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邹妤传(170)

作者:田胜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妤儿在思念着朱由检,朱由检也在思念着妤儿。

他当年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在自己的面前被打死,这给他的心灵造成了磨灭不去的伤害。他思念着母亲,然而这么多年来,他不敢公开去祭祀自己的母亲,在他住在勖勤宫的时候,曾经悄悄向太监打听母亲下葬的方位:“西山有申懿王坟乎?”

“有。”

“傍有刘娘娘坟乎?”

“有。”

因着当初“妤儿”被打死的事儿并不是件光彩的事儿,所以“她”的坟茔十分的简陋,朱由检并偷着拿些钱让侍从去为母亲祭扫。

在朱由检成为了崇祯皇帝后,他再也不必偷偷摸摸,而是可以光明正大地祭奠他死去多年的母亲了。他吩咐下人,将母亲从简陋的坟墓中迁出,与父亲光宗合葬于庆陵,这是他如今能够为母亲所做的唯一的事情。

他以为他做了这些以后就放下一切了,然而思念是一种毒,他对母亲的思念更深了。

他想找到母亲的样子,便吩咐下人,在宫中寻找母亲的遗像。他找了母亲当年的好友,朱常洛的另一个妃子傅懿妃,傅懿妃告诉她,她和妤儿在一起的时间也不是很久,要知道有关她母亲更多的信儿,他可以找一个名叫冯慕音的老宫女。

这时候慕音也已经年纪不小了,自打郑贵妃死后,她就被打发到了偏殿,平日里做一些杂役。崇祯帝找到了慕音,慕音见到皇上,激动万分:

“皇上是要问妤姐姐的事儿吗?老奴知道,老奴知道很多很多……”

那一天,慕音带着微笑,把妤儿之前的很多事儿,一件件细细和崇祯皇帝说了,说道动情的地方,她就哭了,崇祯皇帝也落下眼泪。慕音还指导了画师,告诉画师,妤儿的眼睛是怎样的,鼻子是怎样的。画师照办,最终画像完成,慕音热泪盈眶,崇祯也激动万分:

“是了,是了!……这正是母亲的样子呀……”

崇祯帝为了这幅画像,特意举行了一个庄重的仪式,他在午门恭恭敬敬地跪迎了这幅画,然后将画像悬挂于宫内。并找来了当年曾与妤儿一起的众多旧宫人。大家都议论纷纷,崇祯帝听了,不免又是一番泪,宫人们见崇祯帝如此思念母亲,也都感动与唏嘘。

刘淑女被册封为孝纯皇太后的事儿,很快传到了妤儿与朱常洵的耳朵里,妤儿听了,不免又是一番抹泪,朱常洵安慰着:

“妤儿……别难过了。”

妤儿微笑:

“我不难过,我不难过的……”

朱常洵叹气:

“要是检儿能够见你一面,那该多好,只可惜如今事已至此,你注定是一个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不能再出现在他面前了……”

妤儿叹气;

“这是我欠检儿的,一辈子都欠了他的了……”

妤儿的心里有着阵阵的难过,朱常洛、朱由检、琦珏、茯苓姑姑……她这辈子未竟的心愿,未说出的话,好多好多……好多想法当初没有实现,如今天各一方,甚至天人永隔,再没有实现的机会了!人生从来都是不完美,从来都是充满了遗憾的!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昨日的哀伤已经过去,如今她不愿意再想这些,她只要把握当下,她如今有着丈夫和孩儿,她爱着丈夫,丈夫也爱着她,她还有朱由模、朱由渠等一大帮儿女在,这便是她如今的指望。

自崇祯元年起,大旱、瘟疫就不断。这时候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明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

每年两千万两的军费,让国库入不敷出,然而面临的灾难局面,依旧没有停息的迹象。长江以北起义不断,河南等地遭大旱、蝗灾,人们互相残杀而食,种种情形,完全是末日之象。这时候有话传出来:“先帝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洛阳富于皇宫。”经过洛阳的援兵喧嚷道:“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

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听说了外头的传言,心里很是害怕,他把这些话告知朱常洵,朱常洵怔了一下:

“我知道了。”

朱常洵并未做什么措施,而是依旧沉溺在声色之中。这日王府里叫了戏班子,唱得很是很是热闹,一家子和乐融融。然而妤儿却有些心不在焉,神色凝重。朱常洵看了,问道:

“怎么今日颜色这般差?不舒服么?”

妤儿不安地说道:

“也亏你如今还这么神色自若,外头乱成一锅粥了,你还……”

朱常洵说道:

“再者我一个藩王,做得过了,岂不是篡权?”

妤儿说道:

“可是咱们眼下若是不做点什么,只怕将来吃苦的日子,会有的是……”

朱常洵说道:

“怕甚?这么多年来,咱们王府是什么光景?横竖朝廷不会少了咱们的,管他们如何。”

妤儿生气:

“你这么说,可是太没责任心了!”

朱常洵意识到妤儿生气了,他心一沉,然而他又想不出什么别的话,只得沉默片刻,强安慰妤儿道:

“火烧眉毛,且顾当下吧。心焦有什么用?喝酒,喝酒。”

妤儿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第216章 死别

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明王朝摇摇欲坠,覆巢之下不会有完好的卵,妤儿与朱常洵的浩劫,终究也迎来了。

崇祯十三年冬,闯王连陷永宁、宜阳。十四年正月,参政王胤昌帅众警备,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各引兵至。常洵召三将入,赐宴加礼。越数日,贼大至,攻城。

朱常洵这时候惊慌失措,他出千金招募勇士,缒而出,用矛入贼营,贼稍却。夜半,绍禹亲军从城上呼贼相笑语,挥刀杀守堞者,烧城楼,开北门纳贼。事态变得紧急起来。

朱常洵从城墙上放下绳子,慌忙逃出了城。他逃到一处名叫迎恩寺的地方,这时候妤儿、朱由崧、朱由渠、朱由模等妻子儿女们,也都藏匿在这里,众人一见,都是哭喊。

朱由崧高兴地说:

“父亲能够逃出来,这实在太好了!马车已经备下,咱们乔装成商贩,赶紧逃跑吧!”

朱常洵的长子朱由崧,是朱常洵的另一妾姚氏所生,后来姚氏过几年后因病而亡,这孩子便成了朱常洵的庶长子,这孩子从小是妤儿带大的,妤儿对他视若己出,这孩子也是个品行纯良的,不负众望,很是优秀。

朱常洵看看妤儿,又看看儿子和女儿们,欣慰地说道:

“崧儿,你做得很好,既然大家如今都是平安,那我就放心了……盘缠准备得如何?”

朱由崧说道:

“已经布置好了,咱们一路向南逃,到了接应的地点,会有人帮着我们,请父亲放心。”

妤儿说道:

“人在就好,别的不重要。”

朱由崧点头:

“母亲说的正是,人在就好,钱没了还可以想办法。”

大家大难不死,劫后余生,都是一番长吁短叹,又带着欣喜。

朱由崧正要让大家上马车,可不想这时候朱常洵的两个贴身太监邓宇和赵春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脸色惨白:

“王爷,邹娘娘,不好了……那叛党的人马离这里很近了……而且他们口中还有令……”

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再说下去,妤儿心里惶恐,大概猜到了是怎么回事,朱常洵则不明就里,大声说道:

“什么令?你快说!”

邓宇嗫嚅着,说道:

“他们说要带着福王的尸首回闯王那里复命……还说要把福王大卸八块,炖一锅汤……”

这话一出,众人脸色都是大变,朱由崧急躁不已:

“父王!这些贼子太猖狂了,咱们不要走了,和他们决一死战!”

朱常洵一抬手,一个耳光打在朱由崧脸上:

“混账!这时候,哪里是逞英雄气的时候?你不怕死,你难道不怕你的母亲,你的姐姐妹妹们去死吗?”

朱由崧后悔,结结巴巴地:

“父亲教训的是……孩儿知错了!”

朱常洵呆立了片刻,他向大家宣布,他要留在这迎恩寺里,众人一听,都急了,三个儿子都跪下:

“父亲!万万不可!”

朱常洵发怒:

“怎么,儿子如今居然要管起老子来了么?”

妤儿使劲地摇头:

“那些都是想要你的命的,你要是留在这儿,还活得了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