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兆坐在小凳子上剥蛤蜊肉,手上动作很快。
江珮舀了些白面在汤盆里,这是刚才董母给的两三斤。然后把一个鸡蛋打进碗里,用筷子打散。再一点点的把蛋液洒进面盆,另一只手拿筷子迅速搅拌,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的面粉变成玉米粒大小。
铁锅里倒点油,开了撒上葱花炒出香味,舀上清水,放上适量的盐。灶膛里的火烧的不要太旺,锅里的水开之后,将面疙瘩倒进去,锅铲轻翻,让其不要粘在锅底。
另一边,董志兆的蛤蜊肉已经剥完,连着刚才的蛤蜊汤一起倒进锅里,再用锅铲轻搅。如此反复,带汤汁变得粘一些便证明疙瘩汤已经熟了。
找来汤盘,用勺子舀进,疙瘩汤冒着气,散发着葱香味儿和蛤蜊特有的鲜香。
江珮喜欢吃甜,董志兆找了菜板,切了两个西红柿,片儿切得很薄,放去盘里,撒上绵白糖。红红的西红柿片上面是白色的糖,很好看。
小饭桌放到地上,摆好两副碗筷,两个人的饭不用做太多。疙瘩汤凉的慢,江珮把汤舀进两个碗中。
疙瘩汤鲜美,点点葱绿点缀,蛤蜊肉混在面疙瘩里,喝上一口,味道极为鲜美。
董志兆找了一个小碗,将糖拌西红柿里的甜汁倒了进去,然后推去江珮面前,“你喝吧。”
看着董志兆,江珮眨眨眼睛,又低头看看那碗红色的甜汁。她觉得应该很好喝,以前在董家,一般是倒出来给董母或是董志闻的。
端起来送到嘴边,那甜甜的味道简直太好了,几粒西红柿的籽儿在碗中飘着。
吃过晚饭,董志兆挑了一担篓子,去村后收晾晒的地瓜干。
江珮则拿出原主的书,试着想看一看。可是一看到那些圈圈线线的就下意识的想拒绝,接着便是犯困。
电压不稳,灯光发暗,江珮索性放下书,拿了今天扯得那块布,比着董志兆的旧衣裳裁了起来。她的针线不错,应该很快就会做出来。
翌日,董志兆早早地上了山,人家定下的石头还要抓时间赶。
恰逢周日,董淑月来到老屋,董家的大爹来了,和董家夫妇在说话,她想温书,于是跑了这里,安静。
董淑月在东间炕上坐下,看着炕里头的被辱,只有一个人的枕头,心里能猜到什么。但是她小姑娘的不好说这些,搬了小饭桌到炕上。
“嫂子,大爹说明天咱这边要分地了。”董淑月盘腿坐在炕上,翻开书本。“应该是想赶在种麦子之前吧?”
“是吗?真是抓阄来分?”江珮问,她还在缝着衣裳,两只袖子已经完成。
“嗯,完全就是看运气的,谁手气好就会抓到好的。”董淑月点头。
留下来怕打扰到董淑月,江珮想着干脆去石场看看,临走前把装零嘴的小筐给董淑月放在桌上。
出了院门,正好看见从董家出来的董志闻,耷拉着脑袋,看见江珮叫了一声嫂子。他被自己的娘说了好几遍,才决定上山去,手里像模像样的提着一把铁锤。
“去找你大哥?”江珮问。
“我都不会,娘还非要我去。”董志闻的话里不无抱怨,他将来要做工人的,被人知道他干过采石匠,还不背地里笑话他?
“什么事都是要去学,才会的。你大哥以前也不会。”江珮回头看着这个瘦瘦的少年,还是一脸的不情愿。她刚来北山村的时候也是么都不会,现在觉得有些东西其实很简答。
“太脏了,也太累。”董志闻丝毫提不起精神,手里的铁锤挥着,扫过路边的青草。
“可是钱多呀!”江珮道,“不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
董志闻想了想,“嫂子,打石头这活儿不太体面。”
听到这里,江珮明白了,董志闻这是要面子,觉得采石头被人看不起吗?“有什么不体面?能挣到钱就好了。靠自己的双手,不偷不抢的。”
董志闻嗯了声,心里并没有听进去多少。
第26章 分地
石场里的董志兆正在掀一块大石头, 见自己的兄弟来了, 就招呼着过去帮忙。董志闻叹口气,扔掉手里的铁锤, 慢悠悠的走了过去。
其实打这种简单的方石, 并没有什么难度, 掌握好手里的铁钻和铁锤, 记住大小,直接打就是。
教了董志闻一会儿, 董志兆在一旁和他一起打凿着。
“哥,山后头的栗子差不多好摘了,我带了一个布袋, 咱俩去摘吧。”董志闻没了耐心,这都好一会儿了,自己的那块石头还是歪歪扭扭的。
毕竟董志闻是第一次干, 董志兆也不能太严格,只道,“你打出两块就可以去。”
董志闻没了辙, 只能重新捡起铁锤继续干。
差不多快中午的时候, 石场来了一个人, 是闫麻子。他嘴里叼着烟卷儿,走到正在打石头的董家兄弟面前。
“志兆, 手艺不错啊!”闫麻子蹲下,似乎前些日子的恩怨早已经过去。
董志闻嘴里哼了一声,转过身去背对着闫麻子, 手里的铁锤也加大了力气。
闫麻子丝毫不在意,两指夹着烟卷儿,口里吐出个烟圈儿,“我听说这些石头卖了不少钱,有多少啊?”
董志兆终于抬头,他知道闫麻子是个脸皮厚的无赖,并不想跟他瞎扯太多。“你来打听,是也想干这活儿?”
“这不是问问吗?”闫麻子笑笑,“我家会分不少地,哪有功夫打石头?”
这样的话别人会信,董志兆不信,闫麻子出了名的坏,他可不会交底儿。“价钱吗,要人家买主说的算。”
“不实在了不是?昨天刚拉走一车,你当我没看见?”闫麻子继续道,“又不是来抢你的,看你藏着掖着的。”
这话让董志兆蹙了眉头,“等着,别人再来的时候,我帮你问问。”
闫麻子从董志兆这里套不出什么话,心里更加断定这些石头卖了不少钱。昨晚,他那爹就说了,看着董志兆推着满满一自行车的东西回了家,油面鱼肉什么的。
“志闻,收拾收拾回家吃饭了!”董志兆站起来,拍了拍双手。
董志闻瞅了眼在石场里东张西望的闫麻子,有些不放心,小声道,“万一他发坏呢?”
“你还没那么笨,明着他不会的。”董志兆踩着脚下的碎石往江珮走去,“回去了,你没事别跑来,这里乱的很,日头也晒。”
江珮收拾好水壶,“没什么事,就和志闻过来了。”以前在董家,好像活儿不少,没想到分了家之后,倒是没什么做的了。
三人离开的时候,闫麻子还在石场里转悠。
回到家,学习完的董淑月已经帮着把饭给做好了。她做事有点随董母,什么都做的利索,相对的董淑莲就粗拉一些。
董家大爹喜欢喝酒,中饭就留在董卓家吃的。所以董淑月没有回董家,留在老屋吃了饭。
“嫂子,你还想考大学?”董淑月问,她看见了江珮放在炕头上的书。
“嗯。”江珮不知道怎么回答,就点了下头。
董淑月没再说话,低头吃饭。
一天又过去了,到了分地的日子,董志兆要赶着给人家的石头,早早去了石场,说是分地的事让江珮去就行。
董志闻没有上山,他的胳膊因为抡锤,现在肌肉痛,倒是跟着人去看热闹。
分地这种事,一般都是家里的男人出面,所以江珮出现的时候,村民的目光有些异样,连着站在地边看热闹的女人们都窃窃私语着。
江珮不在意,她以前什么场面没见过?轮到她的时候,她大方走进人群,伸手在装着纸团的草帽里随意抽了两个。
旁边的人也只是看着,董卓也早其中,他觉得大儿子让自己的媳妇儿过来有些不像话,谁家这么惯着女人了?一家之主当然是男人,分地是多么大的事儿?让一个女人来,她能抽到什么好地?
“是这两块?”村委负责分地的老赵看着手中的纸条,“十三号地和二十七号地。”
“那两块地?”村民们开始议论了,“一块村口河边上的,一块村西坡上的,都是整块的大地啊!”
北山村的地,大小不一,所以不少小块的地是凑在一起算的。所以江珮抽中的是两块最好的地。
这样一来,村民里有些人心里开始不平衡起来,凭什么江珮就一下把两块好地都抓了去,而他们到手的就是零散的小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