或提,大力分化吕不韦手中势力。父子两人以一种非常稳定低调的方式慢慢清除吕不韦的影响力。可偏偏大王又对吕府多有恩宠,或是赐药或是封赏,又重用了不少吕不韦门人和弟子,任谁也看不出秦王厌了吕不韦。

吕不韦号称食客三千,其中如李斯、甘罗这样有真才实学的委实不少。吕不韦已经废了,嬴政自可以放心用这些人。毕竟,这些人投到吕不韦门下求得也不过是个晋升门路,论忠心非常有限。

第105章 天下一统(三十三)

石慧花了十多日才将身上的毒素清除大半,余下毒素无法清除唯有用内力压制,便成了宿疾。事实上她也赌对了,秦王事后不仅没有因为投毒之人是吕不韦而迁怒石慧,反而对他们母子信任有加。

秦王还想着此事过后再寻吕不韦报仇,没想到吕不韦的病却越来越厉害,到了后面竟然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了。看到仇人变得这般模样,秦王都提不起兴趣报仇,抑或到底记挂几分旧情,无意赶尽杀绝。

不过吕不韦的仇人也不是只有秦王,不说其他人,只杨泉君就是个难缠的。

秦王稍愈之后,对于成蛟外交吕不韦想要谋取王位之事颇为愤怒。念起年幼为人蒙骗,将之软禁在别院读书。再想到这段日子,闭门不出的杨泉君,又想起了这位舅舅的好处。杨泉君支持成蛟,不过是为了压过吕不韦,对秦王却是忠心的。

而秦王中毒期间,华阳太后不仅没有趁机为杨泉君活动,支持成蛟王子,反而力助嬴政稳定前朝与后宫局势,让嬴政对这位嫡祖母颇为信重。看在华阳太后的面子上,嬴政倒也无意追究前事。

于是,杨泉君再次恢复了左丞相之职。杨泉君得势,吕不韦自然就要倒霉了。杨泉君可不是什么君子,不做落井下石之事。偏吕不韦对秦王那些恩情都被消磨光了,只要杨泉君不欺负到明面上,根本没有过问。

吕不韦的几个儿子撑不起门面,若非女儿吕娘蓉情定项少龙义弟荆俊,项少龙为吕家求情,只怕吕家连咸阳城都呆不下去。

同时,或是没有武功的缘故,秦王解毒后的身体倒是比余毒难清的石慧还要虚弱一些。于是嬴政从临时代政变成了长期辅政,每日将大臣们呈奏之事列了条成,再送到秦王面前阅览用印。因需秦王用印,大臣们连以太子年幼反对其参政的理由都没有了。

嬴政手段虽然略显稚嫩,然身后有秦王悉心指点,又有李斯、项少龙、甘罗等出谋划策,行事颇为稳妥。太子辅政第一件事情便是令蒙骜为主帅,王贲、角为副将进攻赵国,连克赵国三十多座城池。

秦赵之战,秦国大获全胜,赵国求和。秦王大悦,又准备以蒙骜为主帅乘胜追击继续攻打魏国。

“父王,攻打魏国之事千万三思。”嬴政知道此事之后却是极力劝阻,“攻打魏国,当先除信陵君,以避免各国联合起来对付大秦。”

信陵君卫无忌可不是魏王那个蠢货,信陵君不仅是魏国权臣,且是合纵抗秦的支持者。一旦秦国攻打魏国,以信陵君的手段和谋略很有可能说动楚国、韩国等一起对付秦国。

秦王的身体时好时坏,便一心想要于自己在世的时候,多为大秦历代先王的大业做些什么,难免有些急功近利。但是对于嬴政的话到底能够听进去,便令蒙骜陈兵边境,只是想魏国施压,没有开战。

为了平息秦王不能攻打魏国的郁气,秦王千秋之时,嬴政特奉上了一件大礼——一本亲手抄写的《孝经》。区区一本孝经自然算不得什么,难得之处在于这本孝经乃是纸书写的。

秦王摸着手册,颇为惊奇:“政儿,此物非绢非帛,是为何物?”

“禀父王,此物乃纸,作书写之用,以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寻常之物制成。儿臣命人实验多时,已经在咸阳城外建起了一座造纸作坊,可批量生产。”嬴政笑道,“我大秦既有此物,可效仿稷下学宫,建一座咸阳学宫,广邀天下名士齐聚咸阳,父王以为何?”

“此法大善!”秦王欣然道。

“孩儿已经派人去邀请邹衍等各学派大师前来咸阳共襄盛举。”嬴政继续道,“若有此物在手,我大秦就可以掌握百家学说,父王也定然能够名垂千史。”

“哈哈哈~寡人有政儿,当真是如得臂膀。”想到前日官员奏报曲辕犁果然对提高耕作效率颇有成效已经在大秦全面推广,而《鲁公秘录》中许多攻城器械更是被作用于此次攻打赵国,大大降低了攻城伤亡,秦王大悦。

不仅同意了嬴政开办学宫的提议,还当即指点了一处别宫加以改建以作学宫之用。嬴政才派人去邀请邹衍,没想到邹衍倒是先一步带着干女儿琴清到了秦国。

邹衍精于星相,早于星相之上推断秦国将一统天下,然帝国在统一之后只会存在十五年。没想到近来,星相却有所改变,不仅新圣人难以揣度,就连秦国国运也多有变动。怀着好奇心,邹衍一路往咸阳而来。

嬴政收到消息,立即派了房和甘罗亲往咸阳城外迎接。学宫已在筹建,邹衍的到来让嬴政很是高兴,力邀邹夫子主持学宫事宜,然邹衍却以年老体衰推拒。

石慧于是亲自出宫拜见邹夫子,说动了邹夫子的干女儿琴清主持咸阳学宫,邹衍也答应留在学宫讲学。琴清虽然年轻,却才学过人,且与邹衍一样不拘泥于一家学说。有琴清主持学宫,想必能够不偏不倚,让百家学说在咸阳学宫绽放。

秦国通过使臣和商队,将秦国的纸传播到各国,又放出邹夫子和琴清于咸阳主持咸阳学宫的消息,不过两三月,便从者云集。就连出过权臣李园等也带着厚礼眼巴巴前来秦国出使。

李园等人虽然是冲着琴清而来,醉翁之意不在酒,然这些人的出现却大大提高了咸阳学宫的知名度,一时间咸阳学宫热闹非凡。通过咸阳学宫的议学、论政等,大秦选取了一部分人才。

石慧为了教导嬴政,花费了无数心血,最重培养他的大局观,嬴政的目光自然而然也比较长远。这次秦国攻克赵国三十多个城池,嬴政不过数日就抽掉了大量基层官员前往这些城池主政。然也意识到大秦统一路上将要面临的许多问题。

这次开设学宫,便是有意借学宫大量培养人才,为将来一统天下后治理地方做准备。然各国贵族显然都没有意识到秦国的野望,如李园等还在咸阳学宫大抒己见,如开屏孔雀一样急于表现自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