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床”虽说不在六礼之列,却是婚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日不但成亲的男女双方不能见面,双方的家长也不能见面,故而前往男方“铺床”的多半是女方族长尊长。
苏家去镇国公府“铺床”的是族长夫人石氏。
九月十八这一日,天刚亮苏氏二房就开始忙碌起来,苏云朵的嫁妆从后院陆续被抬至前院,并在前院一一阵列开来,名之为晒嫁妆。
满院子的嫁妆日常所需无所不包,看得人眼花缭乱。
大大小小的各种摆件,大到超过人高的大花瓶、红珊瑚,小到杯碗茶碟,玲琅满目。
整套的化妆洗护用品,全部都由神医谷专供,样样精致稀罕。
床上用品,枕套、被面、还有幔帐,帘子等物,用料顶级,绣工精湛。
皮毛和料子状在加大号的箱子里,箱箱塞得满满当当。
首饰头面摆出来的就有八套,每套少的十二件,多的二十四件,宝石,东珠,石玉,黄金式式齐全。还有装在首饰匣子里的,看着少说也有三十多匣子,匣匣装得满满当当。
香料药材同样出自神医谷,人参,首乌,雪莲,灵芝样样难得一见的品质。
字画古籍,玉瓷珍玩,文房四宝……
还有那寝具是清一色的楠木制作,连子孙宝桶都不例外,另还有一对紫檀木的太师椅。
可以说苏云朵的这些嫁妆无一不是臻品。
除了这些还有用瓦片和土坯代表的房屋、铺子和田地,一片瓦代表的是一座院子或一个铺子,而一块土坯则代表一亩地或十亩甚至百亩地。
苏云朵名下的田地数量多,故而苏云朵嫁妆中的一块土坯代表的不是一亩地,甚至也不是十亩、百亩地,而是一个庄子。
有那来看晒妆的苏氏族中人好奇地数了数,苏云朵的嫁妆中土坯有八块,瓦片也有八块,就奇了怪了。
苏氏族人谁不知道仅圣上赏赐给苏云朵的那个位于杨家集的庄子就有近千亩土地,就算一声土坯代表百亩地,那也差不多得有十块土坯了。
那么陆老太太早先转给她的西郊那个庄子呢,还有苏洁婷婆媳添的庄子呢?
哎哟喂,这不会是一块土坯代表的是一个庄子吧!
默默一算,还真是一块土坯代表一个庄子的意思,那么这瓦片代表的就是铺子的院子了。
“我地个乖乖,这嫁妆也实在太丰厚了,真正是‘十里红妆,良田千亩’!”
“不对,不对,岂止良田千亩,应该是良田万亩!”
“看那一百三十八抬嫁妆,台台实实在在,别说一拆二,就算一拆三也使得。”
“哎哟,这二房的家底可真是厚实。”
“你们说,那压箱底的银子到底会有几千两?”
“几千两?少了吧,我看至少上万!”
“不会吧,已经给了这么许多嫁妆,再给万两压箱银,二房还有三个没成年的孙子呢!”
“你以为二房都像你们啊,人家向来财大气粗!更何况朵姐儿自己就是个会赚钱的!”
“是啊,朵姐儿可是咱们族里最能干的姑娘,就她手中的那个作坊不知每年赚多少银子呢!”
“你们说,朵姐儿会把作坊的股份留下来吗?”
“听说朵姐儿是要将股份留给几个弟弟,二祖母和八叔八婶却硬是让朵姐儿将股份带走了。”
“哎哟,那镇国公府大公子可真有福。”
“啧啧啧,三房的人看着这些嫁妆还不得又要心疼肝疼肺疼地疼上好一阵子!”
来看晒嫁妆的基本上都是苏氏族中人,边看边议论,最终也不知是谁幸灾乐祸地又将三房的人抬了出来。
说起压箱钱,事实上足足压了二万两全国通兑的银票外加六百两现银。
二万两银票,一万两是苏洁婷送“添妆”时塞给苏云朵的,一万两是陆老太太给的。
六百两现银则是苏诚志和宁氏硬给加的,基本上将这一年多来葛山村那边的收益外加苏云朵交给宁氏的银子全都压进了箱底。
原本按苏诚志和宁氏的意思,还要将葛山村种植药材和蔬菜的地、房屋以及人工湖全都划归苏云朵一起带走,苏云朵费了许多口舌才终于劝得父母按下这份心思。
也许他们以后再也无法回葛山村生活,苏云朵却很清楚无论苏诚志还是宁氏心里都很怀念葛山村那种简单的生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葛山村看看,那些东西留在苏家也算是一个念想。
“待这些嫁妆全部抬往镇国公府大公子的院子里,不知是何等的壮观,也不知道那大公子的院子里能否放得下。”
“那你可就是杞人忧天了,镇国公府多大的地方,咱们朵姐儿嫁的可是大公子,住的院子定然不会小,还能放不下嫁妆?!”
“那是那是!”
“……”
晒嫁妆时的各种议论源源不断地传到苏云朵的耳边,苏云朵只抿嘴淡淡地笑了笑。
巳时刚到,前往镇国公府“铺床”的一行人吹吹打打,抬着嫁妆出发了。
随同嫁妆去镇国公府的还是苏云朵的陪房和丁嬷嬷,他们随嫁妆过去,既要协助石氏铺床,也要看护嫁妆。
虽说嫁妆送到镇国公府,镇国公府少不得要派人看护,苏云朵却还是请丁嬷嬷带着陪房跟着嫁妆一起去了镇国公府。
毕竟嫁妆到了镇国公府那边也有晒嫁妆这个仪式,她的嫁妆量大且贵重东西也多,更还有两万多压箱银,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浑水摸鱼,有精明老到的丁嬷嬷带着陪房看守才能让人放心。
第607章 婚礼前夜(一)
“二婶、八弟妹你们只管放心,镇国公府那边不但国公夫人派了专人看护嫁妆,陆大公子自己也派了人,还有丁嬷嬷带着陈丰家的和杨民家两对婆媳盯着,绝对不会有事。”石氏从镇国公府“铺床”回来,将今日在镇国公府的所见所闻细细说来给陆老太太和宁氏听。
当然主要还是为了让宁氏放心。
陆老太太是镇国公府的姑老太太,对镇国公夫人安氏的能耐最是清楚不过,只要她出手护着别说是小徐氏,就是其他几个媳妇也不是她的对手。
当然镇国公夫人的几个儿媳,除了小徐氏,其他几个无论嫡出的还是庶出的,都是聪明人,自会在这种时候闹什么蛾子,派人看护不过是以防万一。
“听说子健那继母从家庙回来了,大嫂子可见到了?”宁氏蹙着眉问道。
石氏的目光与陆老太太对了一眼,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道:“那小徐氏虽说不是陆大公子的生母,到底是世子夫人,大公子成亲,自是要接她回来的。”
宁氏心里何尝不明白,可那小徐氏之前做的事同到底还是让她觉得咯应,脑子里偶尔会有各种想法,甚至希望陆达从来不曾续娶,那样的话苏云朵嫁过去就无需侍奉婆婆。
宁氏在老苏家的时候,曾经被杨氏拿捏了十多年,过了十多年的苦日子,她是真心希望苏云朵不受婆婆的磋磨。
当然偶尔也会庆幸小徐氏只是继婆婆,苏云朵对小徐氏只要大面上能过得去就行。
“你就放宽心吧,咱们朵姐儿可不是个绵软的性子。”陆老太太自是理解宁氏的慈母心肠,又体谅她曾经在杨氏手中受的磋磨,淡笑着拍了拍宁氏的手安抚道。
离苏云朵的婚期越近,宁氏就越发地患得患失,总担心苏云朵嫁入镇国公府之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今日就更为明显。
宁氏轻轻叹了口气,老太太她们这是没见过以前的朵朵,若是见过,她们应该也会像她这般担心,好在如今的朵朵的确不再是个绵软的性子,应该能过好日子,再说子健也不是个长辈说什么就听什么的人,定能护得住朵朵。
如此想着宁氏打起精神来,扶着陆老太太与石氏一起去了设在二进的宴席厅,晚间还有一场答谢宴,答谢苏氏族里今日来二房帮忙以及去镇办以府“铺床”的族亲。
这一日东明坊的苏氏二房一直到酉末时分才渐渐安静下来,忙碌了一日的陆老太太和宁氏也终于能在和安居坐下来准备用上两点心。
刚才那场晚宴,她们只忙着答谢应酬,喝了酒喝了果汁,别说用膳连菜都没吃两筷。
“祖母、娘,你们辛苦了。我特地让厨房给你们准备燕窝粥和鲜虾蒸饺。”婆媳俩刚在和安居坐下,苏云朵就带着紫苏和白棉端着盘子给她们送吃食来了。